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
2025年11月20日 13:5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要求人民政协“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并将其作为“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一项重要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这项工作列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改革任务之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进一步作出部署。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健全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化平台,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人民政协通过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专”的优势和“商”的特点,能够把分散于各界别、各阶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系统、综合、直接地向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使各种利益诉求更好进入决策视野、成为决策选项、纳入决策程序、优化决策过程。人民政协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有利于深入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进一步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广求良策,有效促进党和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
其二,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由具有共同政治基础和奋斗目标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加,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有利于更好保障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就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广泛协商,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人民政协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有利于把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更好保证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
其三,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人民政协具有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开展协商议政的过程,就是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过程,就是不断统一思想、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可以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更加普遍地认同党的主张,更加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人民政协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有利于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了解和反映群众意见,推动社会各界更好认同和接受党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
近年来,各级政协组织在推进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不少地区建立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社情民意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为深化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但仍存在民意传递效率有待提升、界别特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畅通相关机制和渠道,丰富内容和形式。
拓展渠道途径。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一体把握、一体落实。无论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还是开展各项经常性工作,都应注重深入联系群众,使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更加机制化常态化。一是持续优化重点协商方案生成机制,注重从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视察考察调研中发现议题线索,更加精准凝练协商主题。二是探索搭建政协组织和委员与群众对话交流平台,邀请群众代表参加协商议政活动,通过协商交流了解和吸纳民意。三是充分运用“数字政协”建设成果,通过远程连线、视频直播、线上留言等方式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履职活动,了解广大网民诉求,探索向网民征集重点协商议题选题意见,鼓励委员直接与网民开展交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建强平台载体。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需要在丰富平台、创新载体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发挥政协信息作为政协工作窗口的作用,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信息反映重点,留足版面反映群众声音。强化政协信息在政协履职成果转化中的平台作用,注重从各类成果中收集、整理信息,完善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健全政协信息报送网络,支持各类信息反映者和报送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反映“沾露珠”“冒热气”的观点和建议。二是支持委员深入基层,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校园,参与所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协商活动,结合委员特长优势开发更多更有特色的分众化活动品牌。同时,总结地方创新做法和经验,结合实际丰富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履职载体。
突出界别特色优势。界别是人民政协组织架构的设置,是做好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工作的依托。一是注重用好各类界别活动形式,鼓励委员通过界别协商、界别提案、界别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大会发言、视察考察调研等,反映界别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或相关领域重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归集各界别高频次意见诉求,分析界别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精心设置界别协商议题,并广泛征求界别委员意见。二是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深化细化实化,引导委员定期开展走访看望、谈心交流等,深入做好思想引领、听取意见、反映要求、凝聚共识等工作,帮助界别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发挥界别民主监督作用,组织界别委员围绕本界别相关领域决策部署或发展规划落实情况,通过协商、调研等开展民主监督。四是完善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工作机制,加强对所联系界别开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委员,发挥委员履职主观能动性。一是引导委员深刻认识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原则要求,密切同界别群众联系,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二是鼓励委员利用自身专长和影响力,深入界别群众开展联系服务,识民情、汇民意、聚民智,不断提高开展协商、建言资政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委员履职评价体系,将参与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等活动情况作为相关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树立鲜明导向。
(作者单位: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20/127792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