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吴成玲
校对:邱子凌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据新华社11月12日报道,“双十一”购物节是观察消费新动向的一扇重要窗口。从美妆护肤到服饰家居,从非遗文创到潮玩手办……今年“双十一”,国潮消费在电商平台脱颖而出,展现出火热的新图景,也引领着消费新趋势。
“双十一”购物车的清单变化,勾勒出中国消费市场最鲜活的图景。今年购物节期间,从美妆销量榜到非遗铸铁锅成交额翻倍,从国潮手办热销到新中式茶饮走红,国潮消费已然从单点爆发走向全面开花。这股热潮背后,是文化自信的深度觉醒与产业创新的持续赋能,更预示着中国消费市场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文化”双重价值跃迁。国潮不仅是当下的消费新风尚,更需在规范中提质、在创新中突围,真正成长为影响全球的文化符号与消费潮流。
国潮消费的崛起,本质是文化自信驱动下的价值认同。文化作为消费的精神内核,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便释放出强大的消费势能。从电商平台数据可见一斑:2025年“双十一”,天猫服装品牌销量前十中九席为国货,京东国风新中式成交额增长趋势明显,消费者用实际购买力为国货赋予时代价值。这种消费选择折射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非遗铸铁锅以传统工艺承载古人智慧;国风手办将神话传说转化为潮流符号;新中式茶饮店融合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消费场景……这些产品不仅是物质载体,更成为文化认同的具象表达。实践充分表明,“自信”已成为中国消费者身份认同的核心驱动力,这种内化的文化自我认同,正推动国潮从单纯的产品消费向生活方式选择的维度跃升。展望未来,我们将节气、民俗、神话等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生活场景深度绑定,必能让文化自信在日常消费中持续扎根,使国潮真正成为全民共享的生活信仰。
国潮消费的升级,关键是产业创新支撑下的品质价值提升。国潮绝非传统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文化精神与现代工艺的深度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朱炳仁・铜推出的“悟空如意金箍笔”“马到成功”系列,将传统铜雕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实现全渠道销售额大幅增长;非遗产品通过数字化传播,在抖音平台实现成交额127.9%的同比增长,印证了“工艺+文化+实用”的三重价值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从老字号焕发新生到新中式品牌崭露头角,从文创与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到“文化+科技”模式赋能,国潮产业已形成“文化赋能产品、产品传播文化”的双向循环。实践表明,如今的国潮,既体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展现了文化产业的深度觉醒。面向未来,企业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材质革新、智能工艺升级上深耕细作,摆脱对表面文化符号的依赖,让传统技艺在现代技术加持下焕发更强生命力,让国潮产品的品质价值与文化价值同步升级。
国潮消费的突围,核心是生态完善赋能下的全球价值传播。国潮要从“本土热潮”走向“全球风尚”,既需要持续的创新动力,更需要健全的发展生态。当前,我国国潮产品已迈出出海步伐,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节日用品、玩偶等超500亿元,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黑神话:悟空》等文化产品风靡全球,让中国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向世界。但热潮背后,商品同质化、审美趋同、创新乏力等问题仍不容忽视。我们要推动国潮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行业规范与评价标准,为原创设计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应鼓励龙头品牌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文化与动漫、游戏、影视等产业的跨界合作,摆脱对传统符号的简单复制。相关部门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统一标准,企业抱团开展跨领域创新,让国潮在规范有序的生态中突破瓶颈,真正实现从“中国潮流”到“全球风尚”的跨越,让中华文明通过消费载体赢得世界更广泛的认同。
从“双十一”的购物车到日常生活的消费选择,国潮已不再是短暂的潮流热点,而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文化自信觉醒的长期趋势。当文化自信筑牢消费根基,当产业创新激活产品价值,当生态完善护航全球传播,国潮必将从消费新风尚成长为文明新符号,在国内外市场书写属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双重奇迹。
作者:黄登明
责编:吴成玲
校对:邱子凌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14/12774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