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全会热词丨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025年11月13日 08:51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战略部署既是对“十四五”时期科技发展成就的继承延续,更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抉择。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目前,我国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从实验室的原始创新到生产线的智能迭代,从高铁技术的自主领跑到5G通信的全球领先,从“卡脖子”技术的攻坚突破到创新生态的系统构建,科技创新不断重塑生产力形态,开辟发展新赛道,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6月18日拍摄的理想汽车北京智能制造基地焊装车间。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25年6月18日拍摄的理想汽车北京智能制造基地焊装车间。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变量,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与此同时,国际竞争格局深刻调整,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愈发凸显,关键领域技术对外依赖不仅制约产业转型升级,更直接威胁国家安全与发展主动权。从芯片制造到生物医药,从高端传感器到基础软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壁垒突破已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命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既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十五五”时期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这份战略定力,在政策文本中得到充分彰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10次提到“科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46次提到“科技”,61次提及“创新”,6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表明“十五五”时期我国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重要牵引、坚定“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决心。《建议》立足全局、系统谋划,从四个方面作出战略部署,构建起自主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以超常规措施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决定性突破;强化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完善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力争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筑牢自主创新的根基。

在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聚焦破解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张皮”问题,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提升体系化攻关能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金融投资、保险等配套服务,加速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围绕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紧扣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广泛集聚全球优秀人才;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核心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和收入分配改革,畅通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流动通道,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在数字中国建设方面,着力构建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集中力量突破新型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数智技术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健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和监管制度,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创新发展。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站在“十五五”的历史新起点,随着各项战略部署落地见效,我国科技实力将迈上更高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作者 | 陈庆修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13/12772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