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山东省
以历史的纵深感做好今天的工作
2025年11月18日 15:28回望历史,中华民族从濒临危亡走向伟大复兴,一路筚路蓝缕、充满艰辛,也一路豪情满怀、凯歌高奏。前不久,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凝聚了奋斗力量。我们要继续用好历史经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老一辈领导人和革命先烈开创的事业不断欣欣向荣!
——2025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思维的重要性,指出“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没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来把握现在做的事情和制定我们的目标,就做不好今天的工作”。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求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培养历史眼光,保持历史耐心,把握历史主动。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历史记录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形成发展的历程,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只有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才能在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基础上,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要求党员干部“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历史思维能力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思维能力。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就是知古鉴今、映照现实、着眼未来,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是否敬畏历史,是否具有历史眼光,决定了一名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特别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敬畏历史,方能拥有于历史中浸润而形成的强烈担当精神,拥有提升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深厚滋养;方能站在更加宏阔宽广的视野中把握时代脉搏,思考中国问题,进行科学决策,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从历史深处走来,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更深、更远、更透,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历史思维能力须以科学方法和正确史观为依托。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党所提倡强调的历史思维,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吸收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党员干部要善于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准确评价历史,正确学史用史。
历史思维是一种担当。正因为我们的历史遗产如此丰厚,我们的历史积淀如此广博,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当代中国的时代使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必须时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中国历史延续者、伟大复兴接力者的身份,始终把历史使命扛在肩头,担国家民族大任,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先锋。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以坚定的战略清醒、宏阔的战略视野、系统的战略部署,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豪迈宣言。运用历史思维,以历史眼光观察问题,不断强化历史担当,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耐心、定力与清醒,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阔步前行,我们定能把当下的事业书写在历史与时间的深处。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党的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18/127781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