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主题专题 理响中国 要闻
中国理论网:“十五五”规划守正创新的学理意蕴
2025年11月13日 13:52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五五”规划是新征程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守正创新是党中央制定“十五五”规划时一以贯之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1]。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之一。坚持守正创新充分体现了党领导实施的“十五五”规划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制定和实施“十五五”规划的根本保证。《共产党宣言》强调,“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列宁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实施的俄国电气化远景计划称作“第二个党纲”[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成功实施了十四个五年计划或规划,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5]。“十五五”时期,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先进性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并充分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创历史伟业的历史主动,为续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奇迹汇聚历史合力。
二、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十五五”规划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最高价值取向。历史证明,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建议》是对接下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又一次总动员和总部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6],这些都科学揭示出党的理论创新与人民首创精神的辩证关系。“十五五”时期,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一线,集思广益、汇集民智,才能更好回答时代之问与人民之问,提高党和国家落实“十五五”规划的科学决策水平。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规划能够成功实施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7],并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是“因地制宜”[8]。“十五五”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路径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一体发展教育科技人才,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二要坚持产业协调发展,恩格斯指出,“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9],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在地具有高度组织性,要按照不同产业周期的性质,“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10]。三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国情特色和本质要求,要把握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发展趋势,“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11]。四要坚持开放联通发展,与世界各国高质量共建创新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践行四大全球倡议,发展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数字伙伴关系,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五要坚持普惠包容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提出“坚持网信为民”[12],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的最终目的正是造福人民,要坚持“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广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成果。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十五五”规划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邓小平同志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3]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前提下,对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塑造更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首先,国企是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企整合重组,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14]。其次,民企是主力。“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企业有四十二万多家、占比也在百分之九十二以上”[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民营企业来讲,关键在于苦练内功、改革创新,提高生产经营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壮大自己”[16]。最后,外企是补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外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17],要给予外企国民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鼓励外企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应用推广上同本土企业公平竞争。
五、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创造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十五五”时期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范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2024年到2029年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大改革任务之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全国统一大市场概括为“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这些都要求在“十五五”时期,一方面,要放手微观经济活动,使市场机制在商品和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以政府有效监管矫正市场失灵,保护知识产权、畅顺商贸物流、规范招商引资、标准行政裁量、整治行业“内卷”。
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高水平安全是“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底线。无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都必然要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18]。“十五五”时期构建新安全格局,政治上,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经济上,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使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文化上,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防范抵制民族分裂思潮。社会上,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公共安全体制,发挥综治中心在平安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军事上,要以新质战斗力为牵引增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高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推进新征程上政治建军。国际上,要以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和平赤字与安全赤字,以全球治理倡议破解治理赤字,在共同发展中增进政治互信、消除安全困境,助力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作者简介:刘启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栾永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5][6][7][8][10][11][14][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5卷,外文出版社2025年版,第138页、第96页、第98页、第190页、第195页、第203页、第333页、第164页、第4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3页。
[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86—487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83—684页。
[12]《习近平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7月16日。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15][16][17]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年版,第476页、第478页、第488页。
责任编辑:张慕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13/127733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