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文化
张祖望: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奥运礼仪
2007年07月10日 00:00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奥运礼仪
“东西方文化差异”。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够讲几天的了,我今天只是简单地讲一下,和奥运会有关系的,和这次数以万计的来的外国朋友们接触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些文化差异问题,讲点我的意见。比如说,中国人一般而言,在感情上比较含蓄,外国人就比较外露,他无论是看到什么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反应会比较强烈。所以说,你常常会看到,在飞机场或者某些场合,一些外国人对我们好的现象或者是不好的,赞成是或者是反对,喜怒哀乐都在脸上,一下子都暴露出来。中国人不是的,即使看着不满意的东西,是放在心里的,不说的。那么外国人有没有这种情况,也会有的。因此不要认为外国人不提意见了,就是说一定是我们做得很好了,未必是这样的。因为他们毕竟知道自己是客人,到中国来,即使看到一些不文明,不满意地方,也有不说的。显示了他们的宽容。
文化历来是互相渗透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同也有异。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感情的流露方面,来了那么多运动员,有男的也有女的,有的外国人比如说看到了我们一个女孩子,他会觉得这个女孩子和他们那儿不一样,他会多朝你看看,甚至会看得时间长一点,那我们中国人就不要受不了。这个就是文化上的差异,我们中国的女孩子甚至觉得对方是不是“有病”啊。其实不是,人家就是对你有一种欣赏。我举一个例子,那年,我陪一位欧洲客人,在一家小饭馆吃饭。见一位女服务员外宾就动情地说:张先生请您告诉这个女孩子她长得多么漂亮啊!你看她那个嘴是这么地大。“哎哟我的天那,我想这下半句话就不好翻了”。中国人认为嘴小才漂亮,你怎么说她嘴这么大。我下面那句话没有翻译。我就说:“小姐,你看这位先生赞扬你是多么漂亮,多么迷人”然后那个女孩子马上说了一句话,“点菜吧”。意思说你甭这么罗嗦,点菜吧。然后那个外国人问了,“她说什么了?”我脑子来得还比较快,我说她说谢谢你。我能说点菜吗?那就不是有伤和气吗?因为对外国人来说,看一个女孩子漂亮的话,你要是欣赏她的话,她会对你微笑,会表示对你感谢。所以这点也不要误会了,有时候我们的一些出国人员,到了外国去,盯着女孩子看,然后人家表示对你的感谢,她对你微笑。那中国人,由于在文化上的差异,就觉得她跟我笑,是不是有什么意思啊。其实什么意思也没有。你别误会了,别胡思乱想。
我的意思是说,那么多外国的运动员,那么多外国朋友到中国来,文化上的差异我们应该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不要在这个方面产生误会。但是我是想,更多的东西方文化,还是“同”的方面比较多,那些差异是次要的。“同”是什么呢?举一个例子,就是前年都灵冬季奥运会,我们的花样滑冰,女选手跌倒了很厉害,然后又起来了,全场就鼓掌,鼓励我们这个运动员不怕失败。最后,得了一枚金奖。我们的记者,所有的人都报回来说,我们的张昊是如何的勇敢,是如何得到全场的鼓掌,当然也表现了人家的一种文明。凤凰台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40多岁的一位意大利女士,问她对中国选手跌倒了以后继续起来再表演有什么感想?这位女士讲了一句非常令人难忘一句话。她说:“她跌倒的时候,我心里头非常难受,就好像自己的孩子跌倒了一样”。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这才是真正的“人文奥运”应该体现出来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人文精神。
然而我们记者的眼睛却都盯在金牌上,没有把自己的眼睛放在金牌之外的地方,“金牌诚可贵精神价更高”,中国有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在北京奥运会时也应弘扬这种精神。
就礼仪文明而言,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呢?第一最怕的就是在我们奥运会赛场上表现出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来影响我们整个奥运的人文精神,如果是这样,我们作为一个观众,作为一个组织者,都是最大的失败。这次人民代表大会上,王蒙先生提出来了,就是说不要把我们的体育政治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别的不怕,就怕到时候,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比赛的时候,我们拼命地为中国鼓掌,不为日本的精彩表演鼓掌,甚至在日本的国旗升上去的时候,我们不站起来致敬,这些举动的效果都是非常非常不好的。大家知道,在奥运会,我们在场与不在场的表现都是全世界人盯着看的,所有的电视,全世界都转播。如果中国的球场上出现了这种现象,说中国人因为民族主义情绪,而不对别的国家的国歌和国旗表示敬意的话,这种影响是极为深远,它只会增进日本或别的国家人民对我们的反感以致仇恨情绪。如果这样,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失败。
其次一点是种族上如何一视同仁问题,多年来,我们社会青年对待欧美客人普遍比较尊重,有的地方甚至有点过,但是对待有色人种千万不要是另一个样。 特别是对黑人兄弟他们特别敏感,阿拉伯人也会如此,我们千万不能厚此薄彼,造成事故。
奥运会期间的职业礼仪
奥运期间,我们除了要注意文化上的差异外还应注意职业礼仪。因为我们所有的各国客人,会到我们商场,各个场所去活动。那么我们各种职业人员如何对待他们?我讲一个例子,我在瑞士亲自碰到的。当时有个国内代表团到瑞士的商场去买东西,有一个人带了一个很好的照相机,买东西的时候丢了,第二天早晨,团长说一定是丢在那个商场了。然后商场一开门,他们就进去了。进去的时候,迎面就看到那个售货小姐向他们微笑,尔后就把照相机还给他们了。我们按照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就问小姐什么名字。那位小姐说,为什么?“我要向你们的经理写一封表扬信,表扬你拾金不昧”。然后那个售货员觉得很奇怪说,没有必要啊。千万不给我们总经理写什么表扬信之类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这是我们每个职业人员最起码的道德,也没有什么好表扬的。
所以这里就看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奥运会时各个服务部门,都能够这样对待外国的朋友,那会给大家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这样一些情况,比如说他们去逛不管是商场,或者各个商店,有一些小商小贩,他们就拼命地抬高价钱,在这个时候好像可以宰一刀的样子。这样子的话,对外国的朋友是非常不好的。一位外国专家告诉我,近年来各国奥运会,从酒店行业来讲,最成功的是澳大利亚的悉尼。
悉尼搞奥运会的时候,他们在开会之前,所有的酒店行业同仁订了一个协议。说这次奥运会是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宰客。就是说所有的酒店的价格适当有一点提高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要超乎寻常,不要抱着这种暴利的思想去宰客。结果呢,影响非常之好。所以大家知道,悉尼从那次奥运会之后,他们的旅游业和酒店业得到大大发展。因此我非常希望,我们的服务、商业等行业都能学习悉尼经营思路,它也是一种职业文明。
更为普遍的社会礼仪问题 首先是“称呼”,中国人有尊老的传统,喜欢用辈份排列,把对方放在长辈的位置上去称呼,我讲一个例子,有一年,克林顿总统首次访华,到上海一个社区去参观,参观的时候,那些孩子们都已经是在幼儿园训练好的,要求见了克林顿总统来了以后,齐声欢呼克林顿爷爷好!克林顿爷爷欢迎您!克林顿那天来了之后,经过翻译他得知说叫他爷爷。“我有这么老吗?”克林顿心里有些迷惑。然后呢,有一个孩子就叫他比尔,比尔是他的名字,克林顿是他的姓。那个孩子三四岁,爸爸妈妈抱着,他就比尔比尔地这么叫,还天真地去拽他的衣袖然后克林顿很高兴。一下把那个孩子抱起来。所有的记者,都抡拍到了这一景象,第二天早晨世界各大报都以显著地位登出来,说克林顿总统和中国的孩子零距离。这个是多么好的影响,因为那个孩子的爸爸是瑞士的留学生,这个孩子从国外受了影响,就这样称呼得到了外国朋友的认可。所以说,由于文化理念上的差异,得出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除了称呼之外呢,还有握手。这个握手,你别看是礼仪上最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很多人不会握手,这也不怪我们的朋友们。
近年来,我也听了一些礼仪讲座,看了一些礼仪的书,但是其中有的是一些误区,为什么呢?他们常常把18世纪欧洲,甚至是17世纪的欧洲宫廷里头的那些礼仪搬到中国来,因此呢,常常告诉人们说,女士怎么跟男士握手呢?第一是说男士不要先伸手等待女士先伸手,没这一说。我跟那么些外国女士握手,没有说一定要等着对方,你这样等,中国的女士是不会伸出来手来的,所以经常有这种尴尬的事情。我作为外交官在使馆,经常见到一些国内来的女士或者留学生,她们不伸手我就伸手。我伸手,她们有时候还不怎么跟你握呢。有时候跟你握呢,只握手指部分,那是错的,只那么一点。握这么一点,我觉得心都凉了,这位女士您怎么那么“高雅”?那么“高贵”啊?我跟那么多外国的女士握手,都是那么热情,饱满,很真诚。但是我们中国的女士都是跟人家握这么一点,这是非常不好的。一定要纠正。
靳羽西女士《魅力从何而来》,一书中对中国女士握手的方式也作了批评。今天时代在发展礼仪也由教廷,宫廷走向世俗,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明,同时,融进了道德与职业伦理,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文化规范与习惯。我们把这叫做“精神文明”建设 我看很好。 我告诉各位,我是学西方文学的人,在18世纪的时候,在贵族之间,他们那种优雅和礼仪我们千万不能学,现在连西方人都已经放弃了。比如说他们喝水的时候,不叫喝水,叫“喝水“多难听,这不是很俗气嘛。那怎么说呢?他要说:“太太,我是不是可以润湿一下我的咽喉”。天哪,多累啊。所以说呢,不要把那些18世纪、17世纪的礼仪搬到中国来。 总之一句话回到主题,-握手各位女士们,你们应该大方,真诚地和别人握手,目光注视对方用手掌和手指部分相握,不要只是碰一下就了事。
有时候在西方,不仅是握手,他还跟你贴脸,那咱们中国人暂时先不主动贴脸也可以。在欧洲,我有一次去见一位教授,我跟教授是多年的朋友,但是他夫人是第一次见,我们一见面,她跟我贴脸,我当然得贴过去啊,我不贴过去的话,是非常失礼的。但是贴脸和接吻是两回事,常常我们中国朋友会把贴脸弄错了。我这不是跟你开玩笑,几年前我有一次在国外学校发证书的时候,学校董事长是一位女士。她把证书发给我们酒店的一个总经理的时候,她就跟我们中国总经理贴一下脸,我们中国的总经理就不知所措了,就把这个嘴移过来,坏事了,然后呢,大家都笑啊,怎么可以这样呢。因为他不知道啊,人家跟你贴脸,只是贴脸,到此为止,不能越雷池。 就是说这样一些礼仪上的分寸非常之重要。也就是说握手要热情,那么贴脸要注意。还有一些比如说女士优先的惯例,大家都知道女士要优先。那么这个女士优先怎么体现呢?就是走在马路上,你要靠外边。下楼梯,你走在前面,也是对她的一种保护。进电梯,一般来讲,外国人都是会让女士的,甚至我有时候陪着我们一些外宾,尽管他很有地位,但是要与接待方的女士在一起外宾还会请女士先上电梯,然后我们女士就说您是外宾,您先请。于是两人就推来推去,我就很为难了,现在我干脆跟各位说,如果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外国人在电梯门口,不管是运动员或者是什么,他见了我们中国女士,他要请你优先的话,你就可以在前面,表示一下谢谢就可以了。因为拒绝他人的善意也是一种失礼行为。
凡事“请”字领先 2005年的时候,我在《北京日报》上写了不少文章,我强调一点,和人说话一定要学会说“请”字,因为一个“请”字敬百方,你什么事情只要有一个“请”字。所有的话都显得那么柔和,显得那么有礼貌。气氛就缓和了,比如“请让一让”,我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经常说“请让一让,对不起”。有的人看看我,似乎在想“这个人奇怪啊,怎么还需要请嘛”,这说明我们还没有习惯于文明生活,其实我觉得我要你让开,是惊动了你,当然要有歉意感。
私密还有一点就是私密啊。中国人讲“隐私”。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文化上的的差异很大。什么是私密呢?什么叫隐私呢?咱们中国人讲,那一定是什么男女关系了,什么婚外恋了,什么二蜜啊,很难听的等等,就是说一句话“见不得人的事叫隐私”。其实在外国人来讲,私密是私人的信息库,有很大的独立性,不是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比如说人家的年龄也是私秘的,你不能去问人家说,先生你高寿了?年龄、婚姻状况,你们家有几个孩子?人家还没结婚呢,你去问人家几个孩子,看了虽然老,他可能就个独身的,女士或者太太什么的。比如说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家庭地址、电话、职业、工资收入,尤其是工资收入这一类的东西。
我有一次我陪了一个外国的中学校长联谊会的主席到北京一个中学访问。我们那位中国的中学校长为了表示亲热,跟人家搭肩走,这是不可以的。接着坐下来就问;你们中学校长像您这样,一个月赚多少钱?坏了,他像北京人讲的,哪壶不开提哪壶。问人家年龄,又问人家工资,又跟人家搭肩,全错了,后来我真是不好意思。
另外还有私人的时间,我们赞扬一个干部“公而忘私”,人家不讲这个,下了班的时间是私人的,尤其还有假日,这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我们不是有《物权法》了嘛。我们说私人财产不可侵犯,对西方人来讲,不仅仅是住宅不可侵犯,假日也是不可侵犯的。比如说礼拜六、礼拜天一般来说都是自由的,我们为了显示好客,把外国来宾的访问日程安排得非常之满,都没个人活动时间,这种情况对外国人来讲,不是特别喜欢。他喜欢有一些自由,喜欢自己到街上去转转,然后到老百姓住的胡同里去转转。这类事情都要尊重对方的这种自由选择。
衣食住行的社会礼仪
以上我讲的是一些由于文化理念上的异同而引出的礼仪问题,现在我想讲一点实用的礼仪,简单地说就是衣食住行我先从“衣”开始吧。穿衣服,比如说,现在的女孩子也够开放的了。穿着打扮一反过去几十年清一色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主张搞的太露、太透,杀伤力太强,它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审美观,但是奥运会来的客人不止是西方人,还有大量的东方人、阿拉伯人等等,如果我们的女孩们都去追求西方时尚,染上黄发,穿的太露,他们未必有好感的,大家应该清醒地看到世界上很多国家民族和老百姓对美国文化是很反感,我们不要以追求过份的超前时尚为荣,这不仅是穿着还应涉及文明礼仪各个方面。 其次要讲“食”这里我们社会生活中极需改革的一件事,一九六0年我从北大毕业后,一直从事外事工作,作翻译陪外宾几十年来最令人头痛的事是招待外国友人的餐桌上菜太多,朋友们:你们要知道改革开放,我们外交礼仪上有不少改革,现在国宴上是四菜一汤,而我们百姓人家或者接受外国朋友所到之处,我和一些外国朋友仍然感到不可思议,浪费、劝酒、什么野生动物等等效果都会适得其反。
有一次我在东北机场,有一位厂长跟一个美国人在那儿说,“先生,你下次来,我请你吃狗肉,我想“坏了”,吃狗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很残忍的事情。我在国外工作时见到报上有的记者对中国不怀好意,说的最恶毒的一句话是说什么呢?说中国这个国家是吃狗肉的,说你吃狗肉就好像是我们中国人说吃人肉一样。狗是人的朋友,那吃朋友的肉,那还不是野蛮的国家嘛。因此第一是吃什么;第二是怎么吃?就是还有一个”吃相”的问题:
我有一次陪外宾到一个旅游学校参观,学生的食堂,见到学生吃的那个鱼的骨头,都扔在桌子上。他们非常地生气,说“张先生,这个绝对是不能容忍的。特别是旅游学校,培养这些年轻的孩子,怎么能够把吃的东西吐在桌子上呢”。所以要知道,外国人连葡萄核,都嚼着吃了,不管它们是不是有营养。这是次要的,重要的问题是吃到嘴里的东西,就不能再吐出来。所以他们鱼骨头都是剔出来的,当然这里讲的是比较讲究的场合。但是如果我们不可能做到那样子的话,至少我们用一个盆,或者用一张纸把那些骨头吐在那个上面,不要直接放在桌子上,更不要扔在地上。那是外国人绝对不能容忍的现象。 其他的当然也有很多讲究,我就不在这儿讲了。有一些东西我不主张讲得过于神秘,吃饭、喝汤不要出声等等。你到外国人家里头去做客要文雅一点。但是在中国人自己家里头,说喝汤不出声,这是很为难的事情。中国的餐厅就是热热闹闹的,这是不同的文化,也没什么办法解决了。但是有一点,千万不要劝酒。对外国人来讲,劝人家喝酒是不礼貌的。
那么“住”呢,住也有很多礼仪上的问题。现在我们生活改善了,不少人家里都养狗、猫等宠物,我知道派出所有规定,遛狗必须戴上口罩,但是很多狗都不戴,就东跑西跑,我十分讨厌,我想奥运会期间,你要是把外国的运动员或外国朋友咬了一口,你看怎么办吧?饶不了你。所以说,现在就要开始做,现在不做,到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要严格管理。还有中国居民区的扰民噪音问题,左邻右舍很少考虑他人的存在和宁静,要知道西方人十分注意社会环境与居住环境的宁静,他们认为那是庄重、那是美,各家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我们不能侵占他人的安静空间,有一位西方诗人写到“这里(指墓地)修饰得如此清雅、宁静,以致使人乐意在此长眠(原文是爱上死亡)”因此人们把宁静当作美和享受。
最后一个“行”字。这个“行”问题是最多,我告诉各位,今天我怎么样会迟到40、50分钟呢?因为在这个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两起事故。所以中国人的社会文明,我觉得真是要特别注意。比如说撞车,在国外很容易解决的,除非是有死伤这种行为的。一般撞了,相互之间交换一个名片,大家都有保险公司,就完了,各走各的。中国人不行啊,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你撞了我,还是我撞了你,这样子就没完了,然后就叫警察。大大耽误时间。
所以社会文明中间,“行”是非常关键的。我现在非常高兴地看到,就是整个北京市现在在强调排队。排队是城市文明的第一景。外国人来以后,如果看到整个市面上乱糟糟的,乱挤,城市的整体形象就全完了,他们会认为中国人一点次序意识都没有。什么是次序意识?次序就是工业化,也就是高度社会文明的最重要的表现。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井然有序。没有次序就没有文明,所以你要是不排队啊,乱挤啊,这在外国人看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现在我觉得北京在做这件事,很好!但是有两个地方是不能忽略的。一个是电扶梯,特别是地铁的电扶梯,常常是两边都站了人,这个是不对的。因为有的人有急事要加速度地走,所以左边让出来给他们是文明的一种表现。
1991年,有一件事情叫我非常难忘。我到当时的苏联去,那时候苏联是非常困难,从一点水看太阳,我敢说,俄罗斯民族将来还会是了不得的,我觉得它可以跟美国抗衡。1991年的11月,我到了苏联,那个时候的苏联有三件事让我非常感动。第一件事是它那个地铁挖的很深电梯非常非常之高,30多米,我整个一看,被震住了,就是所有的人都是站在这一边,而让有急事的人从旁边走,那个景象让你忘不了。第二件事是11月份我去的时候,已经是非常冷了,下着小雨,我早上6点多钟的时候,从大使馆出来,特意地去看一看附近村庄有什么现象。好家伙,好多老头、老太太都排队,都做什么呢?买面包,7点钟不到,8点钟开门,然后我就看一个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张票,上面还盖了印。哎呀,我就想,那跟我们困难时期一模一样。但是你知道,人家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时期,就有这样的一种文明,大家谁也不去加仨,后来我到商场里面去,物质绝对贫乏,我看见他们买雕花玻璃,那时候难得有这样一个商品出来,所有的人都很老实,没有一个人跑到前面去挤加仨,没有的。然后他们对外国人也特别有礼貌,看我们是中国人,售货员就说,你们几位就不用排队了。那时我想,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人家这么困难,我去买,绝对不忍心,尽管我也非常喜欢这种雕花玻璃,在俄罗斯来讲,也是非常著名的工艺品,我最后还是说声谢谢,就走了。所以说俄罗斯人的次序意识使我联想起他们将会有序地强大起来。在这一点上我在日本作了一个月的访问也有同感。
还有第三件事情,在公交车上,我没有带零票,我不知道怎么买票,我就问一个像知识分子的人,到哪里买票。他说,这不大方便,我给你吧,他给了我一张票,说你可以坐到底,没有问题的。后来他又一想,说你待会回来怎么办呢?然后他又给我一张票,说这张票给你,待会儿你可以回来用。我这么一想,那时候还叫苏联,苏联以致世界各国人民和我国人民之间怀有友好的感情,是一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相梦想”的最现实体现。
紧急状态下的文明 再讲一点,就是说美国。美国这个国家比较复杂一些。提到美国文化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觉得,美国文化就是伊拉克战争、霸权、放肆,同性恋、吸毒,还有什么校园枪乱事件等等。其实我们常常忽略了一点,对美国人民深层次的文明很少去了解。我告诉你最简单的例子,就是9.11事件。你们知道9.11事件死得最惨的人是什么人?就是那些消防队员。其中不少人还是志愿者,他们明明看着这个楼是要塌的,却是镇定地疏散人群,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还让给他人,所以死了一二百个消防队员。这也是美国文化的一种内在力量,铁一般意识次序与职业道德。
我再讲英国。2005年的时候,在地铁里面发生过断电。几十分钟,半个小时,25万人在下面非常安静,非常有秩序,没有急,没有乱,没有叫,维持得很好,没有一个死伤的。你说在我们中国能做得到吗?我可以告诉各位,这件事情也是我们奥运礼仪中要非常注意的一件事情。危机来的时候,就考验我们的文明程度。我可以这么说,在奥运会期间,你再万无一失地作了各种预防也难免会有点事件要发生,我们每位同志都应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一旦发现有隐患立即报告有关组织加以预防如已发生就要镇定有次序。
我本人在解放前,1948年在上海,全国运动会的时候,我亲自看到那个惨象,是什么呢?就在主会场栏杆边因人太多一挤就挤塌了,我只听见,“哗”一下子塌了,死伤很多人,由于没有次序而产生这样的后果。我想那是旧中国,我们建国已经50年了,万一要是出现一点事情,一定要显得非常有次序。有一点千万千万不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今天是关门讲这个事情,家丑嘛! 就是新疆发生过的那件事情,你们知道。那一天友谊厅演出发生火灾,那儿维持秩序的人,让孩子们别动,先让领导走,这是千万千万要不得的。最后死的都是一些孩子们,他们的坟墓现在都葬在(友谊厅)的附近。我想让逃命的那些男子汉们,都去看一看,都去反省一下,你还有脸在世界上活着吗?怎么可以这样子做,这在世界上是非常不光彩的。要是出现这样的事情,那是全世界都不能容忍的,出现危急情况国际上通行的潜规则是先让妇女和儿童。我们请了197个国家的朋友到这里来,然后在那么些人面前来显示我们的这种不文明和反文明,那是非常非常不应该的,不能够有这种现象再出现。这是为了我们民族的尊严。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说,为什么想当年英帝国那么强大,你就看看《泰坦尼克号》。有很多人把《泰坦尼克号》主题看成是爱情不朽,这不全面。他们那种文明,镇定,沉着,那种关爱妇女、弱者的精神,也是《泰坦尼克》的主题思想的部分。奥运会期间我们请了那么多外国朋友到中国来,我们要把自己的精神文明和一些优秀文化传统展示给所有的外国朋友。我们就要传承文化,那什么是我们应该传承的文化传统呢?不是谈几本古典小说,熟悉三国、红楼与水浒,而是要保持和发扬自古以来我们民族睦邻好客、守信、重义、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等好的道德传统。
最后我想在结束我的讲话之前,引用一句希腊的谚语:它说:“真理和朋友之间,我选择真理”。因此呢,你们知道,在古希腊的时候,出了很多优秀的哲学家。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代表,古希腊的民主、共和、人权这样一些思想,一直延续下来使西方国家产生了工业革命,产生了文艺复兴,产生了到今天为止所有的社会文明,推动了他们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说,古希腊人选择了真理。但是在中国,我会选择朋友。为什么呢?我们要知道,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也许昨天说了是真理,但是今天可能就变了。所以我们现在党中央有一句话,说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我们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应该用新的思想来武装我们自己。比如说毛主席的话,也有时代的局限。开玩笑说一句话,毛主席在的时候常常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现在呢,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能不请人吃饭?奥运会期间那么多外国朋友到中国来,你能不温良恭俭让?!毛主席讲那话的时候是不能那样温良恭俭的,要推翻一个旧政权,那时候讲暴力,要革命,不然,蒋先生能下台吗?现在呢?我作为一个年逾古稀的职业老人,我要由衷地讲,当前这个时代确实是我们中国近代史上最好的历史时期,政通人和,稳定发展,我们才能条件敞开国门,迎接五洲来客。
我现在简单地讲一点待客为人处事的五要点:“温”就是温和。所有外国人来,我们必须是非常温和地对待他们。有人开玩笑说:雷锋是在中国开花,在外国结果。外国到处有雷锋,他们觉得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情。比如说我在瑞士生活多年,我们每天早晨步行到使馆上班,因为住得很近,一路上见了人都会相互说早晨好!人们说话都是轻轻的,几年中我在瑞士从没见人在街上吵架、打架,真是所谓“对待朋友是春天般的温暖,”所以,温良恭俭让中“温和”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奥运会期间作为东道国的我们,无论对待外国朋友和同胞都从“温和”开始,有人说:微笑在地狱里也是美丽的。
“良”就是善良,就像意大利那位母亲,她就非常善良。我们中国人完全可以做到这样。比如说在大街上,肯定将来你们会碰到一些人,不认路,有的没有翻译,他不认识路,在地图上东看西看,那么你就是不会外语,也没有关系。你就看他点的什么地方,然后告诉他前面一二三,哪怕你不会one、two、three,也没有关系,你就说一二三,他也听得懂。他就知道中国人是对他那样的亲和,那样的善意,那就很可以了。如果遇到外国朋友在那儿摔倒等等要给以关怀帮助。 另外有一个对待各种外国客人的心态问题,有的人出于好奇或者其他目的喜欢拍我们的落后面照片,我们不要怕露丑而与之争执,要大方要从容不要太小家子气,过去有的领导人经常告诉我们年青翻译:“不要怕外国人对我们的批评,甚至于有的曲解报道,我们的目光要放远些。有的人是小骂大帮忙,对我们更有利,一个劲吹捧我们也未必好,要大气些”。所以这种心态很重要,给人的感觉中国人很善良,很有气度。“恭”就是恭敬,那么也就表明一种谦虚吧。
“俭”就是俭朴,就是不要奢侈。现代文明中奢华不是一种美,反而会被人认为有碍生态,西方所谓后现代的生活美常常强调自然纯朴,所以我很赞成“节俭办奥运”的口号。
“让”就是谦让,现在北京市哪个服务行业做得最好呢?就是公交汽车上的售票员。我有一个离休证,在公交车上,我拿出离休证,售票员一看,马上就说,“哪位年轻的请让个座”。我坐下去之后,只要我看到有另外一位年长女士,我一定是会让给她们的。但是出租司机就有些问题,有一些师傅确实是很值得注意的,有两件事是让我最难忘的。第一,将来无论是外国人、中国人在一起,在任何场合,我们不要搞所谓的内外有别,只是去对外国人特别地尊重,特别地恭敬,而对待自己的同胞,就是另外一个样,千万别这么做。我有一次在机场坐出租车,见到一位师傅不愿帮助一位老人提行李,而换了一位洋人来了,他就笑脸相迎殷勤地帮助装行李,这么做是非常不好的。第二,有的人喜欢在外国人面前对国人评头评足,这也未必使有教养的外国人有好感。有些国人还非常地无知,为了获取对方好感就跟人家说,我热爱美国。人家非常地奇怪,你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热爱,你能爱美国,那你爱美国一定是假的。就好像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都不敬不孝,到外面他能对别人做到真诚有礼吗?西方人有句话“关爱从家庭开始”。所以,归根到底,礼仪是一种道德,是一种公德,是一种内心的修养,那是一种心灵的提炼。我常常说,解放以来,我们说团结就是力量,后来说知识就是力量,不,我现在认为道德就是一种力量。所以说,要把礼仪归纳到道德范畴中,去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公共道德水平。总之一句话,礼仪归纳为最后一句话就是尊重自己,善待别人。你对待别人好,要从内心的,那么这种礼仪,即使在某些技巧上有一点欠缺,人家也会理解。说这位年轻人,很真诚。所以,无论是在商场上,职业生活中在公共社会生活中间,我反对那种把礼仪作为一段手段来“推销自己”,装饰自己,辜鸿铭先生批评说那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虚伪。
现在国际上有“中国威胁论”,说我们中国已经非常强大了,经济实力已经很强了,已经构成对世界的威胁了。其实我们才吃了两天的饱饭,我们离强大和威胁别人还早着呢。但这些理论从哪里来?我告诉你们,之所以“中国威胁论”在世界上有市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在国外经营或者生活确实显得不文明,不规范甚至有的是野蛮,黑道然而我们经济上又很有实力,手里又有原子弹,别人看了不是很害怕吗?奥运会是一次机会让外国朋友们亲自到中国看看,中国人是不是某些西方政客和记者所描写的那样?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对自己的同胞也温良恭俭让。那么到明年的今天,奥运分一定会开成一个人文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也一定能够实现。将来世界上各国人民都在用一种瞩目的眼光注视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和文明。我希望我们北京市民,希望所有的中国人,用我们自己文明的行为,带给世界上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说中国人是这样的可亲,这样的友好,他们不是我们的威胁,而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大家都以这样的精神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
(报告人系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前参赞,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晓楠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07/0710/49653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