首页 > 专题 往日专题集结 微专题 专题测试 内容储备
老中青三代同台,共话满学新发展——“满学研讨会(2025)”在京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20日 10:3610月18日至19日,“满学研讨会(2025)”在北京成功举办。百余位学者齐聚一堂,以“新时代满学研究与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学术研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作主题发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贺亚兰研究员主持大会。谢辉强调,多年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冷门绝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满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特色学科,科研工作者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彰显出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关怀。新时代,满学研究应当立足中国本位、拓宽眼界视野、重视多语种档案文献,用有传承、有创新的学术精神,用经世致用的现实关怀,用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加快构建中国满学自主知识体系。贺亚兰表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可谓意义重大。“满学研讨会(2025)”的筹备与召开,目的在于加快构建中国满学自主知识体系,在于把握新时代满学研究的趋势和方向,在于通过满学研究促进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作主题发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贺亚兰主持会议
两场学术报告:多角度展示满学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徐凯教授作主题演讲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阎崇年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杜家骥教授作主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小萌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哈斯巴特尔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刘凤云教授作主题演讲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令志教授作主题演讲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馆员作主题演讲
在18日的第一场大会学术报告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徐凯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阎崇年研究员、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杜家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小萌研究员、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哈斯巴特尔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刘凤云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令志教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研究馆员8位专家学者依次发言,内容涉及构建中国特色满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探讨和内容创新、满学研究的时空视野、清代蒙古诸部“行走”职名制度、清代满汉关系、阿尔泰语系借词、清代东北政区建制与民族融合、中国古代多语种文字的儒家经典文献、溥仪专题档案文书等方面,从满学学科建设、清代大一统政治文化、语言文字、文献档案等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图景,阐明中国满学研究始终扎根于中华文化与学术发展的深厚土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张永江教授作主题演讲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常建华教授作主题演讲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楠木贤道教授作主题演讲
香港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金由美副教授作主题演讲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赵志强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赵阿平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潘洪钢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沈阳故宫博物院李理研究馆员作主题演讲
在19日的第二场大会学术报告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张永江教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常建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楠木贤道教授、香港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金由美副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赵志强研究员、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赵阿平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潘洪钢研究员、沈阳故宫博物院李理研究馆员8位专家学者依次发言,就八旗佐领档案与八旗制度研究、乾隆朝赏赐鼻烟壶、清初有关三姓人的司法案件、《黑龙江志稿》中满文与其他语言关系、清入关前满语“中国”的表达、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清代八旗驻防户籍管理、清初被黜宗室复入《玉牒》等问题展开讨论,利用多语种档案文献,对清代国家治理、社会发展、语言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五组学术交流:全面深入探讨满学研究议题
在本次研讨会上,近百位学者在“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与制度嬗变”“多语种档案文献与‘大一统’历史书写”“满-通古斯语言与社会生活”“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文化发展”“清代区域史与八旗研究”五个分组进行学术交流。
第一组“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与制度嬗变”
第一组“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与制度嬗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鱼宏亮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孟姝芳教授主持评议。该组集合了20篇文章,围绕监察制度、礼制法律、民族认同、商业贸易等问题展开,体现了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制度创新和治理经验。
第二组“多语种档案文献与‘大一统’历史书写”
第二组“多语种档案文献与‘大一统’历史书写”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高娃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吴忠良教授主持评议。该组集合了17篇文章,涉及《满文老档》《无圈点字书》《黄石公素书》等汉文、满文、蒙古文、西夏文的档案文献,表明清代多语种文献的盛行与“大一统”王朝的发展。
第三组“多语种档案文献与‘大一统’历史书写”
第三组“满-通古斯语言与社会生活”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徐莉研究馆员、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李雄飞副研究馆员主持评议。该组集合了17篇文章,聚焦满语语法语音、满文文献版本、辞书类书流变、旗人社会等问题,探讨清代满-通古斯语言的衍变、满文古籍的整理翻译、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等问题。
第四组“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文化发展”
第四组“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文化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李芳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所王鸿莉主持评议。该组集合了18篇文章,以清代的文学作品及其他文献为讨论对象,包括小说、日记、诗歌、口头文学等,展现了文化的发展;同时,以史学的个案研究,凸显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样态。
第五组“清代区域史与八旗研究”
第五组“清代区域史与八旗研究”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高福美研究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孟繁勇研究员主持评议。该组集合了17篇文章,关注清代东北、西北、华北等不同区域的发展,并涉及国语骑射、旗人法律角色、佐领等八旗议题,从区域和八旗两个维度对满学、清史进行深度探索。
与会学者各据专精,纵横论道,切磋声声,新见迭出。
大会总结:彰显满学研究特色与传承力量
大会总结环节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伟国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惠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李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顾松洁、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满学研究院聂有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王美珏五位老师,分别代表五组向大会报告学术研讨情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伟国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
杨伟国指出,在两场大会学术报告和五场分组讨论中,百余名学者围绕满学学科体系、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多语种档案文献、满-通古斯语言文化、清代区域发展与八旗社会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会呈现三大特色:一是理论指引,强调多语种文献与国家治理、民族融合的研究相结合,构建满学自主知识体系;二是紧扣主题,展示清代国家治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语言文化、社会生活、区域发展等前沿成果,彰显“冷门绝学”活力;三是薪火相传,老中青三代同台论道,凝聚传承力量。他表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愿与满学界同仁一道,为繁荣学术发展尽一份心力!
在热烈的掌声中,“满学研讨会(2025)”圆满落下帷幕!
责任编辑:张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20/12753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