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科技+”赋能,让消费新风尚劲吹生活
2025年11月14日 16:55据央视网11月13日报道,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这一优势正从供需两端为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我国消费领域新风尚、新体验不断涌现,新科技成果正逐步走出实验室和展厅,转变为触手可及的“生活伙伴”,“科技+”不断催生消费新产品新场景。
从空中悬浮钢琴与水幕协同演绎艺术奇观,到人工智能驱动的情感陪伴型宠物产品兴起,再到搭载实时翻译功能的智能眼镜实现跨语言沟通,“科技+”深度赋能消费领域的创新实践正在加速演进。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牵引效应,前沿科技成果得以快速完成从实验室研发到市场化应用的转化进程。这一发展态势不仅精准契合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化、多元化需求,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消费市场内生增长动能,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精准锚定需求变迁,让消费从“功能满足”迈向“价值共鸣”。如今的消费者,既追求日常体验的便捷高效,也渴望情感世界的温暖陪伴,更需要破解现实难题的实用方案。智能体验店里,机械臂3分钟冲泡好咖啡,亮灯提示钢琴让0基础用户变身“演奏家”,科技让日常消费更具效率与乐趣;65岁的赵大爷组团追捧“黑科技”,证明科技产品早已打破年龄界限,成为全民追捧的新风尚。而AI宠物通过多传感器感知需求,在与用户的相处中不断“成长”,甚至能主动叫出“妈妈”,这种被赋予“生命感”的陪伴,精准捕捉了人们对情绪价值的消费需求;实时翻译100多种语言的AI眼镜,则直击跨国沟通痛点,成为商务出行、对外交流的“刚需装备”。从功能便利到情感慰藉,从现实破解到体验升级,“科技+”让消费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精准回应。
“科技+”驱动供给革新,以体验化、定制化重塑消费场景与产品形态。传统卖场的拥挤货架正在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互动感的消费新空间——智能产品体验店里,机器狗四处巡游,陪伴机器人实时对话,DIY工坊让孩子亲手组装机器兔,超过一半的店面面积用于打造沉浸式体验区,让消费者从“被动购买”变为“主动感受”。企业的研发逻辑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反向迭代:AI宠物的静音功能、亲情化称呼等升级,皆源自用户反馈的“升级线索”;为了精准捕捉情绪需求,企业团队中不仅有工程师,更吸纳了动画设计师、音效师乃至心理学专家,让产品更懂用户心理。与此同时,技术迭代加速推动成本下降,“每三个月、半年产品成本就下降一大截”,让曾经的“实验室小样”逐步成为普通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商品,供给端的持续革新,让消费市场始终保持新鲜活力。
“科技+”凝聚产业链合力,以协同创新筑牢消费升级的坚实根基。AI眼镜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场全产业链的“集体攻坚”:芯片企业落地存算一体技术,提供大容量、低功耗解决方案;光学公司突破微显示技术,创下行业融资纪录;光波导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保障核心部件供应。正是上下游企业的协同研发,才让AI眼镜实现了“性能强、重量轻、续航久、价格亲民”的多重突破,最终达成“老百姓买得起、用得好”的市场效果。数据印证了产业链协同的强大威力:2025年我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和销量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全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长148%,全球智能眼镜供应链中超过80%的厂商来自中国。这种全链条整合能力、技术迭代能力与快速交付能力,不仅让单个产品成功“破圈”,更构建起中国消费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消费持续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产业支撑。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而科技是消费升级的核心引擎。从情感陪伴到实用工具,从体验场景到产业协同,“科技+”正全方位、深层次地让消费新风尚劲吹生活的每个角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为科技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而科技革新又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供需两端的良性互动,共同绘就了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双赢画卷。未来,随着“科技+”与消费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必将催生更多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让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内生动力。
作者:张群
责编:邱子凌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邱子凌(实习)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14/127748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