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北京市
以五年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2025年11月17日 13:27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认真学习和贯彻全会精神,对于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五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顾新中国的历程,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每一个五年计划和规划,都是一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都是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工程和台阶。它们连接起来,就是一幅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长卷。
以五年规划为主体,中国规划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的中国规划,已经成为一个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中国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和基本形式,也是中国各类发展战略的主要载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亮丽名片。
中国规划具有强烈的连续性。所有的规划,都如同高速公路上的里程碑,一个接着一个向前延伸,前后相继,相互衔接,渐次推进,一步一步实施和推进着更为宏大的战略进程、坚定地向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前进。
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是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向着2035年目标迈出的新的重要一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使用了“阶梯式递进”的概念,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从2020年到2035年,需要制定和实施3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是第一个5年,已经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良好开局。现在制定和从明年开始实施的“十五五”规划,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规划。承前启后,就是既要巩固和发展“十四五”打下的基础和取得的成就,又要为“十六五”向2035年目标的冲刺做好充分的准备,积蓄足够的能量。所以,四中全会的《建议》确认:“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从“承前启后”这个基本定位出发,《建议》对“十五五”的谋划,既同“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理念和思路保持连续性,又准确把握未来5年的发展大势,提出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的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要求我们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推动各项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所以,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实现2035年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解决好当前形势下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共同绘制好国家“十五五”发展的蓝图。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17/127765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