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户外运动绘就4亿人健康生活新图景

2025年10月28日 15:25

据新华社10月25日报道,10月24日晚,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大理启幕。开幕式现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发布《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突破4亿人。

image

5月1日,运动爱好者在吉林市松花湖滑雪场参加越野跑。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近年来,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4亿人”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深刻变迁,也是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从都市街巷到乡野山川,从冰雪北国到暖融南方,户外运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融入人们生活,成为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产业的繁荣,始于坚实的市场需求。4亿人的参与规模,为户外运动产业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从消费人群看,25-34岁中青年群体成为绝对主力,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消费意愿强,既是传统户外项目的参与者,也是新兴业态的尝鲜者;性别差异则进一步细分市场,男性主导高强度的登山、铁人三项,女性偏爱中低强度的徒步、露营,这种“各有所好”让产业供给更具针对性。从消费地域看,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领跑、二线城市加速跟进的格局,既保障了核心市场的消费力,也打开了下沉市场的增长空间。更值得关注的是,蓬勃发展的细分项目让产业“多点开花”。2024年冰雪运动产业总规模达9700亿元,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接待客流量超2.56亿人次;水上运动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参与人数突破1.2亿;VR虚拟登山、夜间徒步、星空露营等新业态更成为消费新宠。与此同时,市场主体持续壮大,截至2025年6月,我国户外运动相关企业达33.5万家,仅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2.4万余家,庞大的参与基数与活跃的市场主体相互支撑,为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科技与跨界的融合,是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引擎”。本届产业大会聚焦的“科技户外”,正深刻改变着户外运动的体验方式:VR技术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攀岩、潜水的刺激,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率、血氧,为运动安全保驾护航;“夜经济”与户外的结合,催生了荧光骑行、星空露营等新场景,让户外运动突破时间限制,成为更多人的生活选择。跨界融合更让产业边界不断拓宽。体育与文旅的牵手,让“跟着微短剧去运动”创作计划落地,将户外运动与文化传播相结合,既丰富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户外目的地引流;体育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借助户外运动产业大会的契机,各地体育及相关产业规模实现大幅增长,户外资源变成乡村发展的“金钥匙”;而2026年米兰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的首发亮相,更让户外产业与奥运IP深度绑定,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这种“户外+”的融合模式,让产业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同频共振。国家持续完善支持体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本届大会发布首批49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从北京平谷金海湖到河北秦皇岛北戴河,这些目的地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标杆”,以点带面推动全国户外产业升级。政策的精准赋能,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市场主体有了更明确的发力点。地方层面的实践则让政策红利落地生根。云南大理连续三年承办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以户外产业为突破口,从完善顶层设计到强化部门协同,从打造品牌赛事到提升服务保障,走出了一条“以会兴产”的路子。这种“国家搭台、地方唱戏”的模式,既发挥了中央政策的引导作用,又激活了地方的资源优势,让户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从4亿人的“户外热潮”到千亿级的“产业蓝海”,中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崛起,既是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体现,也是体育产业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具体实践。如今,庞大的市场需求已然形成,科技与跨界的创新动能持续释放,政策与地方的协同保障不断加强,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随着高质量目的地建设的推进、科技应用的深化、融合模式的创新,这片充满活力的产业沃土,必将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动能,也将让更多人在户外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

作者:张群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028/12761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