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共“进”向未来,“博”出新精彩

2025年11月05日 08:42

据《人民日报》11月4日消息,潮涌黄浦江,世界再瞩目。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即将在上海拉开帷幕。本届进博会将再次向世界彰显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情况XxjpsgC000119_20251028_PEPFN0A001

10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潮起东方,进博启幕。在全球格局深度变革的当下,这场即将启幕的国际盛会不只是一场经贸交流的“嘉年华”,更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愿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携手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的有力宣示。历经七载精心雕琢,进博会早已超越传统展会范畴,它以开放为笔、共赢为墨,勾勒出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携手共进的动人画卷,为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注入强劲且稳定的“中国力量”。

开放决心铸就全球信赖的“磁吸力”。进博会的规模扩张与参与者的持续增多,直观印证着中国开放诚意的感召力。本届进博会吸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泰国、尼日利亚等6国新晋主宾国,规模再创新高的背后,是世界对中国开放政策的深度信赖。这种信赖源于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铿锵实践:从进博会、消博会等平台接连涌现,到自贸试验区扩容、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再到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减,制度型开放的持续深化,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的承诺愈发坚实。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这份开放决心更显珍贵。孟加拉国的手工艺品、叙利亚的古皂、巴基斯坦的盐灯,这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产品通过进博会成为爆款,既走进中国千家万户,更给当地带来就业与希望。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十四五”时期货物和服务进口将超15万亿美元,这些数据无不彰显: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的康庄大道。

多维机遇搭建共同成长的“立交桥”。“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这是参展企业的共同心声,更是进博会价值的生动写照。中国提供的发展机遇,扎根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超大规模市场的确定性与创新升级的未来性,构成了多维立体的机遇矩阵。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稳”中有“进”的经济态势,让中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锚,也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发展环境。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更让机遇触手可及。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德国西门子在此建立全价值链体系,美国霍尼韦尔将其打造成一站式合作平台,新西兰纽仕兰通过通关提速实现销量26倍增长……这无不印证中国市场的强大承载力。而第八届进博会展示的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从家用服务机器人到新型医疗设备,更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与应用场。今年前9个月,48921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6.2%,“十四五”以来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标,彰显中国仍是全球投资的强“磁场”。

大国担当引领全球化的“正方向”。进博会的独特价值,更在于其超越商业范畴的责任与担当,为经济全球化校准航向。作为全球南方成员,中国通过进博会持续向发展中国家倾斜资源:本届展会扩容非洲产品专区,推动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及53个非洲建交国享受“零关税”待遇,最不发达国家参展企业同比增长23.5%。卢旺达的咖啡、赞比亚的蜂蜜借展会走向世界,印证了进博会“惠全球”的理念,让世界不再有“被遗忘的角落”。面对“脱钩断链”杂音与发展鸿沟挑战,进博会成为中国捍卫全球化的重要支点。通过主动开放市场、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规则互鉴,中国既为各国企业搭建链接全球的桥梁,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从进博会到虹桥论坛的专题研讨,中国持续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第八届进博会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中国开放决心的首次重大展示,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共同发展的深度对话。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以进博之约为纽带,与世界携手书写共赢发展的新篇章,让开放合作的浪潮在黄浦江畔激荡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作者:黄登明

责编:王灿熙(实习生)

校对:吴成玲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05/12767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