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稳中求进的战略擘画
2025年11月27日 14:14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稳中求进这一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为指引,对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总动员、总部署,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锚定了“稳”的大局与“进”的方向,为当今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1、统筹固本之稳与蓄势之进
稳中求进之稳,首在固本。稳中求进之进,贵在蓄势。把固本之稳与蓄势之进统筹起来,深刻体现了守正与创新、强基与开拓的辩证统一。固本之稳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支撑,是保持战略定力、坚守根本方向、稳固发展根基的关键所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定海神针和稳定环境,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偏向、不变轨、不中断,是蓄势之进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蓄势之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跃升动能,是在固本基础上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开拓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进取态势,体现为应对挑战、化解危机、塑局谋势的战略主动和历史自觉,是固本之稳的聚力锚点和目标指向,为巩固根本、提升实力注入不竭动力。
《建议》坚持稳中求进,以固本之稳确保大局稳定和长远发展,又注重在固本基础上蓄势突破、积极进取,以蓄势之进开创发展新局、塑造战略优势,使稳的基础更加坚实、进的动能更加强劲,实现稳与进的辩证统一,确保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守正创新、厚积薄发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既坚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又注重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议》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明确要求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二是既注重巩固既有成果,又注重阶梯式递进发展。《建议》从12个方面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从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到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这些重大成就为“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会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视为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在巩固拓展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七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三是既注重锚定“最大的政治”,又注重凝聚强大动能。《建议》在指导方针部分强调“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十五五”时期努力奋斗锚定了中心任务和“最大的政治”。紧接着,《建议》提出“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这些都反映了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了最大的思想同心圆,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2、统筹量增之稳与质升之进
稳中求进,既需要量的合理增长巩固发展底盘,又需要质的有效提升强固发展引擎。质的有效提升是发展的根本方向,体现为发展方式更加绿色高效、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升级、创新能力更加强劲、人民生活品质更高等等,是发展内涵和效益的跃升,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而量的合理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支撑,体现为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就业持续增加、市场活力增强、民生投入加大等,是实现质的提升不可或缺的累进历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没有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提升就缺乏必要的支撑环节和成长空间;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增长就容易陷入低效扩张甚至无效循环,最终难以为继。
《建议》将量增与质升辩证统一起来,既明确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和结构优化方向,又突出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民生改善等质的内涵要求,通过明确发展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引导,推动经济发展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突破,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和强大内生动力。一是统筹定性目标的质升与定量指标的量增。《建议》提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战略愿景,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等作为质升的主要目标,并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率等关键量化指标作出系统谋划。二是统筹发展质量的质升与发展规模的量增。《建议》深刻把握经济发展中“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将提升发展质量与发展规模协同推进。一方面,通过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另一方面,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量的合理增长新动能。三是统筹市场红利的质升与扩大内需的量增。《建议》立足“强大国内市场”战略依托,将内需规模的量增与消费升级、循环效能的质升紧密结合,推动内需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以拓展增量扩大内需。通过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等举措,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以增效破障提升循环效能。通过更好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不断增进投资的综合效益。同时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3、统筹安全之稳与发展之进
稳中求进,既需要以安全之稳筑牢根基,确保发展大局不因风险冲击而失序,又需要以发展之进开拓新局,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统筹安全之稳与发展之进,本质是遵循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则,将“稳底盘”与“拓空间”统一于强国复兴伟业的动态进程中。安全之稳是发展之进的“压舱石”,没有政治安全的根本保障、经济安全的基本盘稳固、科技安全的关键支撑,发展就会失去方向、遭遇风险、陷入被动。发展之进是安全之稳的“动力源”,安全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发展的物质基础与能力支撑。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壮大经济实力、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共同富裕筑牢社会安全防线,才能将安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塑造”,让安全之稳拥有更坚实的根基。
《建议》在战略层面统筹安全之稳与发展之进,既在发展规划中嵌入安全评估,避免“重发展轻安全”的短视行为;也在安全布局中融入发展思维,防止“重安全轻发展”的保守倾向,使新安全格局与新发展格局深度联动,安全为发展划定“安全区”,发展为安全拓展“战略纵深”,二者相互赋能,共同托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一是把统筹安全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做强自身力量上。自身力量强大,才能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时胜券在握,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建议》强调“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并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将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二是把统筹安全与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完成中心任务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同时统筹推进各重点领域安全工作,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能源安全等。这既有助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又能防范各类风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三是把统筹安全与发展的聚力点放在高位动态平衡上。《建议》提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又通过高质量发展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确保国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健康发展。
4、统筹锻长之稳与补短之进
在治国理政中坚持稳中求进,既需要以锻长之稳巩固优势,又需要以补短之进攻坚突破。统筹锻长之稳与补短之进,深刻体现了扬优势与强弱项、巩固核心竞争力与破解发展瓶颈、存量优化与增量突破的辩证统一,是立足国情实际、推动发展全局协调并进、实现整体跃升的科学方法论。锻长之稳是发挥既有优势、夯实发展根基的稳定支撑。补短之进是突破关键制约、拓展发展空间的进取动能,是针对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通过精准施策、靶向突破补齐短板弱项,为整体发展注入新的增长极和后劲,是锻长之稳的价值延伸和全局提升。二者互促互进:有锻长之稳,补短之进就有可靠依托,在整体稳定的基础上聚力突破;有补短之进,锻长之稳的优势就能因关键短板的突破而充分释放效能,牵引全局发展。
《建议》在战略上科学统筹二者,既立足现有优势稳扎稳打,通过锻长之稳巩固发展基本盘、增强确定性,又瞄准短板弱项精准发力,以补短之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整体效能,使长板更长更韧、短板逐步补齐,实现优势巩固与弱项突破的良性互动,推动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在扬长补短、协调并进中续写中国奇迹新篇章。一是统筹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建议》厘清“十五五”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七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同时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比如,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议》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二是统筹发挥优势与挖掘潜能。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另一方面,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尚未充分释放潜力的领域,通过制度创新、技术突破等方式激活沉睡资源,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三是统筹乘势而上与迎难而上。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国内消费升级等历史机遇,通过主动融入大趋势,推动优势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跃升,确保发展态势向上向好的稳定性。同时,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要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在破解难题中补强制约发展的短板弱项,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作者:邝明,系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25/1127/127844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