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综合

武小梅: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维护

2007年09月14日 14:00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现在,谈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我们主要从领导干部自身的特点、工作的性质以及性格特点来总结。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谈谈压力。那什么是压力呢?压力就是现实与希望的距离乘以这个事的重要系数。当一个事情对于我们不重要的时候,那么压力肯定是小的。当我们的能力和希望是相等的时候,那么这个压力也不会大。所以说,压力就产生于我们的期望和现实资源、现实能力的差距以及这个事的重要性。

没有压力是不是就好呢?我们看看这个实验,就是心理学的一种实验,我们叫应激实验。在实验中,把一切的感官,比如眼睛、耳朵蒙上,触觉——手全都缠起来,而且在四壁是空的、与世隔绝的一个房间里,就是说,他感觉不到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外界的刺激。我们做一个实验,让一个人在这样的屋子,让在这样的状态下躺一周,能不能坚持下来?实验证明,坚持不下来。就是说,我们人压力太大不行,那么没有压力,也不行的。

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成长到今天,能够进化到今天,就是因为在自然界的不断变化中、不断的适应过程中,我们才能不断地发挥人的潜能,不断地进化出我们的各个器官。包括我们的思维,都是在外界的这种应激状态下,功能才有所发挥。我们都知道用尽废退这个道理,所以说,压力是动力,能帮助我们挖掘潜力。没有压力的生活,平静如水。

大家都知道,流水作业线的工人是很枯燥的,就是因为他们少应激,老是在这种重复单调的状态。那么压力过重,使我们心力憔悴,甚至能生出许多的心理疾病、身体的疾病,压力和我们人体的关系就像风与帆船的关系一样,风太大,帆船翻了,没有风,帆船也不跑,只有风和帆船保持一定的风速和风力的时候,这个帆船才能乘风破浪,才能有一个很好的速度在前进。所以说,我们不是要消灭压力,而要把压力控制在最佳的水平。

这就是我们心理学的一个实验,就是说我们干工作的绩效和我们唤醒的水平是呈这么一个状态的。做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的时候,它唤醒水平需要相对低一点。那么做简单劳动,比如说流水线的工人,就要求保持一个高警觉的状态,要不然他很就困了。

我们怎么样来应对工作压力,怎么样来解决工作压力呢?刚才从朝阳区的调查来看,我们公务员干部的压力主要来自什么呢?就是朝阳区这两年高速的发展,特别是政府换届,人员流动非常大,到新岗位的公务员,由于自身能力还和新的岗位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产生了压力。个人期望和现实的资源和能力和这样工作重要性相乘,所以产生压力了。

我们刚才说,人类就是在适应过程中、在不断的有压力过程中,挖掘到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这么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应压力的能力,就看怎么发挥它。我们说适应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二是改变环境,适应自己。

从目前来看,我们大多数要采用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尤其是,当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只有改变自己。适应的方法是:提高我们的技能。我们到一个新岗位,看看新岗位是什么形式,了解各种各样信息。比如由原来一般的干部进入到处长这个位置上,就要学习处长这个角色要求。他的地位、他的义务以及他的行为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有什么样的形象,对这些信息要进行了解。首先我们要学习新的角色的工作技能、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角色的扮演。

所谓角色的扮演,就是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岗位,不仅能够做我们自己,关键是和人际发生互动。我们要了解我们的上级,我们到了处长位置上,就要了解局长的要求是什么?了解我下属对我们是什么要求?我们只有在对上对下都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找到自己。我们不仅能扮演自己,而且还能扮演我们上级和下级。你能扮演上级,才能够更好地做好他的下属。如果不能,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就能很好地和他发生互动,很好地成为他的一个下属。我也是在一定的行政职务上,也是中心的主任,就感到我的下属如果不能理解我,如果不能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我就不是很满意。所以我们将心比心,也要了解上级的意图啊,思维角度啊。这就是我们适应环境的一个方法。

再就是引入时间的管理。什么叫时间的管理?所谓时间管理,不是一般的概念,即从早到晚我们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它在于质,而不在于量。虽然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但这个事是不是我们该干的?是不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说,做正确的事,要比把事情做得正确更重要。

咱们知道,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行使我们管理职权的时候,是正确做事。而领导呢?是要把事情做正确,还是要做正确的事?这差距是很大的。我们有的时候,为了把这个事情做正确,下了很大的工夫,结果这个事情做得越正确,离我们最初设定的目标越远,是背道而驰。所以说,正确地做事不一定都是好的,而关键要做正确的事情,做我们该做的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这里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们有两位同志同时竞争市政府秘书长这个岗位,心理学家出了一道题,给他们每个人相同数量和份量的公文,要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公文处理完。同时呢?我们的心理学家在场外不断给竞争者打电话,意图干扰他。实际上在考察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看到,其中有一位拿到这个公文以后,马上把它从上到下翻阅一遍,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上头,依此类推,然后专心地处理这些公文。另外一位同志不断地接外面电话,不断地跟外面态度非常和蔼地在解释许许多多的问题。时间到了,一位同志完成了工作,那位同志没有完成工作。那么谁能竞争上岗呢?合格的是完成任务的人。

在这里,我们给他的任务是让他处理公文,而不是让他处理公文之外的那些事情。他应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以说,这就是时间管理,应该做正确的事,而不是说把事情做得正确。

再一个,在时间管理上,常常会出现一种无奈。我们突然被通知去开会,突然有紧急的事而不得不取消预定的计划,这就是朝阳区在进行心理调查时发生的问题。这种压力来自于突发事件特别多,要解决临时性的工作特别多,所以他们提出要规范管理,规范干部的管理,规范工作的秩序,不能接受这么多突发的事情,不能接受这么多临时性的工作,应该让工作按计划地进行。所以说,这是环境造成的,朝阳区组织部门总结出这种规律来,要从管理层做改变。

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管理疏漏有哪些呢?做事没有目的,不能把时间用于完成明确的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一、不自觉,没有自觉体察的能力。二、没有自控、自制的能力,不能把时间用于完成明确的目标上。三、完美主义,做事求十全十美。四、任何小事都亲历亲为,不肯放权。这也是十全十美的一种表现。五、犹豫不决,这也是意志力差的表现。心理学上说是双趋冲突,就是说鱼和熊掌不能同时都得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有些人的心理在这时候就开始犹豫不决。犹豫不决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因为做了很多事情,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导致我们对于时间的疏漏。刚才我说过了,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这都是时间管理上的错误造成我们的压力。正因为这些原因,我们工作堆了一大堆,完不成,或者完成工作的绩效不好。

 

我们再看看时间管理的第二条,就是切忌完美主义。时间管理不当,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压力,那么完美也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完美主义是具有很高的期望值,这些同志工作非常努力,也非常有成就,也更容易成功。如果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我们能够达到目标而不感焦虑,那么我们可以继续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因为我们有的是资源,有的是能力,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完美。但是,当面对这个事情做不到这么完美的时候,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感到困惑不安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把目标、期望值降得低一点呢?

所以说,要防止完美主义给我们造成的压力,它的策略是期望值每次降低一点点,这对我们的任务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可能使我们更好地完成整体的工作。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就是说,凡是想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的人,恰恰是工作效率不高的人,恰恰是到结果上工作能力差的人。

再一个,指标定立和目标适度。教育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如果让小学生读一篇文章,不规定时间,结果全班用了8分钟。而第二次规定5分钟必须读完,这个时候全班用了不到5分钟。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给工作定一个指标,这样便于我们完成工作,不会使这个工作久拖不决。我们必须有一个时间结点。对我们军人特别是这样的,这是用生命的代价来换取的,在我们的经济岗位上也一样,这是用我们的效益换取的代价。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由着性子,那么恐怕许多事情都要拖延。

如果规定任务指标给我们的下属,就会造成一个心理压力,而这个压力能够激活他,发挥他的潜能。所以说,我们要给一个工作的指标,没有指标我们很难管理。指标应该怎么定呢?我说要适度。如果把一个篮球架定得像三层楼那么高,肯定没有人去玩了,因为它太高不可及了,大家就不会再有兴趣往里投篮。所以,目标应该定在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程度,才能让人兴奋不已。

这会儿我们再讲讲情绪管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它是个老头,但换一个角度看,这就是一个美女。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拿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得出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正是这些视觉、这些观念、这些角度影响了我们的情绪。所以说,决定我们情绪的是人的认识,而不是事物的本身。比如,我们经常发现有这种现象,我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们两个人并肩在马路上散步,迎面来了我们的领导,领导没有和我们打招呼,若无其事就过去了,可和我一起走的同事回来就翻来复去跟我说,领导是不是对咱们有意见啊?怎么今天没有理我们呢?我就说,今天这个领导肯定很忙,肯定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所以没有顾得上我们,你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忧心忡忡嘛。

这就是对事物不同的认识,造成了不同心情、不同的情绪状态。我们的孩子参加高考,这种适度的压力对谁来说都是一个负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教他一个方法,帮他渡过高考这种焦虑期。

第一条,我要介绍的就是合理情绪调整。在心理学上也叫合理心理情绪疗法。决定情绪的是我们人的认识。我们在现实中被许多事情困惑,不一定是由诱发的事件直接引起来了,而是由于对事件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来的。合理的认识产生合理的态度,不合理的认识产生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首先调整的是我们对自己不合理的认识都有哪些不合理的认识呢?比如说,我必须出色完成所做的事情,我要赢得所有人的赞成,否则我就是一个无能的人。在这句话中,就有一个不合理的认识,是绝对化。怎么叫必须完成和出色完成?这个是不是他给自己的要求太绝对化了?第二句话就是过分概括化。他要是没有出色完成,他就是无能的人,实际上绝对化使人走向了极端,给自己提出了难以达到的目标。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都获得成功,使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无缺。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是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也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赞赏,更不可能事事都赢得他人的赞赏。所以,绝对化的要求使我们在结局面前就接受不了,就产生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情绪来自于对自己不合理的认识。

第二,就是调整对他人不合理的认识。比如,人们必须善待我、支持我,以我希望的方式行动,否则社会就应该对他们这种轻率的举动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显而易见,这种认识对他人存在着绝对化的要求。合理的认识应该是,我们无权对他人提出绝对的要求,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是错误的。包括我们对孩子也是一样的,把我们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都是错误的,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性的人应该会尊重他人,不要求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当我们受到别人的指责后,我们也能够设法地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做错了什么事,会体谅别人的情绪。如果别人犯了错误,他们会努力理解他人,并尽量帮助他人纠正错误,少受错误行为的影响。就是说,我们能够理解他人,能够体谅他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点,那我们的情绪会好很多。

第三,是调整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的认识。如果周围的环境和条件是完美的,我们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烦恼的事情一件也碰不到,这同样也是绝对化的要求。虽然在现实中我们不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有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个烦恼。我们要求周围的环境和条件都要达到我们认为完美的程度,所以当意愿达不到标准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有情绪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候,是不是以后我们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会能够比较客观、比较理性呢?

第四,就要合理地宣泄情绪。我们中国的文化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要求我们喜怒不溢言表,但是这样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怎么样呢?是有损害的。我们强行压抑的情绪,不外露,这会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强烈的情绪产生后是被我们的意志控制住,压抑的仅仅是我们的表情、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内分泌等这些不受意志所支配的器官和腺体依然在发生着作用。我们的科学家做过这种实验,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在愤怒的时候,把我们吐出的气用管子通到烧杯中的水里,然后用这个水喂一个小白鼠,这个小白鼠没多久就死了。关键是因为我们愤怒时候吐出的气体吹到水里,我们看到水发生了化学的变化,有沉淀了。这已经不仅仅是我们意志上可以抑制得了的事情。所以说,我们抑制的仅仅是我们的表情、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动作,但是抑制不住我们身体内部的化学生化反应,这些反应依然对我们身体发生着损害。因此,我们就出现了躯体化的症状,出现了头疼,出现了消化不良,出现了厌食等症状。科学家做过调查,从流行病统计学上可以反映,特别是肝癌和胃癌的病人,在发现癌症的前半年中,都有比较重大的生活事件发生,都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所以当我们有不良的情绪时,应该让它通过合理渠道发泄出来。

那么,哪些是不安全、不合理的宣泄呢?第一,喝闷酒。这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本来,酒精就有化学的毒性,对我们身体有伤害。当我们喝得量不大的时候,有一定的益处;当我们在有情绪的状态下,意识是狭窄的,自控能力是差的,免不了把酒喝过了,那时候不良情绪在体内产生的物质,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第二,抽闷烟道理也是一样。在这个时候,我们烟量肯定比一般的人都要大,比一般的时候都要大。不良情绪加上烟尼古丁的作用,对我们身体一样是非常大的损害。还有就是我们在外面生了气了,回家打孩子。也有的同志可能做得更过一点,打老婆。老婆呢?再打孩子。孩子打谁呢?打小狗,这就是一连串的宣泄渠道。这个渠道合不合理,大家可以想想,这个对我们家庭有多大的损害!

还有就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是找情人的现象。曾经有一个企业家,找心理医生咨询,说我现在情绪非常不好、不稳定,我很想有一个红颜知己,能够对她诉说我内心的苦闷,能够让她理解我内心的痛苦。因为我们都知道,当有压力的时候,特别是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有一定的家庭形象和地位的人,有了压力一不敢在领导面前说,二不能让同事知道,三不愿意跟老婆说。这种现象使有些领导就想找情人。这种宣泄渠道安全不安全呢?心理医生就给他分析,你要找情人,首先不能找你的下属,你的下属难免在和你有了感情的纠葛以后,让你不能再按原则做事,影响你行使领导的职责、权利,而且纠缠不清、东窗事发的事情是最常见的。第二,不能找你的朋友,你的朋友本来和你有很正常的关系,因为这一越界,朋友从此不再是朋友了,很可能转成敌人了。再有,你不能找你的邻居,找你的邻居就相当于在你家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把你的家炸得粉碎。那个企业家就说,那我找谁呢?找陌生人。陌生人安全吗?健康吗?艾滋病现在传播有多么厉害,日后对方也可能来骚扰你,来讹诈你。那个企业家最后说了一个,哎呀这个叫累。所以,转了一圈他比以前还累。

所以,我们人都有情绪,都有一些情绪状态。怎么让我们的情绪状态有一个合理的、安全的渠道给它宣泄出来,这是很重要的。我在这儿不做道德的评判,因为我说过我不是党委书记,我也不做文化的批判。那么,我就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告诉大家应该找一个安全的、不影响我们身体健康而且又是有益于缓解情绪的一个方法,就是委屈的时候,我们无论在人前是多么高的地位,多么有尊严,我们可以找一个无人的地方痛快哭一场,这很简单。

愤怒的时候,不要做那些慢的动作,比如太极拳。有科学家做过统计,这个时候是不宜练太极、瑜珈,而比较适宜做什么呢?剧烈的运动。比如打球、拳击。剧烈的运动把我们身体内部愤怒的能量宣泄出去。当我们有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我们把它转移到剧烈的运动中去了。而我们在焦虑的时候,就不适宜再做剧烈的运动了。如果焦虑的时候再做剧烈运动,很有可能加重我们的焦虑。什么叫焦虑?就是我们精神特别紧张、高度紧张。这个时候我们再去跑步,回来以后很有可能焦虑并没得到缓解。焦虑的时候,应该去散步,去打太极拳。

抑郁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不恰当的指导,抑郁的时候应该去催眠。其实,抑郁的时候是不适宜静的,尽可能不让他在那种静的状态中,而是让他去多想想美好的事。还可以通过写写日记的方式,还有找我们至亲好友倾诉。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到心理咨询机构去看心理医生。我可以给大家这么说,尽管我们心理职业状况不是太好,尽管我们的心理医生良莠不分,即便这个医生可能没有完全解决你的问题,但是这个渠道是安全的,心理医生是恪守职业道德的,他不会把你的阴私隐秘到处去说。

 

第四,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大家都可能听过这个故事,就是曾国藩在打太平天国的时候是屡战屡败,他的副将在给朝廷写奏折的时候也是如实呈报。曾国藩拿过来这个奏折就改了两个字,就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一个屡败屡战把一个败将转变成了一个百折不挠、十分顽强的将领形象。所以,积极的思维习惯就能使事情出现完全不同的面貌。还有,兄弟两个推着一辆车去卖花,中途车翻了,花盆落到地上,一个兄弟就说哎呀这么多花盆都给打碎了,另一个兄弟则说幸好有些花盆还是好的,还在。前一个是悲观的,后一个是积极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习惯就可能导致我们不同的情绪状态。

还有一种积极的思维就是辩证的思维。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挫折是一种危机。所谓危机,就是危险加机会的意思。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你把握住这个机会,就会成长;如果你放过了这个机会,就会退化。这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话,这也是辩证思维。

还有就是发展。事情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现在不好,可以向将来好的转化。比如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祸兮福所致,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等等,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中的。

还有是全面地看待问题。比如我很丑,如果全面的看,我还很温柔。我个矮,但我很灵活。相对的不好中有好的一面。胆小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谨慎;我嫉妒你实际上我是在恭维你;我比较自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是就是比较谦虚呢?所以说,不好的里面又有好的一面。我们都说一个人优点过了头就成了缺点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能左右天气,但是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是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会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第三条,就是讲一下与健康的心理和行为相伴。健康的心理和行为的反面是什么?就是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我提炼出这四条,这四个行为和心理状态也正是我们领导干部和比较优秀的人中经常出现的行为、经常会存在着的心理状态。第一个要警惕A型行为,第二要疏导C型行为,第三要享受独处,第四要慎防抑郁症。

第一,要警惕A型行为。什么叫A型行为?A型行为的发现和研究是这样起源的,就是心血管门诊的诊室前,候诊的椅子经常是坏的,木的把手经常被磨得都脱了漆了,椅子经常咯吱咯吱的,木匠要经常来修。这个木匠就对心血管门诊的医生说,你们这儿来的人很多都是躁动不安的人。这一点提示了心血管的专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做这方面流行性和统计学的调查,就总结出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发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呢?就是A型行为。这些行为都有哪些特征呢?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催促感,总是企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这样的人是不是工作效率很高?长此以往,这样的人是不是在工作单位中业绩和效率非常诱人?肯定是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了?我们领导干部中、优秀的人才中,很多人都是这种A型行为的人,急躁,无耐心,即使吃饭和说话等日常的事务也要尽快完成。

我们都可以从领导同志身上发现这一条,醉心于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尽善尽美,宁愿牺牲休息,争强好胜,雄心勃勃,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常有侵犯性,不能放松,总想找点事做,稍微一闲就有浪费时间的内疚感。这些心理行为特征是不是经常可以在我们的干部中发现?而且这些干部常常是优秀的干部,而这些优秀的干部常常也是心血管病、冠心病的患者,很多人死于心脏病的猝发。爱立信的老总杨迈在他临死前的前一周一直在连续加班,而且在连续加班以后他也不自觉,依然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做那种剧烈的运动燃烧自己,最后就死在了健身房里,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没有同事。所以说,我们都要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作自省。我们对照这些来看看,是不是也有这些症状,也有这些表现?如果有这些表现,而且比较多,那我们就该警惕了,是不是可以放慢我们的脚步,是不是可以放慢我们的节奏,为了将来不得冠心病,为了某一天不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第二,要疏导C型行为。C型行为也称为容易诱发肿瘤的行为,这种行为都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经常说得癌症的净是好人,情绪压抑,从来不对人家发火,性格能够自我克制,表面上处处都依顺我们,谦和、忍让,但是他内心呢?是有怒火的。谁都是人,谁都有七情六欲,凭什么人家没有火?人家也有火,只不过压在内心了,生闷气了,那么癌症就发生了。我有一个同事是劳动模范,是单位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当初在基层部队,我在那儿当医生,那个基层部队有一个物资仓库,他就是这个仓库的保管员,他管着水泥、钢材等建材,拿俗话说很有油水。多少人找他要木材,走后门,他都能够比较好的恪守职责、坚守岗位。我们专门拍过他的一个片子,把他的事迹宣传到中央电视台的神州风采栏目。没过三四年以后,他就得了肝癌了。他本来处处就忍让,能克制,这么一宣传,他更克制、更忍让了,然后这几年他又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宣泄,就死掉了。他真是个好人。这种C型行为的人就是这样,自我克制,对所有人都忍让,所有痛苦都自己一个人扛。我希望在座的领导,我们再模范再优秀,也是人,不是神,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该宣泄的时候我们就找个人倾诉。像刚才我讲的,找个地方合理的宣泄去,别把它压在心里。我们的牛玉儒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我和他没有近的接触,不好肯定。但是我想,我们许多领导干部都有自我克制的这种品质,希望在座的干部都能够明白这种C型行为对自己身体的损害。

第三,享受独处。我们常说高处不胜寒,我们中间的一些人会做到高位,我们虽然不是太高,一样能够感觉到那种孤独,有事情不敢跟领导说,不敢跟同事说,跟家里人也不敢说。我们要坚强,我们要撑着男子汉的这种形象,所以,我们就孤独。但是,事实上,有一种人是有这种独处的需要的。这种人是什么呢?就是自我实现者。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有种评判,他说在人群中有百分之十的人属于自我实现者,他们是最富有创造性和有社会贡献力的这种人,他们有独处的需要。而独处的时候,正是他们自省、深谋远虑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时候。所以,能够忍受独处或者能够享受独处的人,一定是个心理非常成熟的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找情人的、不会独处的或者不合理宣泄的人都是心理上不成熟的人。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评价,不是从道德的角度评价。每个人都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处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纳它。等我们慢慢接纳了孤独,让孤独和我们的生活一直相依相伴,这个孤独就变得无所不能起来。我们都知道《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最初他也是很孤独,后来怎么样?他接纳了孤独,适应了荒岛的生活,成为了那个荒岛的主人。所以,我们能不能战胜孤独,孤独对人到底能损害到什么程度,就看我们怎么把握它。

我们优秀的干部,很多人在某种意义上、在某种时间段,都是显得比较孤独的人。我刚才说了,我们接纳它,享受它,去感受独处的时候那种思维的清晰,那种创造力的迸发。我们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很好反省自己。一个不会独处的人是没有自省能力的人。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有一个独处的需要,换个角度说就是孤独感。我们只有接纳孤独,让它与生命共存,我们才能避免因害怕孤独而违心地去讨好某些观念、某些团体,或者为金钱而出卖自己的意志、思想,才能活出我们自己来。

第四,慎防抑郁症。刚才我说过,抑郁症是在我国十五岁至四十四岁年龄组疾病负担占第一位的。抑郁症导致的自杀率是12%,而且抑郁症患者要自杀,你很难拦住他,基本上是防不胜防,他会千方百计地想死,根本不是做秀,也不是吓唬谁。抑郁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对生活的绝望,对生活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了。我在学心理学的时候,老师一再告诉我们,对于抑郁症的患者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一定要让他的家人、医生时时刻刻关注他,因为稍不留神他就自杀了,而且他也是屡败屡战,死了一次死不成,他还会再死第二次。

所以说,对于抑郁症我们要坚持“三早”的措施。什么叫“三早”?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抗抑郁剂的治疗,大多数人都可以痊愈。所以,治疗是有积极作用的,而且不会对身体留下任何的损害和后遗症,而且也不会影响日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所以,不管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我们的家人,对我们同事,对我们朋友,我们一定要有这种警觉。当一个人突然无原因地产生失眠,甚至持续数周数月,这常常是患抑郁症的一种重要的信号,我们要及早识别、警惕它,防止我们的家人、朋友出现意外。而且我们对自己也要有这种警觉,不要讳疾忌医。历史上许多优秀的人物,像丘吉尔、林肯、牛顿都曾经是抑郁症的患者。抑郁症患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攻击那些优秀的人。丘吉尔曾经说过,那条疯狗又盯上我了。像台湾的女作家三毛、上海大众汽车的老总都是死于抑郁症。

今天,我给大家谈了我们怎样才能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怎样才能有乐观的情绪。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军事医学科学院军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心主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07/0914/4973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