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抢抓秋冬种农时,“麦”向希望“绘”丰景

2025年11月12日 15:57

新华社11月11日消息:据农情调度,截至11月10日,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分省份看,河南五成半,山东七成半,安徽过七成,陕西过七成,江苏四成半,山西近八成。全国冬油菜播种过九成。

当前正值冬小麦播种关键期。这组沉甸甸的全国冬小麦播种数据,不仅勾勒出各地抢抓农时的忙碌图景,更彰显出我国在秋冬种工作中凝聚的多方合力。从国家统筹部署强保障,到地方因地制宜破难题,再到科技赋能精准指导,各方正协同发力、科学施策,有序推进秋冬种进度,为2026年夏季粮油丰收筑牢坚实根基,让“麦”向希望的脚步愈发稳健。

国家统筹部署,是秋冬种行稳致远的“导航仪”。面对部分产区土壤偏湿、整地难度大、播期拉长等挑战,农业农村部主动作为、统筹全局,以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为秋冬种保驾护航。10月29日,黄淮海地区召开小麦播种现场推进会,明确要求各地加快土壤散墒、细化技术路径、抓好农资保障,为重点区域播种指明方向;为落实调度会部署,农业农村部整合系统力量,抽调小麦油菜专家组成12个技术指导组,分赴重点省份蹲点服务,全力推进“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从会议部署到实地指导,从政策统筹到资源整合,国家层面的精准调度,让秋冬种工作有了“主心骨”,确保各地在抢种保收的路上不偏航、不松劲。有关部门要持续跟踪技术指导组的蹲点成效,及时汇总各地在播种、管护中遇到的新问题,动态优化政策支持与资源调配,同时推动强农惠农政策更快直达种粮主体,让国家统筹的“顶层设计”真正转化为农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地方精准施策,是秋冬种有序推进的“压舱石”。面对不同的气候条件与生产难题,各地立足实际、靶向发力,用精细举措破解播种堵点。在河南,前期大范围降雨导致播种进度放缓,农技人员迅速下沉一线,因地因墒指导农户分类播种,截至11月7日,全省已播小麦4087万亩,占预计面积的48.1%,用“零距离”服务抢回播种时间;在山西,秋粮收获扫尾后,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印发《2025年全省冬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组建技术指导组将800多万亩播种任务分解到市县、田块、主体,让晚播小麦也能朝着高产稳产目标迈进;在陕西,农业农村厅提前发布秋播技术意见,紧盯秸秆还田、种子包衣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宽幅沟播技术,目前全省1000余万亩秋播小麦进度过七成,“苗齐、苗匀、苗壮”的目标在田野间逐步落地。正是这些接地气、解难题的地方举措,为秋冬种筑牢了“第一道防线”。各地要紧盯墒情、苗情变化,将“分类施策”延伸至冬前田间管理全流程,针对晚播麦区制定专项管护方案,既要确保“应播尽播”的进度,更要守住“苗全苗壮”的质量,让地方治理的精细度成为护航丰收的“加分项”。

科技与专业指导,是秋冬种提质增效的“助推器”。农业生产离不开天时相助,更需科学赋能。气象部门预报,预计11日—13日、14日—17日两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未来10天北方冬麦区多晴好、气温偏高,为播种出苗送上“天时礼包”;农业专家则结合区域特点精准支招,北方冬麦区要“应播尽播、宜早则早”,已播区需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新疆、内蒙古等地要做好设施棚圈防寒;西南地区需及时排湿降渍加快播栽,江南地区要趁墒播栽油菜并做好蓄水,江南华南地区要抢收水稻、采收果蔬、加固渔业设施。这些科学指导如同“金钥匙”,帮助农户破解气候与生产难题,让秋冬种既有“速度”更有“质量”。农业专家要进一步扩大科技指导的覆盖面与时效性,比如通过短视频、村播等通俗形式,将抗湿播种、苗期管护等技术要点送到农户手中,同时针对极端天气频发的特点,强化气象预警与农业应对的联动机制,让科技不仅成为“指导工具”,更成为农户应对风险、保障丰收的“定心丸”。

冬播一片麦,夏盼满仓粮。秋冬种不仅是一季作物的播种,更是全年粮油安全的“打底工程”。从国家层面的统筹部署,到地方的精准施策,再到农业专家的精准支招,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希望播种。当下,多方协同的力量仍在持续汇聚,只要我们始终紧抓农时不放松、科学施策不含糊,定能让冬日的田野孕育出明年夏季的丰收,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

作者:黄宗跃

责编:吴成玲

校对:邱子凌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12/12772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