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低空物流融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2025年11月20日 08:40据《人民日报》11月19日消息:新鲜松茸搭乘“空中快线”飞出深山,“空空联运”助力重庆巫山脆李更快运出三峡库区,在长城边饮一杯无人机送来的咖啡……2025年以来,一架架无人机飞向田间地头、偏远山区,飞越城市楼宇、大江大河,成为物流运输的新载体。
随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无人机物流网络已实现从概念验证向规模化商业应用的跨越。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领域,松茸、脆李等生鲜产品通过空地协同运输体系,大幅缩短冷链运输时长;城市即时配送场景中,无人机以高密度航线网络构建起“30分钟空中配送圈”……低空物流已不再是遥远的科技概念,而是从“小众试点”走向“大众体验”的经济新势力。低空物流以技术为基、场景为媒、政策为引,正突破时空限制,激活产业潜能,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在敦煌进行自动分离演示。新华社发
场景多维拓展,低空物流织就民生与产业协同网。物流的价值在于连接,低空物流的突破正在于打破了传统运输的地理与效率边界。在城市,上海互联宝地的无人机10分钟完成4公里奶茶配送,3条航线构建15分钟即时配送圈;在乡村,湖北秭归的无人机化身“背橙客”,将2000斤脐橙的搬运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10分钟;在产业端,苏州工业园区的半导体样品专线,1小时内实现研发样品精准送达。从城市即时配送、乡村农产品出山到跨城急件运输,低空物流已渗透快递、农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新开超140条低空物流航线中,90%为城市内航线,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更形成密集物流网,顺丰丰翼无人机日均飞行上千架次、运输单量超两万单,生动诠释了低空物流“从一条线到一张网”的规模化演进。我们要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推动场景跨区域复制与融合创新,让低空物流网覆盖更多偏远地区与特色产业,让民生便利与产业效能实现全域提升。
优势持续释放,高效低成本激活市场增长新空间。低空物流的快速崛起,源于其对传统物流模式的颠覆性突破。时效上,山东济南空中物流线路比陆运效率提升60%以上,巫山脆李运输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8分钟,让“今日下单,明日见李”成为现实;成本上,中通海燕系列无人机单件运输成本仅1.14元,较传统物流降低约四成,规模化运营后成本仍有下降空间。这种“高时效、低成本”的双重优势,精准匹配了电子商务和即时物流催生的个性化需求,生煎包、热咖啡等时效敏感商品的配送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1倍以上。数据印证了市场潜力:2024年低空物流市场规模预计达1200亿至1500亿元,到2035年有望攀升至4500亿至6050亿元,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低空物流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响应与价值创造。企业要持续聚焦技术迭代与专属服务开发,进一步放大规模效应,让低成本优势惠及更多行业与消费者,同时挖掘高附加值服务场景,推动产业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跨越。
应对发展挑战,政策技术协同护航产业稳健起飞。低空物流的“高飞”之路,仍需跨越基础设施、空域管理、安全治理等多重关卡。基础设施方面,订单调度、航线规划、气象监测等环节的协同需要大量前期投入,避免重复建设成为行业共识;空域资源上,城市空域开放速度与精细化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投入意愿,智能化空管系统的构建迫在眉睫;安全治理更是底线,企业通过多旋翼设计、降落伞配置、自动备降程序等软硬件冗余设计筑牢安全防线。此外,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鼓励新型航空器应用,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相关部门要加快构建智能化空域管理体系与跨区域数据共享平台,出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建立包容审慎的安全监管机制,让政策与技术形成合力,为低空物流产业扫清障碍、插上翅膀。
从深山到城市,从试点到规模,低空物流的每一次起飞,都是对经济新动能的一次激活。它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更重构了物流产业的价值逻辑;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晶,更是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的成果。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空域管理更加智能、安全体系日益健全,低空物流必将飞得更高、更稳,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真正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作者:黄宗跃
责编:吴成玲
校对:邱子凌(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20/127790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