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全会热词丨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2025年11月17日 15:5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最鲜明的底色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向领航。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旗帜和灵魂。要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确保文化发展不偏航、不掉队。必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让这一思想通过理论阐释、新闻宣传、文艺创作、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深入人心,转化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筑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必须勇于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做好思想引导,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不断提升理论的说服力、辨析力,引导人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文化不仅需要思想的引领,更需要精神的凝聚。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承担起凝聚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使命。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同时生动展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讴歌中国人民的奋斗姿态,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要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使其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铸就坚不可摧的精神纽带。

这是2025年9月23日拍摄的“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这是2025年9月23日拍摄的“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人民,价值感召力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服务方向,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鼓励和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火热的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化产品,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特别要关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通过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潜移默化地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中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运用多种载体和渠道,生动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对话,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平等、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搭建更多文化交流平台,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让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一流媒体,优化战略布局,善于运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实效性,有效回应国际关切,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时代担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 | 徐辉冠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17/12777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