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综合

张宏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让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2025年11月26日 09:54

 

2013年,中央电视台有一段公益广告,大家一定很熟悉,广告片里,中年的儿子带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去饭馆吃饭,看到父亲用手抓起剩下的饺子就往口袋里装的时候,儿子大声制止。父亲看着他说:“我儿子最爱吃饺子,我要带回去给他吃”。紧接着,暗下来的屏幕上出现了两行字:“他们也许什么都将忘记,但唯独不会忘记爱你”。这部广告之所以能够引发全社会的共鸣,就在于反映了一个大家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那就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们该如何安心老去,有备而老?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到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8亿,占全国人口19.8%,预计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增至4.2亿,占比将超过30%。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到2050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到那时每10个人当中就有3—4位是老年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三个“最”字,勾勒出我国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人口结构的基本国情。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形势下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制度的优越性。2000多年前,孔子讲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得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老有所养列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抓实抓好。从养老金多次上调,到近3000万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从“独生子女护理假”在多地落实,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健康守门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累计投资超过134亿元,养老服务床位数超过761万张,越来越多的老人得以安享晚年。

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既是人生大事,也是社会大事,涉及亿万家庭幸福和百姓福祉。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不仅要实现老有所养,更要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要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也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一老一小”大民生,做好老有所养的制度性安排,既可以缓解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又可以增强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将更多劳动力从家庭照顾老年人中解放出来。

 

那么,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如何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呢?

首先,财力上要倾斜,让基本养老服务实现均等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其次,内容上要多样,让基本养老服务聚焦在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和床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打造“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比如,门头沟区就探索出了“3+1+N”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3”代表规划好三张床位,养老院的养老保障床位,养老服务驿站的托养床位以及试点家庭的养老照护床位,区民政局免费为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1”代表架好“一张餐桌”。规定养老服务驿站必须配备老年餐车,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内部食堂面向老年人开放。“N”代表,构建上下联动的养老服务资源统筹和养老服务供给平台,实现“老有所呼、一呼多应”的对接格局。

最后,全社会要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这两年,杭州滨江区推出了“多代同楼”陪伴性养老服务项目,年轻人每个月只要交300块钱的管理费,并且为老人提供至少10小时的陪伴服务时间,就可以入住养老院的免费标间。这种陪伴可以是多元的,既可以陪老人吃饭、聊天、散步,也可以陪老人打麻将、练太极。对“年轻人住养老院”的举措,广大网友一片点赞。

不仅如此,大家听说过时间银行吗?北京在2022年就推出了针对养老服务的时间银行试行方案,什么是时间银行呢?时间银行是指十八岁以上的市民,经过严格培训后,本着先提供服务,再享受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所有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可以在时间银行建立账户,每服务一个小时,就可以储存一个时间币,存储的时间币可以给60岁以后的自己使用,也可以当下就转赠给远在他乡的父母使用。时间银行的出现,给我们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敬老模式,当父母生病无法第一时间赶回去照顾,就可以通过时间银行让外地的父母享受到基本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出现,也是激发全体民众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以上这些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内容上要多样,财力上要倾斜,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的具体做法,它完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有所养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关切,也是老百姓的共同期盼,我们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26/12783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