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综合
刘峰:领导力与执行力
2008年05月04日 10:40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领导的管理工作千条万绪,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就是决策;二是用人。决策的重点在于选择。首先,要选合适的事,做什么。第二要选合适的人。一件事让我去做,可能跟别人不一样。同一件事人选对了,事就做成了,人选错了事就做砸了。选人与选事尽量同时考虑。第三,选择合适的力度。比如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多大是好,国资委的权力要适度。第四,选择合适的角度做事情。从哪切入?角度选得好会事半功倍,国有企业的改革下一步应该选择好切入点。第五,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第六,选择合适的时机。时机要选得好,否则就老觉得上级不支持,下级不配合,群众不理解。时机一旦错过,最好的决策也会变成废纸一张。决策是系统的工程,今天我们好好理一理思路。
选择的重点是打开空间。打开思维的空间,才能打开选择的空间,才能打开事业发展的空间。咱们中国人往往喜欢“一”:国有企业张总一言九鼎,能干;赵总一锤定音,果断;班子开会一致通过,团结;女孩子找老公,一见钟情,运气。我们很讨厌“多”,对“多”用了很多不好听的词,如七嘴八舌,乱七八糟,不三不四来形容“多”。但是,没有“多”就没有创新,没有“多”就没有选择。
当年朱镕基总理曾经讲过,国有企业第一是管理,第二是管理,第三还是管理。没有打开空间的国有企业太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激励、约束、监管,需要给普通工人以社会保障。
管理创新需要领导的领导力。我这里提出十个“力”,大家一起思考这十个“力”当中哪两个是重点?一是正确的判断形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二是洞察力,就是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决策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四是知识能力。五是发动群众的能力,激励的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特别成功的地方。六是凝聚力,组织群众、形成合力的能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特别成功的地方。激发是向外张扬,凝聚是向内聚集。七是影响力。这是领导力的非常核心的部分。八是应变能力,应对市场、政策等方方面面变化的能力。九是与职务相关的职权力。十是个人的能力、品德、经历、经验、人格、个性等相关的软权力。软权力是属于个人的,硬权力是组织赋予的。
对于当领导来说,十个“力”都需要。按照毛泽东的做法以及我的经验,决断力和影响力是两大重点。决断力与决策相关,影响力与用人相通。这两个是今天讲课的重点。
解析“四个概念”
管理有四个层次,一是先理后管。先把思路理顺,然后给下级讲清道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局长跟处长讲清楚,处长对科长讲清楚;要给大家讲清楚道理;要更加理性、理智,不要动不动就情绪化。中国人讲道理,道理讲清楚,他听你的。二是多理少管。三是管、理结合,理中有管,管中有理。四是管理的重点是理而不是管。如果管理的重点在“管”上,如果道理没有跟下级讲清楚,越监管下级越反弹。江泽民说得好:管理一定要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为什么要这样管不能那样管。
管理的重点是决策,我要把决策的概念给大家讲清楚。
决策中的“策”就是出主意。我们一说出主意就想到专家,那是不对的,应该放开思维,更多地听听在第一线工作的干部群众的意见,然后再决策,“决”就是选定主意。军事家叫定决心,下决心,即指拍板。
要多策少决。多策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民主决策,少决就是减少领导者,“决”的人少,才能够减少扯皮。管理的重点是理,决策的重点不是策而是决,要果断地选择、拍板,做出正确的决定。
关于领导,要先领后导,一级一级给下级做出榜样,这叫领。下级走不动了,要引导,不会干了要辅导。上级还要对下级进行检查、督导,领导的含义很多是督导的导。还有就是慢慢地引导、疏导。上级对下级还要有教导,这都是领导的含义。
关于领导,中高级领导还要多导少领。领和导,导是重点,指导、引导、辅导。有时候还要劝导,导是柔的,是尊重下级的,是最适合21世纪的管理方式。
领导的重点是激励。关于激励,要先激后励。第一阶段是“激”,就是激发、发动,让他想干、喜欢干。第二阶段是“励”,工作之后符合领导的意图,符合领导的决策目标,给他掌声,给他奖励,给他提拔。
激励重点应放在励上,励得好了,好的行为就会连续发生。给他鲜花是激还是励?事前给的就是激,事后给的就是励。我们要好好思考鲜花是先给还是后给?今后国有企业真正的薪酬激励应该建立在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先给激再给励,再激再励就可持续。
创新思维要做到“四个转换”
管理的创新、领导的创新,要做到四个转换。
第一,由用小看大转向用大看小。有些领导看问题、想事情倾向于用小看大,立足于本单位的“小”,外面世界之“大”,这样就很容易坐井观天,造成决策失误。有些领导看问题、想事情的时候能摆正位置,把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去考虑,作出果断正确的决策。我们一定要知道,企业是小,市场是大。用大看小就是市场观点,是市场导向,用大看小才能看到我们的优势,我们的不足,我们的方向。用大看小是现代意识,是领导的眼光。
第二,由排斥差异转向重视差异。我们常讲男女都一样,但男女除了政治层面上、人格上一样外,我们不能忽视男女存在的差异。今天的管理要讲男女不一样,这才是现代管理。男的逛商场30分钟烦,60分钟累,超过70分钟要发疯了。女的逛商场30分钟刚开始,60分钟才进入购物的状态,一边购物一边享受环境,一边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好,如何把家里的事做好,事业家庭两不误。一般来说,女性有四大优点:第一,亲和力。女性的亲和力比男人高4分,21世纪的管理恰恰需要亲和力。第二,做事认真、细致。第三,敏感,第六感强。第四,善于协调兼顾。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健康、生活、家庭、子女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和谐社会,她能够协调,两不误,兼顾、协调得好。凡是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女性通常比较适合,当老师,做保险,搞文学、艺术。艺术是女性最适合的。
男人的优势也非常明显,14个数学家中有13个是男人,只有1个是女人,中国、日本、欧洲、美国全是这个比例,而且女数学家通常比不过男数学家。还有,11个物理学家中有10个男人,1个是女人。女性往往在情感思维、悟性方面有优势,在抽象思维方面不占优势。我们就是要找到差异,才能更好地管理。
我们大多数人都熟读《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就很重视差异。孙悟空火眼金睛,七十二般变化,是技术骨干。猪八戒有三大优点,第一,心理素质好,情绪稳定。马上就要下油锅了,被捆起来的猪八戒居然还睡着,为什么能睡着?他相信“领导”会派人救他。第二,人际关系好。该请示请示,该汇报汇报,师傅师傅的叫个不停。第三,吃苦耐劳。猪八戒适合在企业里搞市场营销,在政府机关搞外交。沙和尚勤勤恳恳,是实干家。三个人的能力、出身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每一个人都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位置就能创造出很大的效益。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关于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论述,他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为什么把“统一战线”作为第一法宝?在革命的大军里,你家是北京,我家是河北,你大学读完,我私塾没念,不管少林寺出来的许世友,还是地主家出来的林道静,只要你拥护抗日,大家就一起救亡图存。共产党以博大的胸怀把中华儿女集中起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容忍差异,不仅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可以生存发展。十六大党章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全国人民的先锋队。不管你在国有企业还是在民营企业,只要拥护共产党的章程,就可以加入共产党。这就是重视差异,扩大执政基础、群众基础。咱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越来越重视差异,“和而不同”,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第三,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北京交通拥堵,路拓宽了,车更多了,路再拓宽,可还是堵车,这是因为我们的思路没有打开。我们一直在修环路,2006年北京人代会上,已经有代表建议北京市政府加快考虑修七环。为什么不能多修一点放射线、联络线或单行线呢?
管理是真正的科学,一定要结合实际。美国人称管理学之父的杜拉克(近两年他的名字也翻成德鲁克)已经于2005年11月15号去世,他认为企业管理、政府管理是相通的。杜拉克说管理要多向思维,他说管理是五个方面的管理。第一,管自己是管理的起点。领导者、机关干部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心态,积极、自信、情绪稳定,还要管好自己的品格、道德行为。第二,管下级是管理的重点。管企业、管下级有两大重点,一个是激励,一个是约束监管。孙悟空有能力,就给他金箍棒,给他舞台,让他表现;但也要约束它,给他念紧箍咒,不能一不高兴就回花果山。第三,同志之间一定要多配合协作。对待处室的工作应该是积极的竞争,你追我赶。第四,管上级就是影响上级,积极地影响,这是管理的难点。处长要主动跟分管领导沟通,赢得上级对你的支持、认同。第五,管外部是管理的亮点。国有企业的效益都是在外部创造的,整合外部的资源,利用外部的关系,回避外部的风险,抓住外部的机会。
第四,由单脑思维转向多脑思维。多向思维要靠大脑,要多脑思维。什么叫多脑?我概括三句话,第一个叫做“人脑加电脑”。电脑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电脑帮助我们收集、加工信息,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个更重要了,“内脑加外脑”。外脑就是出主意的人,指专家也指普通老百姓。内脑就是领导,外脑出主意,内脑选主意。就如何利用外脑,我送给大家三句话:听多数人的要广,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少数人商量要细,这少数人就是内行、班子成员,一定要细细的商量;对个人分管的业务决断要快,协商后要当机立断,别犹豫。
第三个是“左脑加右脑”。江泽民同志曾说过,领导干部文科出身的,要多读一点科技的书,理工出身的,要多读一点文史的书,要调整知识结构。2005年省部级高官调整,学文科的占60%,今年远远超过三分之二,这都是主流媒体报道过的。江泽民同志说,现代化建设的初期理工出身的工程师专家在政府当领导,中国外国都一样,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机关工作慢慢也需要有一些人文的知识、管理的知识,这是世界的潮流。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脑的优势是语言、逻辑、数学;右脑的优势是人文、艺术。孩子右脑好就让他搞艺术,左脑好就搞技术,左右脑都好让他当领导干部,这可不是开玩笑。美国加州大学脑科科学实验室有一个专家叫斯佩里,从事裂脑人研究。裂脑人的左脑右脑分裂,比如天才指挥家周舟,右脑好左脑不好。斯佩里在研究中发现,左脑右脑有严密分工,右脑是艺术脑,负责形象思维、知觉思维、情感思维,而抽象的数学计算在左脑。
高层干部应该主动求变,从变化中寻找发展的机会,越是高层越应关注时局变化;中层干部要应变,关注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基层干部不希望多变,最好是只有工资变,其他不要变。高层关注目的,中层关注目标,基层关注方法。高层关注战略,中层关注战术,基层关注技术。高层关注结果,这件事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好的结果落实它,不好的结果回避它,回避不了就不要做。中层关注是过程,处长们都是很辛苦的。基层关注事情的细节。
高层领导做事要从容,遇到事情让下级、基层表达观点,把本事露出来,要激励他们、引导他们。遇到事情,当局长的先发表意见,那下级还怎么说呀。领导要学会“偷懒”,要腾出精力考虑重大问题。越是基层越要忙,忙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中层干部要学会协调,要让上级有时间听课、考虑重大问题、制订规章制度、到基层调研。有个别的中层干部协调得上级围着他团团转,下级却整天没事儿干,这就协调错位了。
高层要关注价值,这件事值得吗?正确吗?中层要关注落实,讲究多快好省。基层要关注自己的业务。高层在关键时刻要敢于负责任、承担风险、果敢果断,这叫胆商。中层应该注意协调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这叫情商。基层要精通业务,胜任本职工作,这叫智商。我们天天讲德才兼备,一般干部要以才为主,处以上的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三个提高”
接下来我们讲“三个提高”,提高胆商、情商、智商。
领导一定要用决断力,要避免“布利丹效应”。布利丹效应又称布利丹毛驴效应。布利丹效应是从一个外国成语引申而来的。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在一次议论自由问题时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饥饿至极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捆才好,结果活活被饿死了。”后来,人们常把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
布利丹效应有三大特点。第一,追求最优。这样往往会一再丧失机遇,因此国有企业要一步一步的改革。小平同志曾说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最乱。情绪乱、思维乱,选择的标准乱。第三,最慢。问题的发现慢,决策慢,执行慢。怎么避免“乱”和“慢”呢?管理的“理”还一层含义是排序,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工作中要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抓关键环节,这都是排序。什么叫管理?管理是追求秩序的。
决策难在选择,选择难在标准,而不是难在方案多,多个标准难在排序,谁是第一标准、第二标准。就拿找老婆的标准来说吧,第一个标准是智力好,智力遗传很重要,虽说男女都遗传,但母亲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母亲的遗传太重要了。第二个标准是性格,性格好有利于家庭和睦、团结、可持续发展。第三,要兼顾相貌。不漂亮可以,但是不能特别不漂亮。
选任要有标准,多个标准要排序,要注重品德、能力,尤其是沟通协调的领导能力。比如,选一个办公室副主任,不是选大学教授,不用过多强调学历。
排序难在理智。什么叫理智?过去说“家有三件事,先捡急事办”,这个话错了。急事要缓办,在桌子上放半天,多想想会考虑得更周到。按照工作的要求、实际情况,哪件事重要先办哪件事,这叫排序。“急事先办”那是情绪化的表现,人的情绪像钟摆一样,摆到最高点兴奋、激动,容易失误,摆在最低点消极、焦虑,更容易失误。我们一定要知道,影响日常工作的不仅仅是智力,情绪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更强烈。调控情绪是一个基本功,对各级干部都有用,一定要把情绪调整相对平稳。
什么是胆商?当领导就要敢于担责任,要有胆略、气魄、勇气。为了大家好懂好用,我这里给六个定义。一是敢于面对逆境、困境,能够寻求突破的人胆商高。大家都知道,小平同志是三落三起,遇到困难能突破。二是敢于面对压力,能把压力变动力的人胆商高。三是敢于面对变化,胆商高的人遇到变化很兴奋,善于从变化中找到机会。四是敢于面对竞争,寻求创新。五是该放弃的要放弃。六是敢于承担责任。
什么是情商?第一,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知道自己真正的优势是什么,知道自己的缺陷,尤其是致命的缺陷。
第二,自我管理。情商高的人能管住自己,一管自己的心态,要积极;二管自己的情绪,要稳定;三管自己的时间,要有序。情商高的人心态是积极向上的,情绪是稳定的。机关工作忙忙碌碌,请示、汇报、检查、评比,一天到晚都是事,所以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时间,要有序。
第三,识人。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要识别能力,识别品德,识别距离远近。这个距离不是空间距离,而是心的距离、感情的距离、人际关系的距离。有的人天天围着你转,内心离你很远;一个人虽不常跟你见面,他还是佩服你、拥戴你,离你很近。
第四,协调管理。跟上级协调,主动沟通;与同级沟通,竞争协作;与下级沟通,对下级多点服务,下级就会对你主动服从。
情商有四大特点。第一,情商高的人亲和力强。第二,适应性强,在这一点上男女都一样。留在机关你适应,派去企业你也适应,那就是情商高。第三,对人对事富于敏锐性。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发现苗头。第四点,有道德。有德的人才叫情商高,情商一定强调有道德。
什么是智商?精通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科学理性地判断形势、市场,善于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善于学习,都叫智商。
我结合实际给大家讲一讲。高智商的人适合搞技术;高情商的人适合在企业里搞营销、接待;高智商、高情商这种人适合搞管理。高情商、高智商、高胆商“三高”的人适合当领导、高管。
在这个问题上为了大家印象深,我给诸位补充一个定义,什么是学习?联合国关于学习的定义有四点:第一,学会生存。企业、个人先生存后发展,适应环境、适应变化、适应压力,学会生存。学会生存首先就是提高胆商,让孩子参加夏令营、冬令营都是拓展训练,都是提高生存能力。第二,学会沟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三,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过去我们说某人学习不认真,看书看个题,看报看个皮,其实他会学习,一张报纸有必要从头看到尾吗?没必要。第四,学会技能。
提高执行力的“四个重要”
下面讲如何提高执行力,讲四个重要。
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本身对,但不能以摸石头的多少来考核干部,也不能只是埋头摸石头,还要搞清楚为什么摸石头,朝哪个方向摸。中国传统文化不太关注结果,务虚不务实。“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传说故事都溶化到了我们的血液里,一方面它们是有道理的,但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有的时候要移山,有的时候要打隧道,有的时候要移人,关键要达到目的,提高执行力最终要的是结果。
第一,动机、过程没有结果重要。动机与结果相一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动机跟结果哪个更重要呢?光有动机没有结果,动机就是虚的,在动机和结果相一致的基础上,结果重于动机。
第二,目标没有目的重要。管理大师杜拉克1958年提出目标管理,实际上这个理论1954年就已经提出来了,1958年成型。40年后,杜拉克说目标管理过时了,他提出,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问为什么?值得吗?正确吗?会有什么问题?要清楚目的,目的第一位,目标第二位,然后才是指标。
第三,成本没有价值重要。节约闹革命是完全正确的,可是为了节约把革命给耽误了,那就不对了。假如,体能的开发成本是1块钱,技能的开发需要3块钱,而智能的开发需要9块钱,为什么人们还是更注重提高智能呢?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智能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技能和体能创造的价值。所以,投入的时候首先要看值不值,当然,也要尽量减少成本。
第四,效率没有效益重要。当年深圳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现在看来,也不尽然,效率越高,可能积压的越多、亏损的越多、下岗的越多。我们要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不是效率,效率、效益相一致最好。
领导用人的“三个重在”
现在我们讲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叫做“三个重在”。领导重在用人;用人重在激励;激励重在结合。毛泽东曾经说过,刘邦是个高明的政治家,他“决策对头、用人得当”,而项羽不是。刘邦认为他之所以能取天下关键在四点:一奖二赏三封四用。尤其是在用人上,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箫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奖,精神激励;赏,物质激励;封,授权激励;用,用人激励,多种手段结合。
怎样用人呢?一般说来有八种,第一,实干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叫干啥就干啥,像沙和尚这样的人就是老实的实干家。第二,推进者。像孙悟空,能力强,业务棒、进度快、质量好,特别能干。第三,外交家。能言善辩,智慧高,点子多。第四,凝聚者,唐僧就是凝聚者,用自己的人格、事业,把大家团结、凝聚起来。第五,协调者。像猪八戒,适应性强,人际关系好,情商高,智商相对低一些。第六,监督者。素质高,理智、冷静,能发现问题。监督者在学术上又叫批评家。第七,智多星。第八,完美主义者,适合搞策划、宣传,追求理想。
组织里哪三种人少一些会比较好?第一,完美主义者不能多,他们只擅长当评论员,不擅长当战斗员。第二,凝聚者不能多,否则就会形成多中心,不利于团结。第三,监督者要少,监督者不可缺少,但不能太多,监督太多就会限制多、束缚多,不利于创新。组织里哪三种人多一些比较好呢?第一,实干家多了,组织才能有切实的发展。第二,协调者多了,团队精神好。第三,推进者是业务骨干,也要多一些,有他们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人是用其长避其短,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激励是三步曲,先激励“我”,我就是领导;后激励“他”,他就是下级;最后是相互激励。那么,是激励“我”更重要还是激励“他”更重要呢?我认为,激励“他”更重要。领导工作的实质是让下级干,如果下级激励不起来,对自己的激励再好也没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看似很有道理的话,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更不符合管理的实际。国外的高速列车既有火车头的激励,也有火车厢的马力,这样才跑得快,轻而易举超过300公里/小时。
更实际的问题又出来了,激励下级,点燃他的激情,还要开发他的潜能。先激励心,后激励智,后者更重要。环境激励、组织激励、自我激励,潜能变成显能,变成了工作的效能。环境不激励、组织不激励、自我不激励,潜能变成无能。激励的初级阶段是调动积极性,激励的实质是把人的潜能变成显能、效率。
激励还要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个体、激励群体相结合,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相结合。国企改革,一定要护员,不能动不动就减员增效。
领导用人的“三个重在”:领导重在用人,用人重在激励,激励重在结合。落实到实践中,我给大家两个建议:第一,及时评价。要有一个评价机制,只有评价,没有奖励也不行。第二,及时激励。还要注意两个避免:第一,避免动机与结果不一致,很多改革出发点都是好的,结果让老百姓利益受损,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老百姓意见很大。第二,避免激励和决策两张皮。决策的目标跟激励的目标要一致,决策的过程与激励的过程要一致。
关于激励的“三个先后”:第一,先保障后激励,对国有企业的员工,一定要关注其社会保障。保障与激励相结合,激励是重点。第二,先激励后约束。激励机制优先建立,然后是约束机制,缺一不可。第三,先决策后激励,先制订规章制度、制订决策,决策是激励的依据和方向,符合决策再激励,激励是决策执行的动力,决策跟激励结合,决策是重点。
今天就讲到这里,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晓楠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08/0504/5016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