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经济
北京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北京经济形势解析
2007年08月27日 00:00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认清优势劣势发展首都经济
大家说,北京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经济发展,这个路子不走得挺好吗?是挺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产生了一些矛盾,引来了一些争议。这个误区在哪儿呢?就是到1979年的时候,有一个统计,北京市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是30:70。1979年当年工业的投资,轻工业投资占10%,重工业投资占90%。北京的重工业化程度在全国仅次于沈阳,名列第二,是中国的第二大重工业城市,比上海、重庆等都要厉害。
大家知道,重工业发展是需要大量的能源、运输、材料等,也就是说,造成了北京这个城市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交通的问题,空气污染的问题,水污染的问题,当然不完全是重工业化造成的,但是有很大的原因在里面。回过头来想,北京是个什么地方?首先是国家的首都,是政治中心。所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同时又是全国第二大重工业城市,必然在其中产生了很多的矛盾。
其实,中央从八十年代起就注意到北京重工业化的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当年胡耀邦当总书记的时候,对北京市的工作就有一个四项指示。在这个四项指示的前面有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是怎么说的呢?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不一定要成为经济中心。当时还很客气,不一定成为经济中心。到了1993年,城市整体规划,国务院批复里面就明确了,强调北京不能再发展重工业。这是中央的指示。当然,在这期间,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置疑。很多专家就说,北京作为首都,不应该发展经济。他们举的例子是美国的华盛顿,华盛顿是世界上首都的典范。
这个时候,梁思成已经去世了。当年,梁思成的建议为什么能够引起中央的重视?二战的时候最后盟军反攻,要轰炸日本本土,首选的目标就是日本的京都。因为美国人认为要打击日本人那种疯狂的精神,必定要先炸它的皇宫所在地,炸它有民族象征的地方。但是梁思成就坚决反对,认为那个地方是全世界的财富,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后来,盟军就接受了他这个观点,没有炸京都,炸的是东京。这样的一些专家提出北京不应该发展经济。当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北京还是应该发展经济的,但是经济不能像这样发展,应该搞一些第三产业等。
这样的一些观点、一些争论,确实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时那个年代,大概有个七八年的光景,北京市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从改革开放开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作为全党的基本路线,但是北京市的文件里面、领导的讲话里面,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没敢提过,这还是一个表面的。北京很多经济决策就是这样,有些东西看准了,想上,上了就能占领全国的市场,然后别人再想撼动你就非常难了。但是一看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经济中心还是重工业等就犹豫了,等过两三年想明白了再想上,就已经晚了。咱们很多的决策是这样的。
还有一些不是新建的项目,比如原来的企业技术改造,如果政府掏钱给他五千万,让它技术改造,年产值达到一亿,能占全国80%的市场,那这就成了。但就是犹豫,没给五千万,先给两千万试试,觉得还可以,再给两千万,再给两千万,最后好几个两千万出去了,回过头一看,那个市场已经被人占了一半了,这个企业生产出的东西还在仓库里压着。当然,像原来的老三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没了,后来的新三件电冰箱、彩电、洗衣机什么的现在也没了踪影了。这和市场的规律有关系,但是也和北京市经济决策的犹疑不定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要不要发展经济?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北京不发展经济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功能和政治中心的功能相悖,有冲突。作为政治中心,北京首要的职责就是为中央服务,为中央服务需要钱,什么叫服务?不是原来说有五个服务员现在派十个,原来开会的时候两个钟头倒一次水,现在一个钟头倒两次水,得把基础设施水电器热各种各样的软硬件得给它弄齐了,是一个从根本上的服务,这都需要钱。
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北京市的财政收入也就是七八十亿元,包括“三大块”,一块是公务员的工资,另一块就是公共交通的补贴,那时候就十三四亿,是北京一个巨大负担,还有一块大白菜、蜂窝煤的补贴。就这个,每年到入冬的时候,市政府都要拨一笔专款从蔬菜产地,比如一毛钱一公斤买进来,然后五分钱一公斤卖给市民,哪年都不能少的,晚一天都不行的。除了这些以外,就没有任何钱来搞什么建设。这叫吃饭财政。
首先,要搞好服务必须要有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另外,大家知道,最先出现城市的时候是军事功能,就是堡垒,为了抵御外敌;后来逐渐发展为市场、集市,慢慢慢慢有了经济功能;再后来,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经济活动的组合,没有经济活动,这个城市就是死的,就会走向衰亡。这在国外,很多城市都有明显的例子,像美国的费城、底特律等,这些原来都是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后来没有了工业,没有了生产,没有了经济活动,以后就一片衰败,楼没人住,到处是破窗户,为什么?因为没有需求,就在那儿放着,成了一座死城。
其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靠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就业,提高人民生活那就是白日做梦。最近联合国劳工组织还专门发布了一个材料,有一个观点就说,纵观世界各地得到一个结论,增加就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剂最良的药,如果没有经济增长、没有就业,那社会稳定也保持不了。大家知道,因为是首都,北京的口号是稳定压倒一切,但是经济上不去,保稳定是很难得的。现在各种媒体、各种意识形态,禁是禁不住的。上海人挣多少钱,北京人挣多少钱,广东人挣多少钱,大家都很清楚,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公务员工资比上海、广东差点,但是有限,大家还能接受。如果哪个报纸又弄出一个排名,说北京的公务员收入、市民收入在全国排列第79位等,我不相信咱们队伍还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发展从自身来说也是需要的。
第三,从世界首都的发展趋势来看,也是需要经济发展的。世界上首都从经济功能的角度大致的分为三类:一类就是像巴黎、东京、伦敦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合为一体。这些城市经济的总量基本上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汉城,经济总量几乎占到全国的一半。还有一类,首都肯定是政治中心,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第二大的经济实体或者经济城市。这样的国家是占的最多的。有少数的一些国家首都,不到10%,是属于单纯的政治中心,几乎没有经济的功能。这样的国家以华盛顿为代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加拿大的渥太华等都属于这一类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有什么特点呢?回过头来一看,这些城市跟北京这样的城市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一开始就不一样。包括东京,包括伦敦,包括巴黎和北京,这些城市作为首都的时候,同时也是一个大城市。像华盛顿那样的地方,一开始什么也没有。
回过头说美国的建国史,十八世纪的时候,一群英国的清教徒受不了英国教会的迫害,铤而走险,租了一条船,飘洋过海到了美洲大陆,在那儿繁衍生息。美国土地很肥沃,产粮区基本上都和东三省差不多,是个好地方。很多英国人听说了以后,纷纷往那边迁移,英国政府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大量的官员、军队开始派到美国,划分了13个殖民地,然后开始征税。这一征税不要紧,本来是逃出来的人,受不了了就开始反抗。然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独立战争打赢了以后,要和英国签约。签约的时候,他们不能以各个殖民地的身份签约,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成立的时候,那13个州让出一点权力,一个名义上的。所以,成立这个国家的时候,总统也好,议会也好,包括首都,都是这13个州选出的议员说了算。结果就争执不下,谁都想把首都放在自己那儿。最后没办法,让华盛顿来决定,就成就了现在的华盛顿。
既然是白手起家,所以,一开始华盛顿就按照政治中心的格局来建的。有一些同志可能去过,确实漂亮,而且开展各项工作确实是方便。这条街就是政府,另一条街就是博物馆、艺术馆,特别规矩。而且,华盛顿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自身的财政,钱从哪里来的?是国会批准的中央财政。每年,像布什也好,克林顿也好,都要提交一个当年的预算,包括国防开支、外交开支、华盛顿的开支等。然后国会批准了,这个钱就用在华盛顿这里,包括公务员、艺术馆、博物馆的看门人乃至刷厕所的、扫大街的全是中央直接支付工资的。克林顿当政的最后几年,他多次否决国会议案,国会就不批准他的预算案,应该是二月份批准,一直拖到七月份,整个美国的政府系统几乎瘫痪了。整个华盛顿,包括博物馆、艺术馆,凡是对公众开放的全都关门了,因为没有钱支撑下去了。
后来,华盛顿也在反思这个事,这些年也不断探索发展经济。它的高科技经济目前在美国应该是第三第四的样子,经济发展得也不错。另外像堪培拉,是类似美国建都的历史翻版,现在也都在慢慢摸索着发展经济。所以,作为单纯的政治中心,现在大家都知道应该发展经济。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就得解决第二个问题,到底发展什么样的经济。
发展什么样的经济?这又像战争的决策一样,你必须知己知彼,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实力,扬长避短,这才是上上策。北京到底有什么长处呢?我给归纳了大概有五条。
第一条是大家公认的,就是智力优势。有的专家学者还分得比较细,包括科技优势、文化优势、教育优势等,我把它归纳成智力优势。这个智力优势主要包括科技、教育、人才。从科技来说,可以说全国重要的、顶级的科技资源基本上都在北京,包括中科院、社会科学院等。到现在为止,北京大概有7900多个科研单位,这个是全国任何一个省市不可能有的。教育优势方面,北京经过这些年的院系调整,现在还有七十多所教育部承认学历的正规的高等学校。这也是全国任何一个省市所没有的。人才方面,从顶级的人才来说,两院院士三分之二是在北京的。从一般的科技人才来说,北京的人才密度在全国是第一位的。那一年,咱们北京市和科技部搞了一项研究,发现中关村一百平方公里的人才密度要比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这世界三大高科技基地的还要高,所以,这个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个就是服务的优势。我认为服务主要是指的服务业。现在中央又下了一个文件,全国大力发展服务业,北京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以金融为例,北京有什么优势?一行三会。金融的决策机构、金融的监管机构都在北京。同时,原来四大银行,三个总部在北京。现在是五大银行了,又新成立一个邮政储蓄银行,总部也设在北京。五大银行,四个总部在北京,最关键的是它们的结算中心在北京。所以,这个优势是巨大的。大家看这个数字,2006年金融产业,上海的增加值是779亿元,北京的增加值是963亿元,特别是它占本地经济的比重,上海只占7.7%,北京占到了12.5%。所以,这个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第三个就是市场的优势。这个市场优势分两块,一块是它的容量,另一块是它的示范效应。这个容量从一个数字就能看出来。过去大家知道,中国要问市场中心在哪儿?肯定是上海。上海市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一千亿的时候,北京大概是500亿左右,要差一半。但是到了2006年,上海是3360亿,北京是3275亿,几乎就是持平了。但是,北京的经济规模要比上海小一些,占它的75%。相对来说,北京的交易额比上海要大。另外一个示范效应,很多的厂商,包括国际上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国内的一些知名品牌,把占领北京市场作为它的第一目标。有的甚至不能说倾销,它也要低价。当年山东产的21寸的松下彩色电视机,在山东卖五千块钱一台,在北京卖三千块钱一台,因为它要占领这个地方。像现在高端的手机、MP3、MP4,最早见到新款的总是在北京。他们就是为了挤占北京的市场,有一个居高临下的感觉,在这儿立住了就能辐射全国,甚至辐射世界。所以,北京的市场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四个就是信息的优势。北京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方面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单独把它拿出来?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有人说是法制经济,有人说是诚信经济,但它还有一个属性就是信息经济。谁掌握信息多,谁掌握信息快,谁就能在这个市场掌握主动权,这跟战争是一样的。掌握了主动权,后面的事就好干了。所以,北京在这方面也是有优势的。
最后一个是独特的文化优势。文化的优势分这么几个方面,像文学艺术、影视出版这些全国性的大型高级院、团、社团,设在北京的占全国一半以上。另外,北京还有一个,就是旅游资源。这个旅游资源也可以称之为文化资源。北京现有六处世界文化遗产,3700多处市级以上的文化保护单位,没有列入北京文物保护单位的好东西多了去了。所以,北京这方面资源也是非常有优势的。
那么,一分为二地看,有优势,也有劣势。北京的劣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自然资源匮乏,非常匮乏。像煤炭,咱们也有,但都是无烟煤,不是工业用煤,而且储量、产量、品位都不是很高。矿产资源,就是房山那一带产石灰岩。但是北京这个地方,生产水泥那是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的一个行当。周口店遗址就在旁边,现在已经岌岌可危了,所以这也不适合。另外,北京的石油、天然气,百分之百都是外来的,电力百分之七十是外来的。最匮乏的是水,北京是全世界最缺水的首都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国的八分之一,是世界的三十分之一。
当然,光说这个数字,大家可能还没有一个概念。每年,北京大概需要四十亿立方米水,密云水库现在能够提供多少?五亿。官厅、密云两大水库曾经就把整个北京城的用水包了,但是后来官厅水库由于上游污染和来水减少,基本上就成了一个臭水坑了。经过中央的协调,最近水质开始慢慢恢复,但水量还是上不去。密云水库现在每年不到十亿立方米的水,还有五亿的“死库容”,就是放不出来的水。所以,北京的水现在主要靠抽地下水,大量的超采地下水以后,北京的地质沉降,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打不上水来。实在没办法,就开辟了叫深层熔岩水,往下打一千米(在平谷、怀柔都有),供北京用水。这样长此以往,对气侯、地质造成什么影响?几万年、几十万年的水非常好,能不能留给子孙后代?连一千米的水你都抽干了,再往下抽就成了熔岩了,非常严峻。
第二个就是环境。环境非常脆弱,这和地理结构、气候条件是有关系的。咱们现在二级天气占66%。
第三个就是城市功能对经济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制约。这个不细说了。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有些东西能干,有些东西不能干,等等。
根据北京的优势、劣势,以及中央的指示、专家的建议,北京实际上就确定了首都经济这个概念,而且这些年一直是朝着这个方向来发展。首都经济体现在产业上,比较直观地来说,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以高新产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在制造业为支撑的这么一个概念。
第一条,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知识经济是什么?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到后工业经济,现在有些专家认为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不以物质资料为主要依靠的这么一种经济形态,主要靠人的思维、人的知识、人的能力。说起来很抽象,举个简单的例子,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不需要生产芯片,也不需要生产计算机,他就是编编码,成了世界首富,而且连续世界首富。这大概就是知识经济。当然,现在整个还没有进入这个时代,如果说有条件发展知识经济的话,当属北京。北京的智力资源是摆在那儿的。
第二条,高新技术产业是和北京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相符合的,而且它高效,相对来说会节能环保一些。
第三条就是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就是刚才讲的金融、保险、物流、会展等。北京第一具备这个条件,第二具备一定的基础,发展得是相当不错的。北京现在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超过70%,上海刚过了50%。
第四条,现代制造业。市第八次党代会的时候没有提这个,后来九次党代会补充上的,而且九次党代会做了一个振兴现代制造业的决定,这个是为什么?因为北京是第二大重工业城市,有一个庞大的产业基础,这个基础弃之可惜,也不可能把一个产业说灭了就灭了。第二,制造业是服务业的基础,因为高端的服务业、赚钱的服务业是为制造业服务的,不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北京要发展这些现代制造业,就必须有强大的现代制造业,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样相辅相成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第三是税收。中国的税制是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这在世界各国是比较罕见的。增值税主要产生在生产环节,产生在制造业。如果你没有制造业增值税这一块,就是税收的主体这一块没有。所以,北京还是提出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确立这样的目标之后,这些年北京的经济发展还是很乐观的。
首先,它是保持连续十几年的两位数的增长。第二,它在这个产业机构上不断朝着符合这个城市特点的方向转换。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大的产业结构,一产二产三产,过去是二产最大,三产第二,一产第三。现在全国所有的城市,包括上海都是这种格局。现在咱们已经是三产最大,二产第二,一产最小。这是1993年和2003年的一个结构对比。三产内部也发生了一个良好的变化,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改变成以金融保险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你看1993年的时候,在第三产业里,批发零售是第一大的产业。到了2003年,就变成了金融保险是第一大的。再看工业,工业也发生了一个积极的变化,就是从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三高”行业,就是冶金化工为主导,转向以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为代表的这种工业结构。1993年的时候,钢铁是第一位的,到了2003年就变成了电子信息是第一位的了。到去年年底,北京市的第三产业已经首次达到了70%。70%是个什么概念?发达国家的城市的第三产业总是占70%之上,这就是一个分水岭。
过去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交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单,年均增长11.9,接近12%。到了2005年,人均GDP突破了五千美元。五千美元也是一个坎,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一个标准,这是一个分水岭式的数据。我说的这些成绩是在万元的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降低5.4%和13.3%的条件下取得的,这在全国是没有的。只有北京在这两项连年递减的情况下,取得了年均12%的增长。
十五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空气,大家知道,一立方米的空气里面悬浮的颗粒物少于50颗就是一级,少于一百颗就是二级。那么,空气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现在比1998年多了134天,特别是四级以上的极度恶劣天气减少了132天。为什么咱们北京的姑娘们出门戴纱巾?那时候外国人觉得是一景,那就是因为空气污染,不是别的,不是什么景观。但是当时咱没意识到,现在看来,当时空气确实是非常恶劣的。
去年,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又取得了一个新的进步,主要是人均GDP突破了六千美元,6210美元,据测算,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中上水平。还有一个数就是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首次突破了一千亿,1117.2亿。90年代初的时候,咱们才七八十亿。现在全国有两个城市,一个是上海,上海是1200亿,一个是北京,北京是1117亿,这么一个概念。
“新北京”的未来
讲未来,分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新北京、新奥运。自打第二次申办成功之后,咱们原来就把新北京、新奥运作为口号,后来就作为全市所有工作的概括。过去说这个还很遥远,现在看就是明年的事了。
所谓新北京,就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是深圳当年提出来,说它到2005年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来自己又缩回去了,人代会又改了。当年,深圳提出来之后,江泽民同志到各地视察,到上海说,上海有条件,你们应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上海也提了。到北京,说北京你们有条件,也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北京也就提出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究竟什么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从中央到地方、到世界,没什么明确的说法。但是,毕竟是朝着一个现代化的方向在发展。去年的时候,我看一个世界什么组织有一个白皮书,就分析说这个现代化程度,北京、上海、广州大概实现了90%。
新奥运当然是指开好奥运会了。最开始咱们的提法叫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过了没多长时间,咱们发现有问题了:自己公开承诺,要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这就大大提高了国际社会的期望值。什么叫最出色?后来发现国际奥委会主席每次奥运会结束的时候,总要说这是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他说可以,咱们自己提就麻烦了。像雅典奥运会,还有一个半月就开了,那个主会场还没修好呢,全世界都急了,这届奥运会算完了,没准都开不成了。结果开完以后,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大家期望值低了,都觉得好。然后罗格又说了,这是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所以,咱就一个劲往后缩缩缩,缩到现在,后来总书记给定了调了。胡锦涛同志在雅典奥运会结束的时候,会见金牌报告团说了,要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第二个就是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如果说过去咱们经常搞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还是很有益处的,但是后来发现,咱们没有搞过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经济发展和空间发展是有连带关系的,如果把空间的布局搞好了,很多东西还是可以发展的。所以,咱们就搞了一个空间发展战略。由此又搞了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修编完成以后,国务院进行了批复。
我这儿主要讲讲批复。这个批复有这么几个要点:第一就是城市定位。国家给北京的城市定位就是这16个字,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十六个字来说,国家首都,只要中央不迁都,咱就是国家首都,这个好办。国际城市,这些年北京国际化的程度、现代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从硬件到软件到市民素质都在提高。比如说去年的中非论坛,那就是对北京作为国际城市的一大检验。咱不怵。一次把48个国家的元首请来,这是第一次。不过,咱也特紧张,给国务院打报告要放假,结果国务院没批。国务院说一要全力保障中非论坛的举办,第二全力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这下麻烦了,当时北京280万辆车,200万辆是私车,80万辆是公车,交通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最后使的招是公车市属的封存80%,国家的封存50%。但是光有这个不够,这280万辆才减少了五六十万辆,那怎么办?给市民发短信。原来是说要求市民怎么样,后来王市长亲自改了俩字,叫恳请市民予以理解和配合。市民真是理解配合,很多的车友会发倡议,好多私车都没有上路。那几天是近五年来北京的交通状况最好的几天。后来王市长特高兴,还说赶紧给罗格打电话,让他看看北京的交通,到2008年没问题,同时显示了北京的素质。因为罗格前几天刚来了,就对北京的交通头疼不已。
文化名城,因为北京是六朝古都,所以,这个也不是问题。最要命的就是这个宜居城市,什么叫宜居城市?欧洲国家认为,人口超过30万的城市就不要谈宜居。那里人口超过30万的城市很少。我那次去奥地利,带我们团的小伙子还特别兴奋地说,前面就到了我们国家第二大城市什么什么地方,人口32万。我一听,第二大城市才32万,咱通州还150万人呢。从世界角度来说,也有一个说法,超过300万的城市就不要谈宜居。北京多少人?1700万、1900万。因为人口一多,带来了很多资源的、环境的、市政设施的问题处理不了。只要人一多,哪儿看着都眼晕,哪都乱糟糟的。所以,宜居城市需要咱们付出最大的努力。
另外就是四个服务。四个服务是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提出来的,要求北京市做好四个服务。从那以后,这四个服务就成为北京市乃至每一名北京市干部的座右铭。所以,这一次,在国务院的批复里面,再一次强调了这四个服务。四个服务就是北京的天职。四个服务就是为党中央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国际交往服务,为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服务,为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都是刻骨铭心记住这四个服务,而且在不断改善这四个服务。
说到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就要提到两轴两带多中心。为什么要两轴两带多中心?还是从一开始说,北京的城市发展是从62平方公里的旧城开始的,不断的发展,像摊煎饼一样,中间一个湿面团,一圈一圈,一圈一圈,扩大到现在的1040平方公里。城里堵了,修了二环;二环堵了,修了三环;三环堵了,修了四环;四环堵了,修了五环;五环堵了,修了六环。反正就每修一圈,环路的房地产、各种写字楼就起来,马上就给堵死了。这种城市发展的格局,是最便捷、最简单、最好弄的,但问题是最大的。虽然城市面积扩大到了一千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政务活动、公务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几乎还集中在城中心区62平方公里之内。所以,你看专家说了,咱们每天早晨、每天晚上都要潮汐式的运动、钟摆式的运动。市民一到上班的时候,就像潮水一样从外围向中心区集中,一到下班的时候,又像潮水一样从中心区向外围,这个就造成了诸多的问题,特别是交通拥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然可以路网加密,可以修地铁,但是从规划上来改变,这是根本措施,也就是所说的两轴两带多中心,把各个中心功能给它分解开,放在不同的区域。两轴就是东西长安街和南北中轴线。两带叫东部发展带,西部发展带。多中心就是把各个不同的功能给它分解开来。旧城区主要是政治文化中心,然后这边中央商务区,这边是金融街,这边是高科技园区、奥林匹克中心区,通州的综合服务,然后是亦庄的高新技术产业,顺义的制造业和空港,石景山也有一个综合服务的功能。把它们都拆解开,将来是一个根本的措施。
北京确定了“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我简单讲,从产业发展来说,主要是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就是产业的高级化、高度化。为什么?因为现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作为北京来说,寸土寸金,搞任何产业都是高成本的,你必须有高产出。比如过去他们说北京养猪,生产一斤带骨头、带皮带毛的毛猪,还不如花钱到四川买两斤剔骨的运回来,都比自己生产一斤毛猪要便宜。包括种粮食,种什么都不是北京的长处。那么,只有走产业的高级化,因为你有基础、有人才。所以,下一步主要是产业高级化。还是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的位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这个适度发展是中央在批复里面专门给咱改的,咱们提的还是大力发展,中央给改成了适度发展。
从服务业来说,主要是发展知识型的服务业,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咱们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十三年,主要是为了把国际的服务业阻于国门之外。为什么阻它于国门之外?是为了经济的安全。但是现在已经承诺了,入世过渡期都过了,现在国际的服务业也要大量进驻中国。他们的制造业已经是畅通无阻了,但是服务业还有一些限制,这些限制逐渐破除了以后,对于城市来说,承接的这种国际服务业转移越来越多,北京又具备这样的条件。
还有一个就是文化创意。这个是去年新提的,什么叫文化创意?这个有争议,到底是创意产业还是文化产业?要我说,就是文化和创意产业得了。就是把那些广告、建筑、艺术、古董、漫画、电影、出版、演出等这些东西,包括工业设计、服装设计,都归入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在这方面,除了有大量的现有资源,还有一个源源不断的人才梯队储备。高端的全国各地的文化人才向北京聚集,叫北漂一族。很多人都是当地院团的台柱子,辞了职,宁可在北京漂着,为什么?北京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的吸引力和氛围。像北影门口,每天早晨都有好几百人、上千人在那儿聚着,就等着哪个剧组来个小头目,振臂一呼说来十个,都不叫名,就来十个,这就去了。这就为北京文化艺术的人才储备提供了一个雄厚的基础。
文化创意产业,北京除了有基础,也有光辉的范例。比如女子十二乐坊,那年市政府办公会讨论一个项目,说起来女子十二乐坊八个月在日本挣了十二亿人民币。市长就说,你看人家十二个女孩子,也不占地,也不耗能,一下就十二亿,你们整天就大项目、什么工厂,多搞点那个。这就是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魅力。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最近每年从全世界划拉一千多亿美元。咱们当然有基础,还需要努力。
另外,我讲讲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现在把新发展的重点分了六个高端产业功能区。这几个功能区主要是商务中心区、中关村、金融街、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顺义的凌空经济、奥林匹克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为什么作为一个功能区呢?因为咱们在奥运会筹办之初就确立了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这些场馆要赛后利用的。我们借鉴了国际上举办奥运会一些经验,大量的场馆花了很多钱,最后就成了展览家具的了,非常浪费。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按照将来能够搞会展业来服务的。金融街和商务中心区争了多少年,市政府老平衡不下来,现在金融街又提上了功能区,为什么?前年的时候,北京市整个金融业的税收是580亿元。去年工商银行和什么银行两家改制,前九个月一算账,给北京市提供了800多亿元的税收。一下增加了300亿元。西城区去年一年的三级税收超过了一千亿,是全国第一个超过千亿的区。这主要得益于金融街的这些金融企业。金融街现在东部已经全满了,最后一座楼让邮政储蓄银行给买了,没地了。去年,市政府紧急运作,把西二环西侧拆了,能拆哪儿拆哪儿,当然儿童医院是不能拆的,月坛体育馆是不能拆的。除了这些地方,什么黑龙江驻京办事处之类的,花多少钱都可以拆。它赚钱,一弄就是几百个亿几百个亿的,拆那个楼能花多少钱。所以,这个也是作为北京市的重点功能区。
另外,根据各个区县的特点也确定了新的一批功能区。以后任何一个区县的规划、计划,包括新上任何一个项目,都要严格按照这几个区划要求来进行。比如在涵养区,绝对不能上一般性的工业项目,只能上和环境建设、生态保护有关的项目。
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环境建设。我讲了,北京的环境有一个特殊性,是地理、气侯条件特别不利。首先它是三面环山,缺少降水。中心区是一个盆地,怎么是一个盆地呢?天安门广场如果是零的话,那么,二环路比天安门广场高六米,三环路比天安门广场高十米,四环路比天安门广场高十五米。另外就是西北部沙化严重,沙尘暴不是咱想让它来就来,想让它不来就不来,没办法。春季易受沙尘的侵袭,冬季又受大雾的困扰,所以气候是非常脆弱的。脆弱到什么程度,我举个例子,那年一次沙尘暴没有,但是到了冬天,接连大雾,到了离年底还有十天的时候,向人代会承诺的指标,还有六天指标没完成,市委市政府急了,开会协调。环保局也急了。突然,天降大雪,这一场大雪一直管到年底,来了八天的好天,不光完成了指标,还超额完成了。去年十四次沙尘暴,是历史上最多的,市政府到四月份的时候急了,市委常委会开会讨论怎么办。刘书记有句话特别精辟,叫人要努力,天要帮忙。这个环境就这样,天果然帮忙了,到七月份的时候,七月份31天,下了29天的雨,弄了30天的好天。
咱们从1998年开始,实施环境治理。一年一百多个亿,现在一千亿的投资已经进去了,好使的招基本上都使得差不多了。所以,这个非常难。去年那次沙尘暴最厉害,一晚上降了30万吨的土。头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张艺谋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题目叫做“满城尽带黄金甲”,第二天,北京就这样了。当天中央开了一个会,全国各地的省市一把手参加,总理主持,总书记讲话。总理第一句话就说,今天我们要在北京开一个现场会,这个现场会,就叫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这就说明这个大的环境。你看,前一阵预告强沙尘,北京没有,为什么?又是“天不灭曹”,中间内蒙古下了场雪,一下把那个沙尘给压下来了,没到北京,把北京这个天给刮蓝了。北京的地理条件就是必须刮风,小了不行,吹不走,得刮四级以上,但是大了也不行,不能超过五级,五级以上平地起土。所以,北京如果每天刮四到五级风,空气绝对好。但是这个咱哪控制得了,气象台也控制不了,需要努力。
还有一个重头,就是这个交通拥堵。怎么办?规划刚才讲了一个方面,但北京跟其他的国际大都市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路网密度稀,不够走。像纽约什么的,每一个单体大建筑,周边四周全是公用道路,都可以走,基本上不会堵死。但是北京,像长安街到五棵松那一带,全是大院,一公里才能见一个出口,环路上去就下不来,只能堵着。路网密度不够,又不可能加密,因为它有皇城,有中南海,有北海,有天坛,还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院。大院太多了,咱们想劈开谁都劈不开。
所以,北京的出路就是地下。当然,地面也要想办法。去年市里头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决定。咱不是有钱了嘛,一千多个亿了,有钱了干什么?咱不能过得像郭德刚说的似的,买三碗豆浆咱们喝一碗倒两碗,那个不行。王市长说了,这得花好。怎么花?就是花在公共服务上。第一条就是公共交通。去年,咱们率先把公交的票价降下来了,刷卡四毛钱,市政府补贴了四十个亿,公交的设施建设一年一百四十多个亿,整个把钱砸到公共服务这些跟市民最密切的方面。我前几天去深圳,正好开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的议案最多的就是学习首都,把深圳的公交车票降下来。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酝酿降低公交票价。
另外,主要靠地铁。按照国际经验,三百万辆的机动车应该有三百公里的地铁相配。现在,地铁才115公里。去年我跟王市长到香港去看了看他们的地铁,深受刺激,回来紧急研究。咱们现在是这样,有四条在建的线,有三条运行的线。一号线是正在运行的,二号线运行的,十三号线是运行的。四条在建的是五号线、十号线一期、机场线,还有四号线。五号线今年年底通车,两条是明年初通车,四号线原来也是要奥运会之前通车,但是地质结构过于复杂,预计到2009年9月30号通车,为国家的六十年大庆献礼。到2015年,咱们准备建到19条线,561公里,在市区范围内是406公里。做到什么?比如说三环周围居民,步行五分钟能够找到一个地铁站,这样就能大大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
另外,我简单讲讲奥运会。今年是决战之年,场馆都没有问题,按期进行,商业开发也没有问题。奥组委已经宣布,北京奥运会可能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一次奥运会,最大的赞助商是电视转播。美国人到处指手划脚,奥运会它也搀和,要求游泳比赛等一些重要的比赛、决赛安排在早上举行,这是奥运会百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咱做不了主,得给专项奥委会接洽,最后美国人还是厉害,国际泳联同意了。这从来没有过的。为什么?因为他们买了转播权,要让美国人看,咱们晚上八点半正好是他们早晨八点半,咱们早晨八点半正好是他们晚上八点半,是黄金时段。
现在北京都成了全世界各种新奇建筑的实验场了,比如说国家大剧院,还有中央电视台新址,虽然有争议,众说纷纭,但是将来肯定能成为北京一个新的景观,能成为标志性的建筑。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刚建的时候,那个建筑师让全澳大利亚人骂得狗血喷头,但现在是世界十大建筑。北京这些比那个还好看,将来还是前途光明。
时间比较紧张,讲得也不全面,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07/0827/497198.shtml

 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