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解读十七大新党章

2007年11月16日 08:44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今天,我想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谈一下党章的基本精神;第二个问题谈谈十七大修改党章的背景;第三个问题捋一下十七大对党章做了哪些重要修改;第四个问题谈谈正确认识十七大修改党章的意义。

党章的基本精神

所谓精神就是意图,就是目的。学习十七大精神,就是把握了解十七大到底想办个什么事,开这次会的主要意图和目的是干什么的?党章的基本精神就是党章的目的、意图。

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总章程、总规则,对于我们这个党,意义在哪里?围绕着这个大问题,我分两个层次讲:一是谈一下党章的功能和定位,二是谈一下党章的内容框架。

党章的功能和定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中纪委召开的会议上就对党章的功能和定位做了这样一句话的概括,说党章是规范全党行为的总规则、总章 程。所以,说到底,党章首先是一个规则。这个规则是干什么用的?这个规则是用来规范全党行为的。这句话,既解释了它的功能,也有对党章意义的定位。从功能 上来讲,党章是规范全党行为的。从定位上讲,它不是一般的规范,是一个总规范、总章程。所以我觉得理解党章的基本精神,就要从“规则”这两个字入手,首先 得把这个搞明白,你才能明白十七大党章为什么要做修改。

大家都知道,人类社会生活需要规则,社会在发展,它的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社会上的人在资源分配过程中都得按一定的规矩来。没有规矩,社会生活就乱 了。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如果没有规则把它规范起来,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组织。三个人坐在这里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三个人之间相互根本就不搭界,既没有共同 的思想基础,又不能共同行动,所以就谈不上组织。而组织的意义就在于,三个人有共同的意志能够共同行动,构成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组织。所 以,规则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一套规范的东西把大家整合成一个整体,这就是规则对于组织的意义。

刚才讲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是一个总规则,这个总规则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大的组织来讲,就是起规范作用的。十七大之前,我们刚刚公布了新的数字,中国 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30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数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很大规模的国家了。比如英国人口5800万,西班牙4000万,澳大利亚的人更少, 只有1000多万人。我们党,这么多人,要想能够承担起自己担负的使命,发挥应当发挥的作用,没有组织规则,也就是说没有党章,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党章怎么样能够作为一个规则,怎么样能够把一个党整合起来,凝聚起来,使她成为统一的整体,有生机活力,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除了功能和定位外,我们还要看一看这个规则里面讲了哪些内容,能够把7300多万人凝聚起来。

这就涉及到党章基本精神里面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就是党章的内容框架。我觉得对于一个组织来讲,要想把大家凝聚起来,组织整合起来,从组织学的角度来讲,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第一,作为一个组织,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作为规则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你看一下我们的党章总纲,总纲部分为什么要明确阐明党的性质、党的奋 斗目标、党的行动方略,包括党自身建设的原则要求?就是要阐明党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我们在党章里面开篇就是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 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这是什么?前面讲的 是这个党和别的党不同的地方,首先得把旗帜亮出来。其次,这个党最重要干成什么事,我干成这个事,要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办,总纲部分下面就开始分析思路了。 为了长远的目标——共产主义,我们今天应该干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怎么建?部署是什么?大的部署,当然是党基本路线了。政治怎么 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社会怎么办,最后落到中国共产党为了办这些事,自身应当怎么建设。毛泽东建党思想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 党。

为什么要把思想建党摆在首位?这种信念的一致、思路的一致,是组织形成的根本前提。咱们形成一个组织,志不同道不合,光靠组织体系行吗?你不服从我领导,我就压制你,管你怎么想的,这个组织肯定是没有战斗力。所以,共同的思想是一个组织形成的根本的前提。

 

 

第二,作为党章内容框架里面的第二部分,从组织学组织规则出发,就是要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光思想上一致,如果没有一些规矩来约束组织成员,同样不会 形成战斗力。我记得刘少奇在党的七大《论党》文章里面就讲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揭示了组织的规律:三个党员还不成其为组织,怎么才能成其为组织?一定要有 一个班长,两个班员,一个领导者,两个被领导者,这样才能够形成组织,一定要分出层次来,有个带头的,两个跟着的。既然我们大家都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办事, 你也同意加入了这个组织,就是要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如果你违背了这个原则,就要受到约束、惩戒。如果你不愿意加入,你可以不加入。严密的组织体系讲的 是这样一个道理。  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这么大的组织来讲,怎么才能够构成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从组织规则的构成来讲,无非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比如吸收什么样的人入党?你加 入这个组织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

吸收什么人加入组织,就是党员条件问题了。加入组织以后,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是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这个组织体系应当如何架构?这么大规模的组 织,体系层次自然就多了,就要分出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来。这个组织体系怎么架构?从我们中国共产党来讲,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 来。民主集中制最基本的原则——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民主集中制是一个组织原则。在这个组织原则之下,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确定了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比如说各级领导机关,除了他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 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民主集中制的民主首先体现在选举上。除了党组织之外,其他都由选举产生。其次,明确了哪一个是最高领导机关,哪个是地方领 导机关,哪个是基层。党的最高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其三,党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第四是党的上级组织和下 级怎么处理关系?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解决自 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关系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第五是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 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第六就是禁止各 种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威信,但是同时要把他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再往下就是讲中央组织怎么产生、中央组织的构成、地方组织的产生、地方组 织的构成。然后再讲基层组织的产生构成。还讲哪些人可以当组织的领导,就是党的干部,干部的条件是什么。

我们的组织体系就这样架构。如果有人不服从组织的规则怎么办?党的纪律就出来了。纪律里面违反的最厉害的怎么办?稍微次之的怎么办?比较轻微的怎么办?由谁来执行,然后就设置了中纪委这些纪律检查机构。这就是第八章了。

再往下就是党组,党要对社会组织进行领导,里面有一个党组。再一个党和共青团的关系、党旗党徽。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组织的规则,从一般意义来讲就两 部分,第一,要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保证凝聚全组织的共识。第二,要有严密的组织体系,目的是保证组织行动一致,有战斗力。党章里面的条文就是回答这些问 题的。

这就是党章的基本精神,党章的意图就是通过这些内容来规范全党的行为的。

大家都知道,《宪法》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国家《宪法》是人民与政府的契约。这么多人构成了一个社会,要管理老百姓,就得推出一个政府,推出一个权力 机构。在《宪法》里面,界限非常分明,政府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哪些是公共领域,哪些是私人领域。所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制定出来后,其他法 律的出台统统都要以宪法作依据,违反《宪法》是要追究的。目前我们国家在《宪法》这一方面,应该说开始慢慢重视了。但坦率地讲,贯彻执行得还不够。国家的 根本大法第一位,至高无上,但是如果违宪怎么办?在一些国家,就有宪法法院。什么是宪法法院?宪法法院和一般的法院是不一样的,宪法法院就是看看哪一个部 门制定的法律违宪了。违宪了以后,要么修改法律,要么要追究你违宪的责任。我们现在没有。

拿宪法这样一个地位来看党章,党章在党内同样具有这样一个位置,它是一个总规则,是我们党员和我们选出的领导者之间的契约。所以,必须通过党的最高 权力机关来通过,赋予它最高权威,赋予它最高的制度效力。所以,不能在全会上修改,只能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来修改,一旦通过,从总书记到一般党员,都要按 照它来办事。所以党章与我们通过的《权力保障条例》、《纪律监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不可同日而语。党章是“母法”,那些是‘子法’。党章是党的全国 代表大会制定的,其他的条例,中央委员会或者纪律委员会或者中组部就可以通过了。但有一个前提,这些具体的党内法规不得与党章相抵触。在讲修改党章之前, 给大家讲一下党章的基本精神,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十七大修改的党章,具有基础和前提性的意义。

 

十七大修改党章的背景

从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到现在,修改过多次?大致是十五次。为什么每次代表大会都要修改党章?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因为时间 地点条件转移了。这个组织,要想适应条件、地点、条件转移的变化,组织的规则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只有相应的调整,才能使规则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时代 对这个组织提出的要求,凝聚组织成员能够有共同的意志,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当然,也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说既然党章是一个母法,所以要保持相对稳定。这 是对的。但是涉及一些变化很大的东西,比如说我们治国的政策已经变化了,治国的思路已经变化了,如果写不进去,就无法凝聚全党的共识。无法形成一个全党团 结统一的基础。条文里关于组织体系部分,新时期新变化,提出新要求,也必须做一些适当的补充,除非发生大的变故,不会打乱重来。打乱重来就是“文化大革 命”。你看从九大到十一大党章,讲了哪些人加入党组织以后,下面紧接着,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做到什么,就完了,也不说权利也不说义务。实际上,光有义务没有 权利。前面的总纲那一部分,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方向就错了。所以,十二大把“文革”期间形成的几部党章推倒,重新形成了我们现行党章的基 本框架。

那么,十七大党章为什么要修改?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所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中央形成了一些治国治党的新理念、新政策。在新时期我们的党要有战斗力,就必须把这些新理念、新政策写进党章,以形成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团结统一的 基础。同时,针对新时期新形势新变化,给我们党的组织体系提出来的新要求,要对组织体系做出适当调整,使我们党能够在新的情况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行动 一致。

大家都知道,十六大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我们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都和过去有明显的不同。十七大就是我们党在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针对一 些关键问题,制定的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大政策。大家看看今后五年,从我们执政党,从中央政府、全国人大,一系列的决 策,都要按照十七大的精神来细化来执行。我们大家在各个省、各个县市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都要沿着十七大报告确定的思路来贯彻。所以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战 略性的、全局性的东西。如果你不了解它,你就把握不住方向,你在工作之中就有可能走错路。政策就是思路,思路是解决问题的。问题是时代提出的。什么时代 啊?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所以,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什么叫关键时期? 我理解,一方面我们今天的发展是在一个国际大转折的背景下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的发展是在一个重要大变革环境下的发展。国际大转折,讲的什么?上个世纪八 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冷战格局结束了,整个世界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方向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你看一看,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出台的一些重大政策,无论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 去就讲国际背景,讲国际背景就是这句话。在这样一种国际背景下,生存方式是不一样的。首先苏联垮台了。垮台了以后,大家看看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了,然后谁也 不听谁的了。过去的时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一个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相互根本就不搭界,所以跨国公司要投资只能在资本主义阵营里面弄。现在多极 化了以后,马上市场扩大了,于是出现了全球化。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随后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的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希望自己在这样一种 国际格局下,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印度过去的时候听不到什么动静,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调整政策,经济飞速发展,近几年达到8%。 它现在经济总量是世界第十一位。巴西现在增长也很快,是第十位。俄罗斯现在在普京的领导下,重振大国雄风。这就是在一种新的国际格局下,群雄并起。江泽民 同志曾经讲过这样的一句话,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对于中国来讲,要发展,不发展就没有你的位置。为什么?苏联已经垮台了,现在美国又把目标对着我们来了,我们的压力很大。发展是我们的根本途 径。另外,还有一个怎么发展的问题。这些年来的发展,我们走了一种粗放型投资发展方式。这种粗放型发展,确确实实给世界带来了压力。美国对我们实行遏制的 政策,认为中国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可以说时间不会太长,二三十年的时间,经济总量将会超过它。咱们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2002年我们GDP总量是多少?1.45万亿美元,今年我们将要超过2.9万亿美元,五年翻了一番。所以美国也感受到这种压力。再一个原因,从我们的发 展方式考虑,这些年的发展因为粗放型增长,我们的资源消耗得特别厉害,生态破坏得特别厉害。2003年上半年中国出现了非典,影响了一点经济发展速度,结 果下半年我们全国开足马力来发展经济,经济就上去了。上去了以后,能源消耗也上去了。当年的水泥,用了世界的40%。钢材、石油、煤炭等主要工业产品,全 居世界前列。说这个东西光用咱们自己的人家还不管,问题是咱们大量地从国外进口,开始和美国这些国家争夺市场,这样新情况就出来了。

 

 

以石油问题为例。1993年以前,我们的石油是往外卖的,或者说石油还能往外出口。但是1993年到现在,我们的石油有一半靠从国外进口。一年用多 少?3亿吨。我们自己顶多能满足一半,还有一半需要进口。从哪里进口?都是从美国原来认为这些东西都归它的地方进口。现在看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关系,除了历 史问题之外,就是能源问题了。东海问题不就是能源之争?你看俄罗斯,我们和他在能源这方面的关系,也是主要关系之一。所以要发展是肯定的,但是怎么发展? 不改变过去那样一种发展方式就不行了,所以要科学发展。

从国内来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变革就是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 的农业文明向现在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社会过渡。结果引发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大变革。经济上,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政治上,从 传统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过渡;文化上,从儒家文明为主导到现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等等。大家看是不是大变革?这不仅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上,就是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是亘古未有的大事件。这种大变革我们现在概括为两句话,叫 “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什么叫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从大的方面讲,我们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变。从小的阶段来讲,起码从现在来讲,从温饱社会已经进入了小康社 会,这是观察十七大确定的政策的依据。从温饱社会进入小康社会,对于这个国家的发展要求是不一样的。温饱社会对发展的要求我给总结了三条。从发展的目标上 来讲,温饱社会的目标为填饱人们的肚子而奋斗。温饱社会的要求是把蛋糕做大,温饱社会发展的途径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一旦进入小康社会,这些目标、这些要 求、这些途径都要调整。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而奋斗。人们吃饱饭了,还有些牢骚发发,希望有一点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要提高生活质量,相应有一 些要求,在发展上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做好,还要切分好。相应地,还要要求改进发展的手段、发展的途径。光发展经济不行了,还要发展政治、发展 文化、发展社会,还要关注过去现在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从中国大变革的发展来看,需要调整政策。从改革来讲,好改的、能改的、浅层次的都改完了,我们现在面临的统统是难改的、深层次的、改不好就会出乱子的问题,但是不改又不行。不改,制约我们的发展,所以要调整政策。

中国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有各式各样的争论。比如说有人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有人长期以来鼓吹西方之路。还 有说,我们今天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没有按照毛主席的路走下去。所以,十七大之前,多名老同志联合给中央写信,要求走毛泽东之 路。简化一下,就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走什么路,第二,路怎么走。面对着这样那样的争论,你作为执政党,作为中国大帆船的掌舵人,你是不能犹豫的,必须 得把握住方向。我觉得十七大精神用四句话完全可以把握:第一,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条回答的是走什么路的问题。第二,贯穿一个灵 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不是过去的老路,或其它什么路。怎么走这条路?今天就是走科学发展之路,共建和谐之路,这个内容都 属于科学发展观。在路怎么走的问题之下,在科学发展观这样的思路之下,重新调整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些要求,分别制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 的方略,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第三,把握一个思路,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全局。第四,把握一 个关键。今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所以党是关键,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鉴于这样一种理解,我对十 七大精神的八个字概括是“旗帜、灵魂、思路、观念”。

那么,党的十七大修改党章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就是把刚才说的十七大所形成的这些战略决策纳入我们中国共产党组织总规范——党章里面去。只 有这个样子,才能够形成全党的共识,凝聚全党的意志,使我们党在改革和发展的环境之下,实现思想上的统一。然后再结合地方的实际,变成你自己的具体政策。

 

十七大对党章的重要修改

我觉得,十七大对党章的重要修改无非就是围绕着我刚才给大家说的那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关于共同的思想基础展开的,这部分的修改集中体现在党章的 总纲部分,把十七大所确立的核心精神,比如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把这些写入党章,然后使我们党能够在新的理论 基础上,达到思想上的一致。一个党7300万人,思想上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我们党内纲领基本的问题上,有基本的共识,总纲部分就是要解决这个问 题。

我们党要干什么?怎么干法?对党提出什么要求?怎么实行这个要求,这是总纲部分必须回答的内容,也是凝聚全党意志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党章第二部分关于内容的一些修改,集中体现在关于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一方面,把十七大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在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这一部分,没有提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而科学发展观放在了总 结我们中国共产党里程过程中,讲到十六大以来,我们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开会之前和我们的预计不同的地方。原来以为是在前面行动指南里面也会写进去。这 个意义一会儿我给大家讲。

我先把修改的内容简单说一说。第一个修改在共同思想基础里面的第二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一个非常清晰、非常准确地描述。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中 国特色社会义道路的一个集中概括,对这条道路,用非常明晰的语言在目标层次加了“和谐”,然后对于如何贯彻这样一条道路,如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从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方方面面,把这些年来我们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成果都写进去了。另外,改革和发展处在关键时期,这个条件下路怎么走的问题也写入了党章。作 为一个党员,作为党的组织,怎么办?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来办,这是一部分。

关于健全组织体系,保证党的行动一致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就是把十六大以来我们中央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探索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成果写入党章。比如说既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既然提出科学发展观,在对党员的要求方面,在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方面,肯定要加入这个内容。

再一个重要修改就是党建的思路。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决议里面讲的,着力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党员民 主权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把 这些写入党章,我觉得在健全组织体系里面,按照十六大以来探索的党的建设思路,根本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决定意义上的东西,就是发展党内民 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执政党,那么执政党发展民主的思路不能按西方的走,我们自己提出一个思路,就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先行。比 如说在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大家都知道,每次开党代会,重要不重要?四五天的时间,可是党代会代表比人代 会代表的地位差远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四五天过后就休息了,等到下一届的时候也不一定是你。所以,从十六大以来中央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注意发挥党代表 的作用,但是没有形成制度,这一次明确提出任期制。从这次代表大会到下一次代表大会这五年,是你的任期。任期之内除了开会,平时也管用,起一定的作用,赋 予你一些职能,这就叫任期制。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这些年来中央提出巡视制度,在反腐败问题上确实起了很大作用,通过巡视制度来发现 基层的一些问题,预防和惩治腐败。

再一个,中央政治局向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和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这个是加强制度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需要。所以就把这些东西都写进入了。

从内容上来讲,很细致的地方还有,但是主要内容就是两大块:一块是着眼于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发展观写进去;第二着眼于适应新的形势,对我们党组织体系的要求做了修改。

 

正确认识十七大修改党章的意义

我在这要分开谈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入党章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入党章的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写入党章的意义,等等。实际上是讲修改党章的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入党章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过去也强调。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关键在哪里?关键在它是决定方向的问题,到底是怎么走法?在这个问题上,我想给大家回答两个问题,我想这两个问题恐怕也是大家困惑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觉得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我觉得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理念,然后才是制度,然后才是道路。

所以,要把握社会主义首先得从理念这个层面来讲起。我觉得把社会主义放到它产生的环境里面,你就明白社会主义是什么意思了。社会主义产生于什么时 候?最早就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圣西门、欧文提出了社会主义这样一种理念。后来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把这种理念作为他们理论体系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就是 因为他们处在18世纪、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发展,可以称作是原始的资本主义。原始的资本主义是一种非常野蛮的资本主义,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就是非 常典型的例子。资本家把农民的地强行圈占,使他们丧失土地,变成无产阶级,整个社会慢慢分化为两个阶级,50%的无产阶级和50%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对 无产阶级残酷压榨,形成了极度的社会不公正。社会主义就是针对这样一种不公正的社会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的理念简而言之就是社会的公正。怎么实现社会公正?空想社会主义提了一些提法,指望资本家回心转意、施舍,最后不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 面讲的很清楚,为了实现社会公正,无产阶级就要组织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来实现社会公正。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 科学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公正?马克思当年设想,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共产党领导,等等。大家看看,从列宁到毛主席,基本上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就讲我们中国建国以后,看看毛主席是怎么来落实社会公正这个理念的。建国以后要实现社会公正,但咱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谁搞过社会主义?谁也没有搞过,只 有苏联搞过,按照苏联那个办法,经济上搞计划经济,所有制上搞公有制,然后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通过这些办法,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社会公正。 结果毛主席恰恰犯了一个错误,什么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思考社会公正,有一个前提是在资本主义发达社会的基础上来思考社会公正的问题。中国生产力极度落 后,又要实现社会公正,蛋糕太小了,分不着,也要实现社会公正,那怎么办?即使是个小蛋糕了,也要每个人切一小块,尽管你吃不饱,也是一人一小块。所以, 搞来搞去,搞成了平均主义,谁不服气,谁就要挨批,说句不好听的话,甚至成为革命对象。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历史进入了邓小平同志这一阶段,经过痛苦的思考,邓小平认识到,我们中国的国情不同于欧洲,也不同于苏联,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生产力极 度不发达,蛋糕非常小。所以,邓小平认为,要想实现社会公正,得先把蛋糕做大,先发展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生产力不发达的中国,要想实现社会 公正,就要先发展经济。这就在社会主义前面加上了“中国特色”。

虽然中国这个阶段,从大的方面来讲都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刚才给大家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间也有小阶段和小阶段之间的区别。邓小平同志所 面临的那个阶段就是温饱社会阶段,特点就是蛋糕太小,吃不饱,所以,邓小平那个时候的任务就是为人们吃饱饭而奋斗,就是要把蛋糕做大。所以,面对实现社会 公正的问题,小平同志的回答就是,要想实现社会公正,就要先发展经济,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者说邓小平那个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来, 随着从温饱社会慢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就不满足于吃饱,不但要吃饱,还得有个精神享受,有牢骚还得有个地方发,这就需要发展民主,需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这个时候,光经济发展就不行了,光做大蛋糕就不行了,还要做好蛋糕,公平切分好蛋糕。相应地就要求你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发展政治,还要发展文化, 还要发展社会。所以,到了这个时候,邓小平同志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加了内容。我们后来对邓小平这个思路也好,邓小平的理论也好,有一个完整的 概括,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 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很完整的一套思路。这个思路是我们十三大报告给完善的。这个思路里面,大家看看社会公正的目标 就是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加上了和谐。

大家看看1977年邓小平复出,他在和外国友人谈话的时候,就讲了,他说我们革命已经胜利了31年了,到现在为止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只有40多块钱, 农民绝大多数都处于贫困状态,我们干革命图的啥?这句话问得好。小平同志说自己是愧疚的,自己在思索这个问题。老百姓还吃不饱饭,怎么办?方法很简单,赶 快做饭,把蛋糕做大,发展经济,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完全退休在家休息期间,还在思考大事,一次和他的弟弟邓垦聊天,他讲了一段话, 我觉得非常好,而且非常便于我们把握邓小平这个思路。小平同志在1993年9月16号讲了这样一段话,说1978年到1989年,我那个时候,没有考虑别 的,就是先发展起来再说。发展起来以后,问题也不会少,比如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总有一天要出大事。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非常清楚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 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光你资本主义能办,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不能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 别。社会主义的根本理念就是公正,只有共同富裕才能体现公正。但邓小平认为,今天对于生产力不发达的中国来讲,要首先发展生产力,首先发展经济。咱们大家 有兴趣回去再读一下,十三大报告在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两个基本点是服务于一个中心的,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先是一个中心,然后 才是两个基本点。小平同志的理论从当时那个实际出发,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所以尽管他老人家经常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咱们大家琢磨一下,这个人精力 旺盛,除了发展经济之外,还有非常富裕的精力干别的,那肯定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问题是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太重了,我们领导干部除了抓经济建设,别的都 顾不上了,所以必然导致一手硬一手软。所以,现在再按那个路子,不完全能够解决问题了,因此又加上了市场经济,加上了民主政治,加上了先进文化,加上了和 谐社会,来丰富道路的内容。

讲到这里,大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就更清楚了。十七大报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把我们国家搞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就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段话里面,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们国家搞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不 都是邓小平同志讲的吗?但是,里面又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目标层面又加了一个和谐,这 个体现了我们中国的道路从温饱社会进入了小康社会这个阶段,我们的新认识要加进去。不加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你就无法体现我们中国的 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小康社会这个阶段。只有这个样子,才能在中国逐步实现社会公正。

 

第二个问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走这个道路?刚才有的同志过来问我,老师你能不能讲内幕?我告诉大家,我不知道内幕,我讲的全是公开的。可能我看到材料大家没看到,于是形成了所谓的“内幕”。

过去在走什么道路这个问题上是很清楚的,因为小平同志已经给规划好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结果发展到今天,社 会上产生了方方面面的争论,因为利益主体多元化了,社会组织多元化了,人们思想观念也多元化了。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人都在单位里面,都靠我们共产党 领导吃饭,所以你不按我这个路走不行。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崛起,有一大批人不靠我们党吃饭,你说这么走,他说那 么走,所以在十七大之前就出现了方方面面的争论,来影响我们党的决策。一共有四条路:第一条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路;第二条路,西方之路;第三条路, 民主社会主义之路;最后一条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面,我一条一条给大家做简单分析。

首先,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路。有人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问题的,他们说改革发展以后出现了今天我们这样那样的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 因为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没有坚持毛主席的路子,搞了个邓小平的路子,搞了个江泽民的路子。恰恰是因为我们走了这些路子,所以才造成了今天中国社会出现 了这样的矛盾。基本结论是,为了改变目前我们中国这样出现的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党章里面拿掉邓小平理论,拿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复毛主 席的路线,基本思想就是这么个思想。刚才给大家谈了,这个路子实践已经证明失败了。怎么实现社会公正啊?搞计划经济,绝对的全民所有制,无产阶级专政,实 践证明是行不通的。老同志们关心国家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但是这个路子实在是走不通了。这就是十七大报告里面讲的,倒退没有出路。

第二,西方之路。西方之路,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长期以来就有这样的鼓动。一方面经济上主张新自由主义,彻底的市场经济,政治上主张实行议会民主, 实行三权分立。我认为现在中国真是难转到这条路上去。我曾经做过一个比方,美国西方国家,比较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们走的这个路是南北向的火车道,咱 们是一个东西向的火车道。当看到他们南北向的车跑得很快,跑得也很好,很羡慕啊,就说哪一天啊,咱们也能从这条路上跑一跑多好。但是呢,第一不要忘记,我 们是一个东西向的,它们是一个南北向的,东西向的车,要往南北向拐得需要大弯道,90度是拐不过去的。第二,人家是高速列车,我们这个是普通列车,拐上 去,上了高速铁路以后,我们这个车能不能适应得了,很难说。也许还没跑就散架了,也许跑的时候,一下子搞不好就翻车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

第三,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今年以来,在这个争论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到19世纪中叶,形成了两支。一支是列宁,包括毛泽东。根据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公正怎么实现?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从而达到社会主义。这条路,后来从苏联到中国,就这么 走过来的,所以有同志称作是暴力社会主义。另外一条路,就是伯恩施坦。他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实现社会公正,没有必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可以利用 议会民主这个舞台,无产阶级政党在里边争取自己的权力,从而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和平掌握社会主义。这种观点,慢慢发展,发展到现在北欧国家的社会民主主 义。北欧国家挪威、丹麦、瑞典就搞的是这样一种制度。现在看来,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大的有三个。从途径上来讲,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经济上搞市场 经济,政治上实行多党政治,社会政策方面是高福利政策,这是我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的三大政策。怎么来判断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党政治,高福利。从摇 篮到坟墓,养起来的社会政策,现在看,负担也很重,国家没这么多钱,所以后来又出现了布莱尔、克林顿道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么实现社会公正 啊?第一条,市场经济前面我们加了一个社会主义。我们这里面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和他们不太一样。第二,我们强调共产党一党领 导,多党合作参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和他们也不一样。第三,我们搞和谐社会了,也开始考虑社会福利问题了。持民主社会主义观点的人认为,我们正 朝那个方向走,建议中央能按照民主社会主义走下去,彻底否定前面的东西。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家可以看看,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其他方面的区别有,根本的区别是一党领导还是多党政治。所以问 题的实质就变成了,在今天的中国,到底要不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问题。我就得尝试跟大家讲一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坚 持我们党的领导?我想基本的理由有:

第一,中国不同于北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超大的国家,13亿人口。北欧的小国,撑破天最大的国家也只顶我们半个山东省大。那个国家想搞高 福利,搞个什么多党制,什么问题相对来讲都简单一点。假设我们中国真要是什么了以后,广东、山东这些省都自己搞自己的,你看看,哪一个都顶一个韩国,顶一 个北欧国家。但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中的、13亿人口的大国家,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发展这个问题。我前两天看《参考消息》上说,我们今天 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矛盾,是美国自开国200多年以来所有总统面临的问题的总和。美国有一个在政治倾向上并不是喜欢中国共产党的学者叫亨廷顿,他写过一本 书,叫《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他写的这本书里面,可不像一般写的书那样从理论到理论,他是考察了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国家的政党政权兴亡的规律之后, 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有一个结论相当深刻:现代化带来稳定,但是现代化的进程则孕育着动乱。

这话讲到家了。什么意思?现代化实现了的话,这个国家闹腾一年没问题,但是现代化的过程之中,矛盾急剧的时候,一旦搞不好,就孕育着动乱。在这个时 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我觉得这个观点,从学术上来讲是站得住的。看看我们历史上,先不说分裂的时候,就是看强盛的时候,中央政府皇帝老子怎么 能够保持国家统一,我觉得那个手段非常得可怜。汉朝、唐朝是中国最强大的时候,中央政府对那些附属国,为了维护一种形式上的国家统一,一种办法是把自己的 女儿非常屈辱地嫁给藩王,维持这样一种国家兴盛的统一。这是一种途径,你承认是一个国家,你每年交一点东西,象征性的,我也不派人去治理,你也不怎么着, 就是关系很松散,就可以了。共产党靠什么来治理?靠我们党的组织体系,与政权同步,靠个人服从组织来治理这个国家。这一条我不知道认识到位不到位,非常关 键,即使是今天,有一些地方政府、地方党的领导人,因为地方第一,还跟中央闹别扭。如果不坚持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就麻烦了,就出乱子了。所以大家看苏联,苏 共一垮台,苏联就解体,因为这个组织体系没有了。然后解体出来的俄罗斯,里面有好多好多的加盟共和国、小共和国。这些小国家一开始按照议会选举,也闹独 立,普京考虑到这么弄下去,俄罗斯就会像苏联解体一样继续解体。所以,普京就把地方首脑的任命权收回来了,尽管冒着被西方骂他不民主这些说法,但他还要这 么干。美国现在有一些地方,你想赶它走它都不走,都想加入美国。但是中国不一样,俄罗斯也不一样,所以中央政府如果失去了这个东西就麻烦了。李登辉希望我 们中国分成七块,如果没有我们党的这一套组织体系,很难说,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第二,关于科学发展观入党章的意义。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顺下来的。我刚才讲了,今天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话,必须根据改革和发展所处的关键阶段的一些新思 路,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现在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不走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道路走着走着就走偏了,这就是原因。所以在这个问题 里面,我重点给大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改革和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的情况下,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贯穿科学发展观这样的理念。我想这个问题很关 键,因为十七大报告里面就是用科学发展观重新部署的一个思路,理解不了科学发展观,你就理解不了十七大报告的部署,你就理解不了这些问题写进党章的意义。

我觉得,科学发展观从当年提出来到现在的位置,讲了多少遍了,当年提科学发展观是对着经济问题来的,后来讲科学发展,就是从经济发展延伸到政治发 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要过去、现在、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内容已经牵扯到我们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了。

要面对改革和发展关键阶段面临的问题,好改的都改完了,现在留下的是都难改的。从发展阶段上来讲,温饱阶段过去了,现在进入了小康阶段,问题也不一 样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往开来,第一,把发展作为党的第一要务,首先就要回答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 靠谁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所以呢,锦涛同志上来就得回答这个问题,这也是现实生活给逼的。他提出了一个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什么叫推动科学发展啊? 我以为,相比较过去小平同志那个时候单纯的经济增长来讲,今天讲的科学发展,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科学发展观。过去的发展是个点式发展,就是光朝着经济。 现在,从空间要素上来讲,不仅经济,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从时间上来讲,不光强调今天,还强调将来、可持续发展。而且,思考一个要素的时 候,要同时兼顾其他的要素,这就是科学发展的理念。

那么,怎么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啊?这是解决要靠的人了,靠谁啊?今天的中国社会毕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我 们计划经济时期,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社会结构相当简单。而现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多元化、社会结构多元化,人和人不一样了,有穷的、富的,有发 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那怎么办呀?就得想办法,使我们这些穷人、富人、方方面面的人,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这就是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是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了解决农村贫穷的问题,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解决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了解决思想领域贫乏的问题,我们提出 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了能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我们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些问题,统统都是回答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么发 展的问题,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今天中国面对着改革和发展关键阶段,不及时回答这些问题,就走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道路必然走偏。今天党的建设, 不是其他的别的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着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发挥作用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党的先进性建设。大家看看,这些内容,都是科 学发展观的内容,都是回答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怎么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

所以,我们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的定位,是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是指导今天中国发展的一个根 本思想。为什么?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不这么解决不行。所以,科学发展观是在更深的层次上进一步解决蛋糕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好还有公平切分的问题。只有 这样,才能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面小康社会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走科学发展观道路,要贯彻这样一种理念的原因。从邓小平理论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认识。所以,我们必须把它写入党章,只有用新的东西来凝聚全党的思 想,我们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我今天要讲的基本上就是这些内容,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供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参考,讲得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报告人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07/1116/4988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