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友论坛 时事锐评
北京交通服务质效与民生温度实现“双提升”
2025年11月25日 08:4411月20日,我们从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治理专场上获悉,五年来,首都“八站两场”枢纽格局成型,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年底将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全市八大火车站将全部实现地铁接驳。

北京地铁8号线大红门站正式开通。(北京市交通委供图)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作为经济的脉络,在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回首过去五年,北京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顺畅、便捷有序的综合交通体系,勾勒出“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生动图景。开通19条(段)180公里地铁新线,与365公里的市郊铁路共同构建起1244公里的轨道网络,运营总里程居全国第一;北清路等城市快速路、京良路东段等主干路相继通车,“三城一区”、回天地区、城南地区等重点区域骨干道路网持续完善……随着“八站两场”枢纽格局成型,交通服务质效与民生温度实现“双提升”,书写了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京”彩答卷。
交通先行,铺就区域发展“快车道”。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更是国家战略发展的“晴雨表”。作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推动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京哈高铁、京雄城际等建成通车,京津城际铁路亦庄站投运,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22号线加速建设,京津冀主要城市间“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环京“1小时通勤圈”初具规模;京雄、京蔚高速等全线通车,承平、京平高速改扩建计划年底开通,京密高速、108新线等推进有力,五年间新增高速公路108公里,总里程达1276公里……“八站两场”枢纽如同一条纽带,在京津冀大地上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了资源互通、机遇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网,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交通基础。
交通先行,串联民生幸福“大图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交通运输领域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期盼出行有更多选择、有更大便利、有更优品质。创新开行通学、通医、通游等352条公交专线,推出大美中轴线、潮朝阳观光巴士等“公交+消费”“公交+文旅”特色服务,满足多样化、特色化出行需求;开展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全市300座桥下空间实现蝶变,木樨地桥、小郊亭桥等化身城市的“金角银边”;实施杜家坎等百余项疏堵工程,打通黄渠南街等70条“断头路”,持续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一项项成就标注着交通强国建设的坚实步伐,成为交通便民惠民的生动写照。人民交通为人民,“八站两场”枢纽日复一日地延伸拓展,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轨道串起城市脉络,公交温暖街巷烟火。”2023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致贺信时指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八站两场”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彰显了中国强大的治理能力,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展望未来,“十五五”期间,北京将推进建设姚家园路东延、机场二高速南延等一批交通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北京市域综合交通路网骨架,并为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关键支撑。锚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加快构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通达”的首都生命线,定能打造交通强国“首都样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京”彩力量。
作者:丁恒情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委组织部
责编:邱子凌(实习)
校对:吴成玲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25/127818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