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社会

魏小芳:科技赋能文化 文化赋能城市

2025年11月27日 09:59

2024年8月,随着《黑神话:悟空》游戏的上线,迅速“引爆”山西旅游,因为这款游戏在国内选取的36个景点中,有27个都在山西,占比近八成。而且,这些景点场景都是由主创人员通过实景扫描的方式获取的,通过游戏,全球的玩家都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西古建的宏伟、瑰丽、奇诡和庄严。结合《黑神话:悟空》游戏直接宣传山西文旅和山西古建的相关话题阅读量破百亿,“跟着悟空游山西”已成为现象级营销事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数智时代,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8处世界文化遗产,居全国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涵养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展现出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

在网络时代,如何以更生动有趣的视听表达方式,开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一、科技助推传统文化实现“物质新生”

历时十二载,2024年7月27日,这条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终于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条穿越700多年时光长河,宛若一根坚韧的纽带,连接起了远古的智慧与当代的活力,在北京城区交织成一幅画卷。它是静的,见证了朝代更替、历史兴衰;它是动的,“目睹”了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当代中国的崛起。

“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为了妥善保护和传承,北京市打造了“华夏漫游之北京中轴线”,通过漫步式VR体验北京中轴线。在这一创新体验中,观众将遇见两位导游:一位是现实世界中导览北京中轴线的导游,另一位是屋脊兽中代表龙的“小龙崽”形象,伴随他们的脚步,开启一场神秘的时间之旅。这场8—15分钟的漫步式VR体验,将以全新的方式带着观众探索全世界最长的城市中轴线。从虚拟世界中的北京中轴线北端点——钟鼓楼出发,穿越幽闭的楼梯,敲响百年未响的钟声,回到 750 多年前元大都兴建的时刻,元朝宰相刘秉忠象天法地、兴建城邦,感受历史的秘密、天地的变幻和四九城的心跳。打破现实世界中北京中轴线上15个遗产点之间距离的束缚,每个人都能通过新兴技术近距离地触摸历史的痕迹,回到历史的现场,追溯文明的来处。

这种展示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新场景,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相生的独特魅力,全面展示了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最新成就,也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天宫藻井冰箱贴的原型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冰箱贴分为五层图案,每一层既可分开摆放,展示藻井不同部分的独特魅力;又可叠起摆放,还原完整的藻井形态。底层星空设计了夜光效果,夜幕降临,冰箱贴便能发出柔和的光芒,为产品再添神秘感。为了更好地传承藻井这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瑰宝,除了开发文创产品,还打造了“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体验空间。走进LED构建的CAVE空间中,天花板方形屏幕精准模拟藻井的纹样,多重色彩和精美图案带来视觉冲击。通过视频解说,观众可以详细了解藻井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精妙构造及其在古代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借助音乐可视化、点云扫描、分形美学、万花筒效应等前沿数字艺术手法,藻井元素在画面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呈现出跨时空的无限创意与可能,使观众能够在最佳观看视点突破屏幕平面,瞬间穿越至历史古殿中,仿佛下一秒就要和龙、凤来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文物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无声讲述着古老中国的故事,但它们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存在风蚀老化且不可逆转的问题,长期以实物形态展示只会加速消亡,借助数字技术的形式,可以让文物摆脱时间侵蚀,在元宇宙中实现永生。不仅如此,借助数字化“翅膀”,运用现代科技创新艺术语言,让文化艺术资源“上线入云”“刷屏出圈”,既可以增强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也可以放大艺术之美,彰显文化之魂。可以预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将有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文明千秋赋能北京“文化新质生产力”

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表现形态。概括起来,就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以创新为驱动,以高科技为支撑,以高质量和高效能为指引,以文化创作生产为核心内容的先进生产力形态。

近年来,北京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一份份亮眼成绩单展示出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新业态发展态势强劲。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收万亿以上,同比增长约11%,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达70%。63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覆盖影视、出版、动漫等领域,年出口额超50亿美元,凸显出首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夜间经济、首发经济等新模式也进一步优化了消费结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引擎。

深厚文化底蕴是北京重要的城市名片。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催生文化消费热潮,相关研学、文创、旅游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比如:中轴线研学游Citywalk、艺术研学等系列活动备受欢迎,大美中轴等8条复古“京味”巴士线路国庆期间合计服务游客9.8万人次,中轴线文创拼图、榫卯模型等80款文创产品和区域内老字号产品热销,掀起文化消费新风潮。

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后是北京这座城市丰富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而且,文脉千秋,影响深远。

北京现在的城市格局布局宏伟庄严、空间合理有序,这正是源于元大都“前宫后市”的规划格局。从高空俯瞰,北京中轴线穿越故宫,形成一个“中”字;而它与北京城市的另一轴长安街,形成了一个“十”字。这条中轴线随城市发展不断向外延展。北延线上,中国国家版本馆大气恢弘,彰显中华文化神韵;南延线上,大兴机场形似凤凰展翅,欢迎八方宾客。联通东西的长安街沿线则与新中国历史进程同步:新首钢见证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城市副中心发展蹄疾步稳……城市轴线,中正和合;城市发展,蓬勃兴旺。

殷实的文化家底还促进了优质艺术作品产出,以怀柔影都为例:《大宅门》《铁齿铜牙纪晓岚》《京华烟云》《像雾像雨又像风》这些经典的影视作品都出自北京,拍摄于中国影都怀柔,大家所熟知的《建国大业》《战狼2》《流浪地球》等近年来票房过亿的标志性国产大片的后期制作近半数都出自怀柔。最近,影都也在加快推进数字科技赋能影视文化,借助怀柔科学城,加强与中科院、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对接,不断强化影视科技领域的技术攻关。之前,中科院力学所专家为《流浪地球2》剧本策划出脑力,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的6大研究方向,其中3个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电影《金刚川》采用大数据支持下的制作管理模式,这些已经成为中国影都最硬核的实力。

不仅如此,“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北京国际电影节等活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博物馆、书店、剧场等文化空间成为城市“精神地标”,“我与地坛”书市展销图书40万种,接待读者50万人次,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北京的城市文化品位,更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从历史中走来,在继承中创新。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资源和科技资源富集。这座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彰显现代文化魅力的大国首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三条文化带”建设成绩斐然,文化事业和产业蓬勃发展,文艺精品力作迭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焕发着新的时代光彩。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27/12784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