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综合

张静:一朵花富了一方百姓——“花乡”的特色振兴之路

2025年11月26日 09:5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召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哪里呢?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也作出新的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怎样才能实现产业振兴?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这个“土特产”又是怎么回事儿?

接下来,咱们就来说一说这个“土特产”。“土特产”与“花”有关。世界花卉大观园位于丰台区草桥村,是一座以展示花卉科技、花卉文化为主的都市园林。每逢节假日,那里都会推出一系列与“花” 有关的主题活动,比如,牡丹文化节、花潮汉服节等,吸引人们观光打卡。就是这样一个园子,成为丰台区聚焦区域发展、探索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那么,丰台区是如何依托这些花,做好“土特产”文章,探索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呢?下面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是把握“土”的实际,因地制宜盘活资源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做好“土”的文章,关键就是要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从实际出发抓好发展规划。

在北京,一提到“花卉”,多数人都会想到丰台的“花乡”。千百年来,得益于永定河的奔流冲击,丰台“花乡”一带形成了优越的花木种植条件,特别是“花乡十八村”以花卉种植和民间花会表演著称于史。据历史记载,丰台花木种植始于金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过去,这里主要是为宫廷供花,经过多年的发展,“花乡”各村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花卉种植特色。进入新时代以来,“花乡”花卉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一系列花卉市场在“花乡”地区诞生,鼎盛时期,这里的花卉展销商多达1600多家,花卉交易占全市交易总额的75%以上,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花卉集散中心、现代花卉产业集聚区。

2017年开始,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很多花卉市场被关停了。面对这种情况,丰台区立足服务首都功能,科学处理“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的关系,统筹腾退空间资源,做好“腾笼换鸟”大文章。先后启动花卉市场、花卉展销厅的改造升级,打造花卉创意园、花卉嘉年华艺术中心,在服务、标准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消费者可以在舒适优雅的环境中购物,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室内花艺设计、环境景观布置、花卉植物问诊、插花艺术沙龙等多元化服务。就这样,既打开了眼界视野,又整合了资源要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丰台区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又合理用好资源,在城乡融合中为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与功能格局优化提供了资源支撑和保障。

二是发挥“特”的优势,聚焦聚力培育特色品牌。对于“土特产”的“特”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这项工作,北京市高度重视,紧锣密鼓推进。《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提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提升行动,通过融合带动、品牌驱动、服务推动聚集发展,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随着北京市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花乡花卉产业靠品质争先,靠品牌出彩,围绕“特”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在“人无我有”上,一代代花乡人不断提高技艺,靠温室暖房培育花卉,实现了“南花北养”,花木四时不绝。看丹村建造了35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种植红掌、球兰等多个花卉品种。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该村参展的71个花卉品种,均获奖项。在“人有我优”上,自古就有“丰台芍药甲天下”的说法,特别是白盆窑村,作为花乡十八村之一,自古以来就以种植牡丹和芍药闻名。说到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陪嫁牡丹”的故事:清康熙年间,固伦郡主下嫁蒙古贵族,康熙皇帝赏赐了一株公主最喜爱的御花园牡丹作为陪嫁。这株牡丹当年就是由白盆窑村花匠送入宫中的。2021年,白盆窑村将“陪嫁牡丹”的分枝迎回村里。您看,同样是花,这里的花是有故事、有历史、有文化传承的。所以,白盆窑村依托牡丹、芍药产业优势,打造花海文旅特色,并且利用2400多亩平原造林空间,和20多万株地被花卉,营造出城南最美花海景观,每年都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赏。在“人优我精”上,草桥村依托花卉资源,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推出系列精品服务,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颁奖用花“红红火火”,到2022年亮相三个冬奥村的花店,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的花艺布置,到国庆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重大庆典活动的用花保障,草桥村用特色花卉产业有力地托举了区域高质量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既要扎根本地,找准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当地风情的产业,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又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明晰自身优势,谋求差异发展。在丰台,特色花卉产业形成了乡村振兴的“金名片”。依托花卉方面的特色优势,丰台区走出了一条以花兴业、以花兴村、以花兴民的发展道路,乡村全面振兴在城南“开出花、结出果”。

三是激发“产”的潜力,多措并举提升经济效益。对于“土特产”的“产”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推进乡村振兴,要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延长产业链、丰富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从而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的土特产。

在延长产业链上,从传统的种花、养花、卖花向花卉展示、研发、电子商务、都市休闲和文创产业转型。经过多年的发展,丰台依托花卉资源已形成集研发、生产、交易、旅游、观光、服务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比如在研发方面,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院所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目前已获得20多项花卉科研专利。

在供应链方面,实现从传统花卉产业向区域“花卉大产业”的转型升级。以花乡花木集团为依托,打造数字化交易平台。在丰台区草桥东路,坐落着北京花卉交易中心。每天下午1点刚过,这里就开始“上人”了。交易中心大厅正面墙上是一个大显示屏,划分成6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在实时进行着鲜切花的展示和拍卖。商户只要动动鼠标,几秒钟时间就可以拍到北京和昆明两地的新鲜花卉,减少中间环节,点对点专线物流运输第二天就能收到货,非常方便。这个标准化交易平台,通过对花卉交易品种、品质、销量、价格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北京花卉产业的‘晴雨表’,为花卉产业发展和市场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价值链方面,为了聚焦花卉产业、突出花卉品牌、打造丰台花卉新名片,目前丰台区正着力打造“一核多点 活力飘带”特色活力中心,对花卉产业加强空间统筹、作出统一规划。以世界花卉大观园为核心,布局“花街”“花园”“花食”“花坊”等“花+”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挖掘花卉的多元价值,以多种业态形式,为市民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花卉服务。

目前,花卉产销已经在丰台建成产业、形成集群,通过科技赋能,展现出农业现代化的蓬勃生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转型,丰台区村集体高质量发展的“雪球”越滚越大,以玉泉营街道草桥村为例,目前,全村花卉产业产值超过了5亿元。可以说,一朵花富了一方百姓!这看似普通的“土特产”饱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饱含着政府为人民过上好日子所做的所有努力,更牵动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未来。

“做好‘土特产’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乡村振兴的路径指引和方法指导,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丰台“花乡”是北京,乃至全国多地深耕“土特产”文章、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朵花富了一方百姓。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嘱托,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我们相信,只要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不懈奋斗,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绚烂如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26/12783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