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第八届进博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2025年11月06日 08:42

image

这是11月5日拍摄的第八届进博会新闻中心内景。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浦江潮涌,八方客至。11月5日上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启幕,以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108家企业共襄盛举的宏大场景,向世界昭示: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当下,中国正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姿态,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

开放为帆,是驭逆流而立潮头的中国定力。当个别国家大搞“脱钩断链”时,中国以进博会为支点,持续向世界打开市场大门。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截至第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吸引2.3万家次境外企业参展,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诠释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庄严承诺。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部署后,本届进博会作为落实全会精神的首场经济外交盛事,即以43万平方米的历史最大展览面积亮相。正如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所言,这“既是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更是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关键举措。”而数据的印证更为直观——前七届展会中,参展企业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再到“常驻客”,清晰折射出全球对中国经济韧性的长期看好。

创新为桨,是激活全球产业变革的新引擎。本届进博会首发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特斯拉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天翎科“空中专车”INFLYNC L600等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热土的独特魅力。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的转型中,进博会已成为全球技术转移的“中转站”和产业升级的“催化剂”。跨国企业的创新实践印证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国通过进博会搭建的“试验场”,正加速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全球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共赢为舵,是构建双向奔赴的合作生态。据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未来五年计划在华投入超50亿元研发资金,恒天然扎根中国50年持续增设应用中心,这些跨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揭示了“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的市场逻辑。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000亿美元,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060家,印证了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进博会不仅是大宗商品的交易平台,更是制度型开放的实践场域。从自贸试验区升级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从知识产权保护到数字贸易规则探索,中国正以进博会为窗口,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普惠为锚,是彰显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本届进博会特别设立非洲产品专区,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参展数同比增长23.1%,163家最不发达国家企业共享零关税政策红利。坦桑尼亚牛油果商朱莉安娜的参展故事,生动诠释了“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大国承诺。通过扩容非洲产品专区、优化通关便利化措施,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从德国巧克力商人克里斯蒂娜借助进博会实现“发展三级跳”的计划,到几内亚专家科伊沃吉发出“这就是中国道路”的由衷赞叹,无不彰显了进博会作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重要平台的独特价值。

八载春秋,进博会已成为观察中国开放进程的“风向标”和衡量全球合作温度的“晴雨表”。当43万平方米展馆内汇聚起全球创新的澎湃动能,当155个参展方的合作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一个稳定发展、高水平开放的中国,正以进博会为笔,与世界共同绘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画卷。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东方答卷。

作者:耿倪帅 单位: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办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06/12768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