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居世界首位

2025年11月04日 17:00

10月31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本次活动共有来自14个国家、28项农业文化遗产的政府、企业和农民代表参与。我国6项遗产获粮农组织授牌,分别为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截至目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数共102项,其中,我国有25项,数量居世界首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传统知识历久弥新,其价值在当今不可或缺。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地创造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系统,为增强应对气候危机韧性、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农民生计提供切实经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于2002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旨在保护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其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与知识体系,使之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挖掘多元价值,增强综合效益。农业文化遗产地大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民俗文化、优美的乡村景观。生态产业化带来发展新机遇,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丰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深入挖掘遗产多功能价值。遗产地充分利用遗产“金字招牌”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我们要继续创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建设等模式,使其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让农业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持续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多方面价值,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文旅融合、产业价值链升级、生态涵养、品牌影响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乡村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让农业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共建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保留传统风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开拓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新技术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插上翅膀,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

加强对外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农业文化遗产凝结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我国不仅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的最早响应者和坚定支持者,更是这一倡议的成功实践者、重要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推动各国农业文化遗产地更多互动,碰撞出更多文明火花,探索构建机制化的交流平台,共同珍视人类文明中这一宝贵遗产,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凝聚行动一致的国际共识,促进农耕文明的互鉴、传播与传承,不断推进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李永杰  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04/12767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