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经济

曾业松:发展大都市农业

2008年05月27日 11:04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发展现代农业

为什么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现代农业。所谓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手段或设施装备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来武装农业和劳动力。实际上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管理经验、装备来发展现代农业,这样一个农业形态叫现代农业。简单地讲,过去粗放型的,现在要变成集约型的农业;或者说过去是低效益的,现在要变成高效益的农业。

那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呢?我们讲现代农业,讲的是一个产业,但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化是什么?化是一个过程,就是农业要实现从粗放型的、低效的农业变成集约型的、高效的农业。它是一个过程中,这个过程就叫农业现代化。

那么,农业现代化到底包含什么样的内容?首先是生产、手段不一样了。我们过去种地怎么种?就是人加土地,在土地上劳动。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也是人劳动,还是在这块土地上,但是使用的方式不一样了。机械化、电子化、化学化,很多现代科学技术融入进去了。所以生产手段不一样。另外,生产技术不一样。过去毛泽东总结农业生产技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八个字。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用的是工程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你看大棚、地膜覆盖、喷灌等,这些都是现代农业技术。甚至农业育种不是在地面上育,而是在太空上育种。这个生产技术不一样了。

另外,生产结构不一样了。过去我们种地就是一家一户自己种,现在是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另外我们对农业的管理不一样了,过去我们是郡县制,到了乡镇里面,就是村,就是里,像清朝就是保甲制,以这样的方式来管理农户。现在不一样,我们是信息化,我们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管理。所以说现代农业的内容主要有这么四个方面,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生产结构以及管理方式都不一样了。

为什么要发展农业现代化,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中国有13亿以上的人口,以上是多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有很多农村超计划生育的黑孩子,没有登记户口,不登记的有多少?不清楚,所以我们用了一个13亿以上。这么多人要吃饭,你不发展农业生产,能行吗?我们仅仅靠国外进口是不行的,粮食如果仅仅依靠国外生产,那么我们就受制于人,在政治上的代价就太大了。

第二,就是农民增收的需要。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来讲,他们主要经营的就是农业,农业生产搞得好不好,决定了他们的收入。所以说农业现代化还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手段,对中西部地区来讲尤其如此。

第三,是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大家知道,国家现代化有很多方面,工业、军事、科技、国防、交通等方面。各个方面现代化比较起来,农业现代化最落后。因此农业现代化和其他的现代化比较起来,已经不相适应了。所以要全面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把重点放到农业现代化上。

第四,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们现在已经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体系。从世界各个国家来看,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更不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我们的农业发展水平,跟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比起来,还有差距,还有潜力。所以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我们中国的农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有什么差距?这个差距非常大。我们简单地看看美国农业的状况。美国国家有200多年的历史,美国农业大概分两个阶段。前100年是传统农业,就是人和畜力式的,劳动力加上牲口,加上一般铁制工具,就是这样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绝对不比我们中国人高多少。从传统农业来讲,中国历史上农业有四大文明,水利、铁制农具等,这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过去和世界比起来,中国的粮食产量在全世界最高。在唐朝的时候,人均1300多斤粮食,我们现在才600多斤。因为唐朝国土面积同样这么大,但是人口只有5000万,所以人均占有粮食就多。美国在传统农业这个阶段,并不比我们先进。

但是到了1900年以后,美国的农业就不一样了。它进入了工业化社会,首先实现机械化,然后就是化学化、良种化、电脑化,现在是生物工程化。所谓机械化阶段,就是农业因为地太多,劳力太少。过去美国人很少,现在才3亿人口,它的国土面积跟我们差不多大。地多劳动少,怎么办?那就要机械化。所以它的耕种、收割等等,全部都是机械化。像美国现在的农场,它的机械化水平非常高,主要是靠机械化的作用,很少有像我们这样人工劳动的。另外,光靠机械化不行,农业要增收,必须要使用化肥,农业遇到病虫害必须要使用农药,所以它的化学化走在前面。然后他们同样发现,同样一块地,种上不同的种子,它的收成不一样,因此逐步实现良种化。现在它的良种不一样了,现在的种子培育是通过太空、通过核辐射技术、通过转基因手段,那么产量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可以告诉大家,转基因食品,危害究竟有多大?现在慢慢有一些说法了。除了粮食以外,畜禽品种也是这样样子。比如说过去我们养一个猪要八个月,现在两三个月、三四个月猪就出来了。过去我们春天养鸡,秋天才能吃到鸡肉。现在一只鸡49天可以长到2公斤了。特别是近些年以来,美国把军事技术运用到农业当中来,就是电脑信息化用到农业工程当中来,这个就更了不得了。

现在美国人怎么种地?当然我们知道美国现在没有那么多地了。美国人种地,是先计算,用计算机计算。现在这个土,能够种什么样的粮食出来,能收成多少,天气情况怎么样,是不是有自然灾害呢,能够避免到多大程度,这样通过电脑的计算,选择品种耕种。当然在计算粮食收成以后,它还计算,种了这个粮食以后,能收多少钱,国家能给多少钱,期货市场大概是多少钱。他决定种不种,先是用电脑来计算。美国对农业的补贴是很高的。今年6月份,我在美国,跟他们了解这些情况。美国政府对农民的补贴是什么水平呢?去年一个农民补贴1万美元,相当于7、8万人民币,一个农民能拿到7、8万块的补贴,这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超越得了。我们中国做不到,我们也给,但是很少,一亩地就十几块钱,一个人也就几十块钱。那不能比,因为美国的经济总量高,经济实力强,人口又少,农业人口占全国的2%,这个比例我们就不一样了。

所以,农场主也就是农民,要计算,怎么计算?用电脑计算。计算完了以后,确定怎么种,种多少。然后在种的过程中,完全是自动化、电子化操作。就是说什么时候该喷水了,就看看出土壤的干程度,根据什么程度确定喷多少,喷多长时间。然后施肥,怎么施?都是根据仪器来测试,然后计算机来运作、控制,完全是一种遥控的作业方法。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的农业到了这样一个阶段。

特别是现在,不仅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这样一个程度,那么生物工程技术在美国农业当中又实现了新的突破。特别是转基因,特别是品种克隆,在这个方面,美国农业在世界上的水平都是领先的。我们中国的西红柿要是时间长了不吃,就烂掉了。美国的转基因西红柿是不烂的。美国的猪肉注入了牛基因,因为牛长得大,猪能长得跟牛一样,这个产量就不一样了。这个猪就长得很快,体型很大,瘦肉也多。同样其他很多的食品、粮食,都用了生物工程技术。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就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我们要搞现代化,就要朝着这个标准,不是说超过,但是至少要达到。由此看起来,我们中国的农业跟美国的农业差距比起来就大了。我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说同样是养鱼,美国人一平米温室养鱼,一年养50公斤的鱼。种生菜怎么种?它是无土栽培,是在水上种。一年可以10茬,这个产量就高了。不仅是美国这样了,在欧洲一些国家也了不得。欧洲对农业的补贴也非常高,除了美国就是欧洲。欧洲去年政府对农民的补贴一个人平均起来就是5000欧元,那就是5万块人民币。有这样一些高投入、高效益,所以农民种粮食、种农作物的积极性比较高。

那么它的工厂化、设施化。比如说英国人一平方米种西红柿一年可以生产50公斤。我们跟外国比起来,究竟差距有多大?我举两个例子。首先看看一个中国人种的面积比较多的土豆,中国人种土豆是世界面积的四分之一,但是土豆产量只有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为什么?因为我们一亩地只收1000公斤土豆,世界平均水平是2000公斤,美国是4000公斤。为什么我们的亩产量低这么多?因为我们种这个土豆的时候,没有脱毒。如果我们把土豆品种脱毒以后,马上就可以生产2000公斤出来。像内蒙的呼伦贝尔,就用了这个技术,土豆脱毒,人民耕种,然后一亩地就可以达到2000公斤。

我们再看加工技术,中国人把土豆当做菜,就是煮了吃,炒了吃。美国人不是,美国人认为这是最有营养的粮食,是主食。因此,它就会把土豆加工成各种食品,像麦当劳、肯德基的土豆条这些。不仅如此,它把土豆加工的淀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经过加工、精加工、再加工、深加工,马上效益就提高了。因为我们在加工技术上不如人家,这些土豆产品就不能进入市场,所以我们土豆的消费水平也就低。我们平均每个人一年吃14公斤土豆,全世界平均每个人吃28公斤,美国人吃70公斤,俄罗斯、芬兰、北欧国家吃100公斤以上土豆。想想看,如果我们把土豆加工好了,面向世界市场,那就了不得了。我们的专家给总理写个建议,说在中国要大力发展土豆产业。温总理看了以后,非常高兴地写了六个字——小土豆、大产业。就是说,土豆要变成大产业,就必须在土豆生产、土豆加工、土豆经营上现代化。只要现代化了,那就是一个大产业了。

我再举一个例子,种花。我们这里是北京花乡,有3000多亩花,将来发展到6000多亩花。我们的花农收入已经很高了,上百万、上千万家产都有了,种花效益很高。北京花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奥运会上,我们是很风光的,是北京特色农业的品牌。但是我们种花的效益,种花的技术水平,跟西方比起来,仍然有很大差距。中国的种花总面积8.6万公顷,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一比较种花的效益,就不一样了。中国种这么多花,最高产值才60个亿美元,出口26亿美元,这就是我们的总产值。但是世界上有个国家,你们都知道,就是荷兰。荷兰总共20万农民。20万农民种花,种出来的效益怎么样?80%进入世界市场。在世界花的市场上,荷兰的占有率是80%。它的花主要是出口。出口的价值是多少?400亿美元。一个小国,20万农民,种花种出400亿外汇。我们跟这个比,差距了不得了。我们花乡总人口加起来,有20万左右了。

 

同样是20万人,荷兰光种花这项就有400亿的外汇出口。为什么卖这么贵?第一,花的种植技术跟我们有区别。第二,花的经营方式跟我们有区别。我看到一个材料,说它的郁金香,有一个品种特别地稀罕,一年只能长出十几、二十几支花。这不仅因为花美、漂亮吸引人,而且花的价格、价值的确定令人难以想象。这些花怎么样呀?拍卖。专门举办这样一些精品花卉、稀罕花卉的拍卖。我看到一个材料,一支特殊的郁金香,拍卖的结果是两栋别墅。所以说它在经营上,很有一些现代化的手段。

所以我们想到,中国的农业跟世界农业发展比起来,差距很大。不仅一般的农作物差距很大,就是一些经济作物、一些特色农产品也是差距很大的。过去总以为我们是农业大国,农业水平高,现在走出去看看,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们现在,无论是提高农民收入也好,还是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也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怎么发展现代农业呢?我觉得有三个方面,靠政策,靠科技,靠市场。中国的农业过去曾经有过一些辉煌,也曾经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业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现在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怎么办?我们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怎么发展?我们要看到,农业的生产规律、农业的特殊性。

首先,政策很重要。政策的目的就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农业生产营造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科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靠科技就是要靠现代生产技术、现代科学技术来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再一个就是市场。如果农产品再好,进入不了市场,那个效益就不能实现,就不能称为高效农业。所以我觉得发展现代农业主要就是这三个方面。

从政策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怎么样来确定一个好的政策来扶持农业发展呢?2005年1号文件,2007年1号文件都是讲的农业,可见中央多少强调、多么重视。那么在政策上来讲,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要给予补贴,对农民开展科学技术创新、科技运用推广要给予支持。比如说我这两天,在职工之家开一个会,干什么呢?就是科技部组织一些专家来评选全国农业科技示范村。哪个村里面使用了科学技术,带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带动了新农村建设,把这样一些优秀的地方、成绩比较突出的地方给评出来,作为大家的示范。会上前后报了200多个示范村,昨天晚上我们评出100个,北京市有4个村。

中央从政策上来讲,扶持农业科技在生产当中的运用和推广,科技兴农。另外农业生产发展,有道路、水利以及机械化等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三农”的投入,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是一家一户生产,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办?要用集体的力量、社会的力量、企业化运作的力量来进行服务。因此要建立服务体系,在服务体系方面,往往利润不高,因此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给予扶持。我跟大家讲,美国人直接从事生产的只有2%,但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占15%。社会化服务这块非常重要。要发展生产,没有服务体系是不行的。

再一个方面就是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一家一户,竞争力是不够的。特别是面临大市场,面临那么多市场上的对手,怎么办?这就需要联合、需要合作,因此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种各样的协会。就像我们种花一样,如果恶性竞争,我们的花就卖不了好价钱。你卖5块钱,我卖4块钱,他卖3块钱,最后一个人5毛钱把花卖出去了,你们这些花都卖不出去了,最后大家效益都降低了。这就需要有一个合作经济组织来维护大家的整体利益。

所以说从中央的文件里面,我们看到,从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扶持,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中央的文件不仅说从这些方面来给予扶持,另外一方面,还引导农民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指导农民去探讨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路子。中央怎么来提出要求呢?像今年1号文件,就提出六个方面,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通过这六个方面的途径来建设现代农业。要达到什么目标呢?三个提高。要成为现代农业,就必须提高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必须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农业的素质、农业的效益和农业的竞争力。

中央讲了这样一些总体部署以后,也强调农业要有重点发展。农业的重点在哪里呢?农业的重点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生态农业。因为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的过程。过去种下去就只能靠老天爷,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要投入资本,搞农业设施机械化、信息化。要有投资,没有投资不行。另外一方面,要有科技,不仅要有人才,有技术,还有很多很多装备。现在的农业现代化,还是一个生态的农业。这个生态的农业,是融入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式的一个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有机的、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产品要讲究质量的一个产业。只有这样做,它才能能够以农养生。人的生存要靠农业。这是一个方面的重点。

第二个方面,我们生产农产品出来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要有效益。如果种田没有效益,净赔本,谁去种呢?就没有人去种。因此农业要变成高效农业?怎么变成高效农业?很简单,生产的农产品要卖出去,要有人买。因此你要研究市场上有什么需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再去生产,产品才能卖出去,你才能赚大价钱。关键问题就是农业和市场的连接问题。所以高效农业关键要解决市场化、产业化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种地的人收入高了,才能和其他行业的人有平等的地位可言。在经济上大致平等,才有政治上的一些话语权。

第三个重点就是粮食。如果粮食不能保证,那我们的农业就丧失了主要的功能。但是种粮食大家知道,是不挣钱的。因为水电费、化肥、农药不断涨价,种粮食收成还是那么多,那么基本上不挣钱,劳动力都白搭了。粮食必须种,可是种粮食又不挣钱,这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给补贴。中央对农业的补贴,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给种粮补贴。谁种粮食给谁补贴,哪个地方种粮食,就给谁补贴。像有些农业大省、农业大县,财政收入就很低,怎么办?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来保证这些农业地区政府的运营。

现代农业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生态农业,第二个就是高效农业,再一个就是粮食生产。这都是我们重点要抓的。

另外一方面,中央高度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每个阶段出了什么问题,中央领导同志都很关注,而且对解决这些问题及时提出一些对策。猪肉紧张了,我们温总理、回副总理比谁都着急。温总理专门跑到我们新发地来看看农贸市场。特别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如果这些农产品出口以后,出了问题,那就大了。美国人对我们提出来一系列的反倾销,或者其他一些制裁的办法。甚至说有一些小国家,本来是要跟我们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跟台湾断绝关系,但是我们的农产品卖到那儿出了问题了,最后进程就延误了。农产品都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外交,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形象,这就了不得了。所以说中央很关注这个问题,中央政治局学习的时候,专门研究这个问题。胡锦涛同志就提出来,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要变成高效农业,首先食品要安全,不仅要够吃,还要吃得好。尤其我们近郊,为市民提供这样一些农产品,很重要的,不仅是满足数量供应,更重要的是满足质量需要。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中央提出来,那就是要标准化,产前、产后都要标准化,生产加工、流通领域都要标准化。不是说生产的时候标准化,而且在流通领域里也需要标准化,加工过程中都需要标准化。这样人家吃了才放心,才能买你的农产品。如果像我们新发地,各省市的农产品都到我们这儿了,到处踩得乱七八糟的,人家还买吗?流通同样要规范化、现代化。

我们讲了发展农业靠政策、靠科技。科技太重要了。举个例子讲,以色列是一个沙漠国家,没有水,没有多少田,可它是现代化的农业国家。那到那儿去一看,它的灌溉、喷灌、滴灌,自动化水平很高,你看了以后,不得不敬佩人家的现代化水平。同样我们也种花,要浇水怎么浇?这是一个生产技术问题。我们给大家看这张照片,这是新疆建设兵团,几百平方公里都是它的大田,怎么浇灌?人家现在用的就是精密滴灌技术。这就是大规模的移动喷灌图片。大田里面农作物发生病虫害了,怎么去喷杀?像黑龙江的三江平原,3000多万亩土地,种大豆、种水稻,这些大面积的农作物,如果发生灾害怎么办?不用机械化是不行的。这就是黑龙江的大豆田,用飞机喷杀,种耕、管理、锄草都是用机械去做。大家知道,黑龙江的农业水平在我们国家跟新疆建设兵团是一个水平。到什么程度?黑龙江一年商品粮可以提供600亿斤,现在水稻是300亿斤。什么概念?三个大城市和三军一年吃的粮食,光一个黑龙江农垦就解决了。

所以说,我们北京市不种粮食没有关系,北大荒可以养三个北京。这是新疆的棉花。棉花在新疆来讲,它的无霜期比较短,就需要让棉花尽快地催熟,怎么办?就用飞机喷洒,让棉花可以早一点成熟。新疆的棉花可以说中国第一,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一亩地棉花可以收到255公斤。大面积棉花到了丰收季节,过去西部的人都到那里摘棉花,那么多人去了以后也摘不过来,现在全部是机械化摘棉花。

 

发展都市农业

我们是近郊区,所以要跟大家一起来讨论都市农业。现在的都市农业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怎么发展?

首先,什么是都市农业?有很多种说法。总之有一条,我们要知道都市农业包含什么?都市农业本身是一种生产,是一种产业,是一个生产的门类,都市农业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它跟生活联在一起。都市农业对大城市来讲,是一种生态的补充。你看我们北京这个大城市仿佛一个水泥森林公园,全部是水泥建筑物,有了这个农作物就非常欣喜、非常高兴。所以都市的农业既是生产,又是生活,又是生态,是三种功能的结合。而且这个产业,只有城市化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才会出现。一般的中小城市,叫不上大都市农业,叫郊区农业就行了。但是大城市发展到上千万人口,甚至世界上有的大城市到了2000万人、3000万人口,那么发展到这个阶段,它也需要农业来互补。这样的话,就形成了都市农业,这个概念就出现了。

对中国来讲,就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了,城市化带动起来了,慢慢郊区的农业转向为都市服务,与都市发展相适应,就有了都市农业这个概念。我们讲世界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快的不是我们国家,应该是美国、日本、欧洲,因此提出这个概念最早的是西方。最早这个问题是日本人提出来的。大家知道,日本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三个大城市。三个城市的人口加在一起有1个亿左右,就是东京、大阪、名古屋这一带大城市群。那么它就首先提出来都市农业的概念。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就提出了。到了70年代中后期,美国人提出了这个概念。所以说都市农业,先是日本人提出来,然后跟着美国人提出来,到了90年代以后,慢慢被中国人所接受。

都市农业,它的重要性在什么地方?它主要就是跟大都市相互发展的密切关系。大都市很重视,都市农业就重要了。首先,是大城市的供应系统,食品供应系统。你不能说远郊或者是外省市的食品供应过来,长途跋涉,太远了。那么近郊要提供这样一个主渠道、一个食品供应系统。另外一个方面,我刚才说的都是大都市都是水泥森林不行,还要有天然的生态系统跟它相适应。因此都市农业是生态系统。另外一个大都市,不仅要有商业社区、工业社区、文化社区,也要有一些休闲社区,也要有一些自然风貌生态的系统。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看到,都市农业既有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也有生态意义甚至有社会意义。更重要地讲,我们看到都市农业发展以后,城市郊区农业慢慢地就转变成工业型,农业变成工业化经营,农业工业化了,变成现代化的农业。这个时候农民的身份就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就改变了。

所以,大都市农业发展以后,首先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跟着带来的就是人的身份的变化、农村面貌的变化。像我们花乡,现在农业很少了,除了种花,其他的就没有了。然后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慢慢地变成市民了。所以都市农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它是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二元体制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所以我们现在就在社会转型阶段,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转向信息化社会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那么对于北京来讲更了不得了,北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所以在农业现代化这方面,在全国都是很领先的。大家知道,新农村建设当中,西部看中部,中部看东部,东部看谁?东部不仅是看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东部也看北京。北京的农业怎么发展,北京的农村建设怎么搞,他们都是很注重的。我们北京很多方面是很先进的,特别是在体制创新这个方面,城乡一体化这个方面,在全国都是很有影响力的。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把农业税废掉了。农业税废掉了以后,村干部工资补贴没着落了,像我们这些地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好办,可是在远郊区,他们没有一定经济基础怎么办?北京市政府财政达到了一千亿,最后市政府做个决定,我们给村干部发补贴,穷村发15万,富村发8.8万。那就是,村干部的补贴由北京市财政来解决了。这个就了不得了,过去农村的行政管理经费是农民集资,靠“三提五统”来提供的,现在不是了,是财政直接来开支了。那就是城乡管理成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北京市这么做不要紧,全国各地都跟着学。上海市财政收入是四千个亿,是北京的四倍。北京村干部给补贴了,那上海也得补。上海怎么补啊?上海一个村补贴25万,是北京市平均水平的一倍。一个比一个高,大城市都这么做起来了。然后中西部地区就来了,中西部地区财政没钱,村干部补贴没着落了怎么办?最后中央开会,温总理主持开国务会议研究,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工资补贴问题,最后统一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那这个谁先带的头啊?就是北京首先通过。我们北京市的一举一动,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特别在农业发展、农村发展方面。再举个例子说,比如说大学生村官,是河北大学一个教授提出来的。提出来没有人响应,因为搞一个大学生过去,谁给他工资啊,这成了一个问题。中西部地区财政上拿不出这个钱来,地方经济又薄弱,没有这个钱。我们北京市先干,先试点,北京市搞起来了,然后大家全搞起来了。大学生村官现在成了一个制度。

所以你看,北京市在农村改革、农村发展和农业建设当中,一个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国。所以我说,都市农业在北京来讲很重要,就这个道理。既然它很重要,大家都在看,因此北京对都市农业的发展就有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走在全国的前面,更要有超前性,而且标准还要高于全国。所以对发展都市农业来讲,北京有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足够的、优质的、鲜货的、精致的农产品,另外一方面,怎么样和大城市相适应,能营造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一个良好的生态,形成一个美好的城市环境,改变这个城市的景观,这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奥运会即将开始的时候,全世界关注北京。关注什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外国人到北京来,生活在北京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当我们在郊区开车往城里走的时候,就远远看到,北京城就是一个大烟缸。有的人说乌烟瘴气笼罩北京城。郊区空气相对好一点。越到近郊区,越到城里,乌烟瘴气越厉害。当我们车开进城里的时候,经常因为堵车开不动,车还在发动着,后面还喷着尾气,燃烧了大量的柴油、汽油,然后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污染。这些问题,都了不得。

怎么改变这个状况?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绿色奥运,我们能绿起来吗?那怎么绿?首先从远郊区、近郊区,慢慢往城里面来绿。市区怎么来装点它?怎么样能减少污染?当然我们花乡的花可以摆到城里面去,可以改变生态,但这种改变是很微弱的。我们可以把汽油的质量改变,让它少喷出来一些尾气,这也是可以做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生态屏障。所以这一点,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近郊区,土地上种什么、怎么种,要跟大城市的需要相适应。

所以说,它是一种现代文明。把这种现代文明融入农业,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内容。当然我们郊区的现代农业内容也很多很多,我下面还要讲,就是北京市对现代农业的要求标准更高,而且更超前。当然,我们北京市也有很多优势,就是说大城市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很多需求,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好的生态,另外一个方面,居民生活水平方面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北京市有很多高档的消费区域,比如朝阳区、海淀区的高档社区,它就要求更高。特别是那些大宾馆,五星级的、超五星级的豪华宾馆,对农产品的要求就格外挑剔。这就是需求。而这些需求确实给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你需要什么都可以,我都生产给你。你需要的越多,我卖的越多。你越是标准要求高,那我的价格就越高,我的农业效益就越高。所以这就是优势。优势在哪里?最主要的优势就是需求,一个是需求多,第二个是需求高。这就给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数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

那么都市农业,具体是一个什么形态,让我们从地域来讲。都市里的村庄,慢慢都成为城市的一个部分。那么从发展思路来讲,就是一方面依附于城市,另外服务于城市,还要服从城市。城市是一个总体规划,有时候依托这个优势,你可以有很多效益。但是有时候你依附于这个城市,还要做牺牲,就这么简单。发展花卉,发展建材,发展流通产业,发展旅游产业,赚了很多市民的钱,但是另外一条,北京市有生态屏障,要把那几千亩地拿出来植树造林,你就要做出牺牲,这叫服从于都市。我们看到,都市农业要依附于都市,另外服务于都市,这都是好的,能给你机遇。另外一方面,要服从于都市,有时候就需要你做出一些牺牲。

北京市从郊区来讲300万人口,但是服务对象不是300万,而是1500万市民。所以我们虽然身在花乡,但是每一个发展项目,都要考虑到面对的是1500万北京市的市民。我觉得要有这么一个眼光来看我们的农业发展、我们的产业发展,来考虑我们的定位、考虑我们结构的调整。这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战略的、全局的眼光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那么,都市农业除了这样一个特点以外,那么它的生产水平、生产质量要求很高,就必须更加注重集约化,栽培要园艺化,基础设施要现代化,操作要机械化、自动化,管理上要高度企业化、社会化,这些都要求很多的现代知识、现代理念和现代技术。

我们讲都市农业目前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一方面要提供无污染的、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另外一个方面,是一定要营造一个与大城市水泥森林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这个非常重要,比如说海淀区把颐和园那一带,变成一个海淀公园。那么近郊区是这样的,远郊区更要注意这样。远郊区一定要把生态营造好,怀柔、延庆、密云这些地方,生态一定要营造好,让人开个车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当然这个距离越近越好。

我们密云县原来的经济发展,制订了一个战略,叫保水富民强县。要把密云水库这个水保住,农民就能富裕起来,县里面经济就能强大起来。这个也挺好的呀,但是江泽民同志去看了以后,他提出来一个意见,就把密云县经济发展的思路改了,改成另外6个字——绿山净水富民。山和水要的是绿和净,说明总书记怎么样呢?重视生态,把生态环境放在最主要的地位。那么有了绿山净水,你发展生产也好,无公害的产品就能卖出去;发展旅游也好,人家才到你这儿来,你才能经济发展起来。那么经济发展首先是农民受益,所以农民有富裕。绿山净水为的是富民。但是把强县去掉了,为什么呢?在总书记看来,农民富裕了,有收入了,赚了钱要纳税,农民纳税了,县财政就强大了,县经济就强了,所以有富民就够了,不用再提强县。所以这体现总书记一个富民为先的理念。我们发展都市农业很重要的,一个是生态理念,一个是富民理念。这么做的目的干什么?就是让农民富起来,增加收入。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都市发展农业以后,要求这些村庄改造。我们既不能像城里一样搞成高楼林立,但也不可能浪费那么多土地,一家一个小庄园,那怎么样呢?这就需要对我们的村庄进行改造、整治。我给大家看的这些,是上海郊区的。上海郊区有它自己的特色,你看墙都是白的,屋顶都是黑的或者是蓝的,它很注重水和绿色的映衬,很注意美化环境。像在苏南这些城市郊区,过去农民住房,他们讲分三个阶段,80年代是草房变瓦房,90年代以后,就是瓦房变楼房,现在叫做别墅化、社区化。别墅化、社区化就不是高楼林立,就是一个个小别墅,做成什么样?有各种各样的图形供选择。所以我觉得,我们城里有钱了,农民有钱了,怎么样营造自己的家园,这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近郊区的家园怎么建,这也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一方面,我们北京的郊区是一个精品农业。一般的农产品我们靠外省市像河北啊山东啊都可以进来。而我们要种精品,卖给高档宾馆,赚更大的钱,这样就需要我们生产更加艺术化,要园艺化生产,要绣花一样来种几亩地。我们的花乡,就是种花,用高科技、用现代技术。我给大家看,比如这个地方种的是木耳,这个木耳长成这个样子,你说产量有多高!这就是精品农业。这是杭州市的一个生产黑木耳的基地。这是无锡的精品农业园区,供游人参观收费。它本身生产的东西也很有价值。我在上海郊区看大棚种桃,桃树种在大棚里面,一年开两次花,结两次果,口感还挺好。精品农业就有观光的价值,有欣赏价值。它不仅美化家园,而且具有旅游价值。像我们花乡,种花是可以销售的,更重要的是游客可以到这来旅游、观赏。花的生长过程可以让你看,可以让你自己来做,可以体验。南昌附近的水产养殖,春天去看油菜花,夏天去看水产养殖,秋天去看丰收,到冬天可以看雪景。

我们讲,都市农业的确有这么多很闪亮的亮点。当然我们都市农业有这么多优势,有这么多的让人非常欣赏的地方,让大家去发展它,有这样一个激情,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但是我们也知道,发展都市农业,也有挑战,也有难度。这个难度是什么呢?城市开发了,污染严重了。对我们来讲,不光是大气污染,还有水污染。高楼大厦多了,光照问题也受影响。对北京来讲,最主要的是水污染。

那么就我们自己来讲,怎么发展大都市农业,首先我们要靠政策,要领会中央重中之重的思想,要贯彻中央重中之重的思想,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各项政策。另外一个方面,对自己要有一个规划,要有一个战略部署。对北京市来讲,要有一个总体规划。我们花乡也要有一个战略规划。我们有限的土地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要好好去规划。

你看,我们北京市一个总体的规划,北京市农业这个规划做得很好,五个发展圈。这就是北京市的规划图,中间那个城市农业区,就在近郊农业区和城市农业区的边上,白的和浅蓝的。这是一种类型。另外我们西北各个山区,是生态涵养区,怀柔、延庆、门头沟、房山这样一个区域,包括密云。我们东南这一片,大兴、通州、顺义、平谷这地方,就是平原农业区。这些地方地势比较平。你看看,城市农业区、近郊农业区、平原农业区、山区农业区,四个圈了。还有一个合作农业区。北京市总体上是一个五大农业圈,五种农业形态。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就是按照总体要求,既兼顾生态,又要兼顾效益。我们是一个生态的农业,但必须也是一个高效的农业。高效的农业,就必须要有特色。我们远郊区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就可以发展有特色。比如平谷,种桃子种了22万亩,是世界第一大桃园,上海基尼斯记录给它拿走了,了不得。春天可以有桃花节,秋天有采摘节,这就是它自己的特点。

另外一个,农业需要加工。花种出来还得加工,要剪修、组合。那么在加工农业这个方面,我们中国应该讲水平还比较低,有的就是粗加工,还到不了深加工、精加工。我举个例子,东三省粮食多得不得了,黑龙江的粮食,现在如果一天一个车皮往外拉,要拉四年半才能拉出来。那这些粮食在那个地方怎么办?就要加工增值,不加工就不行。比如说加工成奶粉之类的。农产品需要加工,我们光生产出来了,如果不加工,也变成不了高效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要想,尤其在我们这个地方,城里需要什么样的,我们加工成什么样的,就非常重要。当然加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变成高效农业。这就是说,我们生产结构调整,主要瞄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特别对大城市郊区来讲,要朝这些方向发展。

另外就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都市农业关键要靠科技,靠科技支撑。一个方面我们要运用科技,我们自己也要创造新的科技;另外一个方面,别人创造的科技成果,我们怎么推广运用,这个很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技,就没有现代农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非常重要。

第五个方面,谁来完成都市农业?靠一家不行,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因此要有企业来运作。所以要培养龙头企业,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像我们种花,一家一户可以,但是一家一户怎么做大?一家一户怎么形成一个产业链?怎么形成联合体?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河北有一个农民,叫范现国,他高中毕业没事干了,跟几个伙伴一合计,说方便面挺紧张,几个人一集资,就生产方便面。他搞了一条生产线,打个牌子叫华龙面,做广告就是华龙面、天天见。到现在已经创业12年了,这个农民不得了了,现在公司总部在朝阳区的一栋大楼里,全国有26个生产基地,一年生产多少方便面?60亿包,一年产值100亿。一个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创办这么一个企业,现在搞到100亿的产业出来,全国有26个生产基地,有很多县给他提供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他就是这么一个农民,搞了这么一个小企业,然后形成产业化,带动了全国农业相关的生产。这个农民现在不得了,当了全国政协委员,去年他又跟统一合资,又上了一个新品种——饮料。搞饮料品,他打了一个牌子,叫金麦郎饮品。现在他要在3—5年时间再打造一个一百亿的金麦郎饮品系列。

那像我们花乡,农民创业创造到什么程度,没有限制的,你有多大的创业智慧,就有多大的创造力,天地就多大,你就可以做成多大。所以说在这个方面,我们要研究,怎么样扶持这些农民创业者。或者现在的企业做强做大,做成中国的一流企业,做成世界的跨国公司。我刚才已经讲了,龙头企业要做强做大,谁去做?谁是龙头企业的主人?那当然就是农民,所以农民要去创业。那么你让农民去创业,让农民把企业越做越大,把经济的规模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高,靠什么?要靠农民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所以有什么样的农民,就有什么样的农业;有什么样的农民,就有什么样的农村。所以农村水平怎么样,农业水平怎么样,关键取决于农民的素质怎么样。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发展现代农业也好,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好,振兴我们花乡的经济也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靠农民创业,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还有一条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的素质提高了,他才有创业的动机,才有创业的能力,才能有创业成功的希望。所以说,培育新型农民非常重要。

怎么培育新型农民?第一,提高文化程度,至少不能有文盲,字要认得,才能看书,才能学习。另外一方面,学了文化还不行,得有技能。要就业,要创业,都要有技能,因此要给农民培训。义务教育、技术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农民学了技能,才能有科技创新,才能有整个事业的创新。那对我们近郊区的农民来讲呢,我们就是市民,市民就要有时代市民的形象,就要有现代市民的素质。因此对近郊的农民来讲,还有一个现代文明教育,也非常重要,得让他懂得怎么样才叫一个真正的现代公民。对农民的现代文明教育,不仅要告诉他我们党的政策方针是什么,还要知道现在作为一个市民,应该是什么样的。总书记讲“八荣八耻”,结合我们本地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有我们自己的形象,有我们自己的一个道德规范。我觉得这些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讲,第七个方面叫培育新型农民。

第八个方面,农业是有风险的,无论是养殖业、种植业都有风险的。大家知道为什么现在猪肉这么紧张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养猪的疫情非常多,一旦发生疫情以后,农民几个月的心血就白费了。所以这样一来,养猪是有风险的。那么种粮食一样有风险,搞农业生产都有自然风险,还有一些人为的风险、市场的风险。那么要让农民减少风险,让他觉得我种这个养这个即使不赚大钱,也不会亏本。这就要有保障,要有保险,所以说要有方方面面的社会化服务。我刚才说过了,美国的农民有2%的人口,但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就占了15%,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常完善。因此在这个面,我们要加强努力,我们各个行业各个产业怎么形成共赢、共享、共同生产发展这样一个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来探索,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防范农业风险。

当然这些农业风险怎么防范,一个是靠集体的力量、靠集体的智慧,另外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现代的手段。比如说保险,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农民财产保险、人身安全保险啊等等。你买个车上保险了,家里财产上保险了,我们种地种庄稼上不上保险啊?也要上。今年国务院已经决定了,养猪实行保险,保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补贴,建立保险体系了。大病医疗等等方面给保险了,养老给保险了,那么农产品也需要保险。比如大兴的西瓜给保险了,就是我们大兴西瓜受灾了,人保公司给我们瓜农理赔,大兴的瓜农非常高兴,给人保公司送锦旗。所以说,我们大家不要忘了,搞农业是有风险的,要减少这个风险,要建立保障体制理。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我就给大家讲这么一些看法。

(报告人系中央党校研究室助理巡视员,“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报告时间为2007年11月份)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08/0527/5028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