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社会

傅华:树立“区域发展”理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8年08月01日 10:52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我们西城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总的精神是要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北京市最高,乃至于全国最高。我们要努力走在首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前列。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有个大的提升,我们的城市形象、环境魅力要有大的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要有大的提升。我总结,在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或者叫主题词。

第一个主题词是和谐文化。所谓的和谐文化就是一种追求和谐、崇尚和谐的价值和精神。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涵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时代精神。这是我们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起点。

第二个主题词是人文奥运。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运动会,有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我认为最见功力的是人文奥运。所谓人文奥运就是我们要通过举办这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弘扬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魅力,展示北京作为伟大古都的形象,展示我们现在北京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进而借奥运会促进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因此好多人认为,奥运会西城没有场馆,跟西城的关系不大,只有五个训练场馆和几个媒体开放区。实际不然,西城区是我们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北京重要的旅游风貌区,是我们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在人文奥运这个理念实现过程中,西城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提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提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口号,就是从人文奥运这个角度,从改变人的生活习惯、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这个角度来践行我们人文奥运的理念。

第三个主题词是文明城区、高品质的全国文明城区。2005年我们已经代表首都跨国了全国文明城区的行列,但是我们自己也非常清醒,深深感到按照国际标准,按照中央文明办的要求,在城市管理等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差距。怎样按照中央文明办提出的“七大环境”来精心打磨我们城市的每一个细部和细节,按照人文化、精致化、国际化、数字化的要求,发扬首都精神、首善意识、首创精神来建设高品质的文明城区,这也是我们西城人一个重要的使命。

三个主题词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以文化育文明,这是我们总结出来的一个口号,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昨天我刚刚参加了西城区群众文化工作会议,会上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文化概念广得不得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统统都包含在文化的概念当中。根据有的解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都是文化。群众文化工作者乐了,我们的权利因此而增大了,所有的工作都归我管。后来我在谈感想的时候对文化的概念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思考。现在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莫衷一是,总共有370多种关于文化的概念。最后研究文化的人没有一个不从文化的概念、界定、理清开始,列举种种关于文化的说法,最后专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跟自己论述的题目最贴近的,然后认为这个概念是准确的。有的人说,歌舞是一种文化;有的人说旧家具是一种文化;有的人说哲学思想是一种文化,说的都不是一件东西,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当文化学者讨论文化的时候,他们讨论的不是一件事情,但是我认为中间还是有共同点的。按照定义的方法,所有东西的共同点就可以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凸显出来,很多东西叠加在一起,共同的投影就是它的定义。如果定义不能涵盖所有的对象,这个定义是残缺不全的。所以我认为在文化的定义当中,没有所谓的制度文化、风俗文化这些说法,文化就其本质是一种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价值和情感。好象比较玄虚,有的人问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观,实际上很简单,你认为什么东西值得你去做,什么东西不值得你去做,这就是价值观;什么东西是真善美,什么东西是假丑恶,这就是价值观。还有一种是情感,有时候我们听到一则故事,看到一幅景象,眼泪止不住就流下来,就被感动;但是有的人由于不处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上,他在那儿傻笑,这就是感情的文化不同,就是感情哲学或者叫做情感哲学。所以我认为,文化就其本质来讲是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哲学。

我们为什么把文学艺术称作文化,因为文学艺术借助文字、线条、动作来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什么把哲学和宗教看作是文化,因为它们从某一个角度解释了人为什么活着,人的最终归属。为什么把风俗制度称作文化,因为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规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为什么又把物质的东西、器皿、文物物质环境称作文化,因为它们身上蕴含着人类的价值情感,它反映着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我认为在文化界定的过程当中,我们事实上是把文化的载体称作为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价值和情感,文化不能自己走上来说话,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和形式来表达。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制度、风俗,我们的物质环境等等,由虚而实,由精神世界而物质世界,我们的定义只要从这个层面来诠释文化的时候,所有关于文化的定义就一目了然了。就像我们在说音乐的时候,音乐是从乐器当中传出来的,但是我们不能把钢琴、胡琴说成是音乐,其实它是乐器,传出来非常悦耳、美妙的声音是音乐。我们现在对文化的定义就是把知识分子和知识弄混淆了,把文化载体和文化本身弄混淆了,因此我们出现了种种文化,文化成了百科全书,就没法儿研究了。我们研究所有的东西都是文化,吃饭有吃饭的文化,喝茶有喝茶的文化,睡觉也睡觉的文化,让我们找不到文化的核心。

从文化的定义出发,我认为建设先进文化就是要培养一种积极的价值情感,那种催人奋发向上的、让人充满正气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那种追求和谐、崇尚和谐的精神这就是和谐文化。我们群众文化搞那么多的文化活动,载歌载舞,有图书馆、社区教育学校、文化馆,实际上我们都是把它简略了,他们是用来培育一种积极的价值、培育一种善良的情感、塑造一种积极心态的一种文化活动、文化载体,而不是文化自身。

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培育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这个任务非常重。我们在总结社会之所以不和谐的时候,列举出种种的因素,有东西部的差别,有城乡差别,有不同收入阶层的差别等等。在社会当中出现种种矛盾,我们也追根溯源,有医疗方面的,有就业方面的,有拆迁方面的,有权益保护方面的等等。作为我们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城区,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上、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上应该抓住哪些重点?我觉得应该充分认识首都体制的特征,有的放矢、有重点地来构建我们的和谐文化,来推动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认为首先要树立一种区域发展的概念。西城区发展到今天,应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同时我认为西城区也到了一个区域发展的新时期。什么是区域发展?看看我们的产出结构就知道了,西城区现在应该说经济发展社会很高,去年8月份我们的三级税收突破了1000亿,到年底是1146亿,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天津市、两个重庆市、七个海南省的数字。当然这种产出来自于哪里?是我们西城区自然投资、自己管理的企业产出来这么多吗?我们只要看一下结构就知道了,我们曾经做过前一百名的排名。排名前一百位的西城区的纳税大户,西城区仅占两名,这两名纳税总额占前一百位的百分之一二,所以我们西城区自己的产出微乎其微,绝大部分来自于区域、驻区的中央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等。我们再看看资产结构,资产普查的时候我们西城区总资产是11.03万亿,这个数字比海淀、朝阳加起来还要大一倍,但是这项资产是怎么形成的?后来我们通过分析看到,这些资产95.9%是中央资产,我们还没有细算市属资产、民营资产、外资资产,如果统统加进去,我们西城区的资产又是一个小零头。看看我们的城市管理,西城区要建设成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应该说现在高楼林立非常气派,马路非常宽阔,城市设施也非常健全,但是构成这些城市景观的城市部件70%不是我们西城区的,一个井盖、一个管道都可能不是西城区的。因此我们西城区要充分认识到这种首都体制的特点,不能关起门来按照传统的思路自娱自乐,就大力扶持自己投资的国有企业,应该把眼界放得更宽,创造更加优美优越的环境,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增加驻区单位的成长性,推动驻区单位成长,这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区域全面发展的一个根本思路。

现在我们区域的概念在逐步形成,包括我们搞了金融论坛、西城论坛等等。我们西单有西单商会,金融街有金融街的商会,我们注意跟大单位进行沟通联系,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把握他们的信息。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刚刚开始。我们很多大楼建起来之后,区里的领导不知道它是哪一家的,这里装的什么东西,有哪些人在里面忙忙碌碌,搞不清楚。我们就像一个楼道家委会,在管理上像一个小的社区,人家把物业费交了,我们就去浇花、锄草、栽树、扫楼道,对这里进进出出的红男绿女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背景,不知道他们手中掌握什么资源,不知道他们能作出多大的贡献。实现区域发展的概念不仅仅是能够借人家的会议室免费开几次会,能借几个著名的演员到这儿来为群众唱几首歌,这是浅层次的而且是不能长久的,这种共享实际上是建立在搭便车、占便宜的心理基础上的。交朋友也是这样,不能互利、不能共同发展的朋友是交不长的。只想占便宜、给自己省几分钱,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因此我们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地区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上,是建立在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驻区单位快速发展的目标上,把握他们资源禀赋、把握更多的信息需求,也要把握我们之间的发展机会、合作机遇。因为不接触很多东西都不清楚,到底我们在一起能干什么,到底我们驻区的企业、驻区的中央单位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这方面的调研还非常少,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机制,沟通机制;和发展平台,互利共盈的发展平台。现在总书记号召我们共建共享、共享共建,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区域发展就是要着眼于地区各种资源的共享,各种机遇、机会的共享,从而使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这是我讲的重视区域发展方面。

 

第二,要重视社区建设。社区是一个舶来品,是个舶来的概念,是共同体的概念,是一个居住的共同体、生活的共同体、价值的共同体。在西方有些国家社区就是个基层政府,一个教堂就是一个社区,大家在那里一起做礼拜,能提供自我的管理和服务。那么中国的社区现在还远远没有发育成熟。我们把居委会的牌子一翻,变成社区居委会。上海把居委会牌子一翻,变成社区街道。但社区所应具有的内涵本质我们还远远没有获得。我曾经参加过研讨会,做过发言专门谈邻里意识。零点公司做过调查问年轻人,有没有朋友,因为这个社会大家还挺重视交朋友的,98.9%的人都回答有交朋友,但是问是朋友同时又是邻居的有多少人?回答的只有1.2%,说明邻居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视野里变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淡,仅仅从居住的距离上靠得比较近,从心理上、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了。重庆去年在抓一户一表的时候,有一户人家的门老也打不开,以为是出差了,等了几天也没有回来。最后就问邻居,邻居说从来不见过这户人家的人进出,然后就把撬锁的人叫过来发现了一具白骨,这个老者已经去世了五年没有人知道。无独有偶,广州也有一个区,有个下岗工人去世三年,也是一具白骨躺在床上,无人知晓。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人们越来越忙,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有个短信说,现在人重视关系而不重视关心、不重视关怀,更准确地说我们彼此之间的关怀、关爱、关心越来越少。社区为什么不能发育,彼此之间的关爱为什么越来越少,邻里意识为什么不能弘扬起来,我认为可能有很多原因。大城市不像农村那样,农村是熟人社会,城市是陌生人社会,生活在水泥丛林当中寄生着一些互不相似的生物。农村是熟人社会,大家十里八乡的都认识,农村的小孩肯定走不丢,晚上不回来吃饭、不回来睡觉家长也不会担心,要是城里的话家长肯定急死了,赶紧发寻人启示。城市为什么变得这么陌生,社区为什么发育不起来,我认为跟社区的服务能力有关系。就是在社区里很单调,除了睡觉没有什么事可做,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回去之后累得一塌糊涂,洗了澡赶紧上床,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就要起来,赶紧上班。社区在节假日也干不了什么事情,跟自己的服务能力有关系。所以现在建设社区我认为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要增强社区的服务能力。我们的卫生资源要向社区延伸,我们的教育资源要向社区延伸。现在我们每个街道都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4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楼门院都有服务队,这就是加大社区的服务能力。每一个街道都腾出了一定的空间兴办了社区教育学校,让那些老年人、小孩和有需求的人能在社区这个平台上学习知识、加深交流。人就是这样,没有交流怎么可能有感情,没有感情怎么可能形成一个共同体。别看社区的老太太在马路边、拿扇子、拿红绸载歌载舞,有时候年轻人看着可能不是很顺眼,但就起到了一种交流沟通的作用,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社区没有老人,这个社区就变得死一般的沉静,有了老人之后就有了生机。所以老人和小孩是社区和谐的重要力量。当然我们说的社区和谐不仅仅局限于这两个范例,只要把社区的服务能力提升,大家见面的机会多了,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打招呼,彼此递个笑脸,彼此传递一些信息,彼此就建立了感情,我们社区的共同价值因此就建立起来了。

第二,要发育社区文化。我刚才讲老大爷下棋、老大妈跳舞就是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区精神,都有自己的标志,都有自己的口号。这个口号仅仅在我们机关的文件上是不行的,必须大力传播。这种文化精神要寻找能够表达它的载体。如果没有载体表达它,这个文化就成了一句空的口号,不能发挥任何作用。我们现在有152个社区,有17946的楼门院,怎么把这1万多个楼门院、100多个社区、7个街道,都通过文化这个最富有感染力、最能够表达情感的交流介质利用起来,这是我们宣传工作者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第三,作为核心城区要更多地关爱老区。我指的老区不是革命老区,而是老城区,也就是我们讲的文物保护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北京第一批公布的25片绿色风貌保护区,我们西城区有12.5片,总面积占了总保护面积的48%左右。最早的一片就是西四北一至八条,最早的砖塔胡同也在我们西城区。一至八条是从元到现在一脉延伸下来的。最大的一片保护区是什刹海历史风貌保护区。什刹海是我们现在居住的历史源头,最早的源头要到燕国的遗址。北京作为一个全国政治中心是从元大都开始的,元大都就是选择了什刹海作为规划原点而建设起来的。我们讲北京市伟大的都城,起点就是什刹海,起点就是我们西城。当年郭守敬他们踏勘了北京所有的水系,在京中都的东北郊选择了一片风水保底,在那里建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元大都。所以北京的文化就是从六百水系向四周蔓延的,我们的建筑也是沿着六海而建造起来的。整个北京是以六海为轴心的,当年太平湖没填的时候,什刹海正好是旧北京城的半径,东西半径、南北半径都差不多。所以西城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在北京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凝聚着北京人的共同记忆,这是珍贵的城市记忆。所以我讲城市有三个,一眼看三个城市,一个是我们所看到的城市,一个是我们规划中的城市,一个是我们记忆中的城市。这三个城市都能增加我们的认同感,都能促进我们的地区和谐、社区和谐。我们西交民巷胡同搞了一个西交民巷的历史文化展,我看过很受感动。他们把西交民巷里产生的名人、所发生的大事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人感觉到西交民巷是一个不寻常的胡同,在这里出过很多大人物,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让现在居住在西交民巷的人感觉到这是一片热土,这是一片有光荣文化传统的土地。共同的记忆让我们的社区居民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横向联系。

我们搞宣传、搞文化的要善于利用资源,搞一个规划给大家一讲,让大家看到明天,这样就能够构建一种共同愿景,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你去看今天的变化,看金融街,看亦庄开发区,看CBD,看中关村,也能让人产生自豪感,现实的变化也能产生自豪感。看我们历史中的城市,看我们记忆中的城市,也能让人产生一种荣誉感、凝聚力。三个城市、三种资源都能让我们增加认同、增进交流,使我们城市的社区能够变得更加有凝聚力。

现在历史风貌保护区里面很住着20多万人,大概还有300多万平米的建筑平方,跟金融街写字楼的面积几乎相等。住在这里面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准、生活环境跟住在金融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人相比,要差得很远。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他们的房子是百年老房,很多漏风、漏雨,没有户厕。到寒冬腊月,大老爷、老奶奶都要走一两百米到公厕排队。我们现在讲和谐共建,他们生活在另外一个文明水平的环境里,我们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还没有充分地惠及到他们。我不是说没惠及到他们,只是还不充分,我们现在要破解很多难题,就是要把文物保护、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这三者的关系要理顺。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保护文物、保护历史风貌保护区,还是一味地保护老房子、旧房子,这个问题如果说在前几年我们还没有想清楚,专家议论还比较多的话,我觉得现在和谐社会的口号已经叫响,新的五年已经启程,我们有这个责任来破解这个难题。如果这个难题再不解决的话,可能会形成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其他问题。这是考验我们区委、区政府的智慧和能力的问题。

专家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我认为有一些专家的学问是建立在对片面真理的追求上的,我研究这个肯定要保留更多的标本,来满足我的学术兴趣,来推动我的学术朝前发展。我说得难听一点,搞医的、搞解剖的,见到一具尸体肯定乐不可支,因为很难得,他可以通夜不睡,到河里捞起来,把他珍藏起来,因为他找到了可供自己实验解剖的标本了。但是尸体是没有用的,特别是那些无名尸,经过公安部认定以后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我们从古代留下来的老房子究竟能留多远、能留多久?是那些快变成粉末状的、饼状的、豆腐渣状的残垣断壁重要,还是我们生活在现在社会当中的人重要?我觉得政府应该有制度。专家可以从他的角度提出片面的观点,但是政府必须公平公正地来加以选择,提出能够满足广大老百姓生存需求的发展战略。

第二,对文物的保护自身也要研究。我们现在总是强调一个文物、一个文物的保护,但是没有研究文物生成的规律、文物继承的规律。这个东西非常好要把它保住,那个东西也非常好要把它保住,一处一处地保,一个一个地保,保得我们自己很疲劳,经费掏得很多。但是这个东西能保多久?保不了多久,都是砖石结构的,挡不住风,避不住雨,过几十年、上百年自然就倒塌了,自然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应该研究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方法。你要研究文物之所以成为文物的规律,文化表达了什么,为什么是文物?又蕴含着哪些深刻的文化元素?有哪些载体、哪些符号来表达这些元素?如果不研究这个,我们文物永远都保不住。只有懂得这个规律,文物之所以形成,文物承载了什么文化意义,这些意义通过什么符号、什么载体来承载的,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文物、保护文物。我再打一个比方,就像外科医生一样,积水潭医院在国际上都很有名,跌打损伤到那里就能治好,为什么?他懂得肢体衔接的规律、骨骼生长的规律、血脉相连的规律。如果一个人已经遭遇车祸变成残废了,他不了解这些规律,不去进行截肢,不去进行科学的医疗,而是一味地捆绑,就这么发展,天天让他喝鸡汤行吗?我觉得不行,这个人的手肯定会烂掉的。正因为了解了骨骼生长的机理,血脉相连的机理,才能使断了的胳膊再接上去,坏了的胳膊可以再植。我们文物不是这样,文物坏了就坏了,倒了就倒了,一直就用捆绑式的方式让它天天喝鸡汤。喝鸡汤也没有用,它的胳膊也烂掉了,也变成残疾人。人类传播的规律也是这样,我们不是指望我们自己或者父辈、祖辈活一千岁,成为文物,而希望我们的子孙能够长得像自己,子孙更聪明,能继承家业、传承家风、给社会做贡献。如果按照现在保护文物的方法,就不要生孩子,就把老人从90岁延续到100岁,100岁延续到1000岁,这是不可能的。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文物保护。

西方跟中国不一样,西方建筑理念、所采用的材料等等跟我们不一样。同样一个城市,北京、巴黎就不一样,巴黎每一平方公里的容积率是北京的7倍,为什么?北京是个平面城市,没有地上空间,没有地下空间,完全是小农经济时代那种经济社会所决定的这种建筑文化。巴黎从几百年前它的下水道、地下管线就可以开汽车、开卡车,有地上巴黎,还有地下巴黎,城市设施非常完整,非常科学。而且它的房子都是用很坚固的石头垒成的,而且建筑的理念是一种精品的理念。不像我们这种四合院,几天就可以建起来,工期超过一个月就不得了了。我们当成文物的那些教堂,圣彼得教堂、米兰教堂,都是二百年到五百年不等。圣彼得教堂我去参观过三次,几代艺术家都在完成一个细部而不能看到它竣工,罗马教皇集天下的人力物力就在打造这么一个艺术精品。圣彼得教堂是拜占廷的建筑,穹隆给人一种灵魂上升的感觉,壁画都精致得不得了,很多艺术精品不是我们现在可以卷起来、放起来、画在布上、画在纸上的那种画,而是壁画,用不同颜色的玻璃镶嵌的,特别精致。而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形态、观念,就讲究万象更新,过一年就要有一个新气象,老子的房子儿子是不能在里面结婚的。特别是农村地区,拼命地挣钱,挣钱干什么?给儿子娶媳妇儿,娶完媳妇儿再挣钱,给孙子盖房子娶媳妇儿。城市也是这样。所以这种文化理念不同。我们要研究中国文物保护的特点和规律,要善于发现文物之所以成为文物的内在理由,要研究文物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文化元素,找到表达这些元素的载体和符号。

我那天到什刹海研究会调研,什刹海研究会研究了很多的掌故,研究了单个的史料,我说那些非常重要。我给你们出一个题目,你们研究一下什刹海文化,用十句话把什刹海文化表达出来,然后再找出一百个能够体现什刹海文化的元素,每个元素再找十个载体能表达它。我说,这样你们的研究就成为一门学问了,他们说这个很有意义,但是非常难。我说当然非常难,要有高度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单是一个一个地研究看不到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不能看到它的未来趋势,不能看到内在的整体规律,很零乱。所以我提出来要研究什刹海群,什刹海群就是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抽象什刹海发生、发展、传承的规律。

 

一个要研究人和文物、历史风貌期的关系,另一个研究文物、历史风貌传承的规律,就是加快我们历史风貌区有机更新的速度,不能让我们那么多的老百姓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下去。政府要尽快地想办法,要加大投入,智力投入、财力投入、物力投入,要争取在不是很长的时间内使我们历史风貌保护区,也就是我讲的老区要有根本性的改善。所以,我认为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的核心区,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当中要认清首都体制的特点,要结合自身的现状,要从地区发展、社区建设、老区有机更新这些角度来加以推进。

具体到宣传思想工作来看,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先进文化的过程当中,特别要注重大宣传理念的树立。这个大宣传理念,我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经说过,我今天想在这里跟大家重提一下。我们老以为宣传工作就是宣传部的一班人在干,宣传工作就是写写报告、歌颂歌颂成就、宣传好人好事,这是窄化了我们宣传工作的视野,不利于发挥我们宣传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当中的重要作用。大宣传第一个要义,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每个人都是宣传工作者,都是宣传部长。宣传部就是整体的规划、整体的组织、整体的协调。如果仅仅靠我们这么六七十个人,能不能把八十万人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好,我是不太相信的,我们的能力够不到,而且规律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每个人都是宣传工作者,每个人都承担着弘扬先进文化、弘扬和谐文化的任务。实际上我认为在一切领域如果不懂得宣传思想工作,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形成真正的权威、真正的威信。用权利很容易,但是形成威信很难。威信就是要靠你用大道理、小道理去说服人、去感染人、去沟通人,让大家从心底里明白这个道理,佩服你这个人。

第二个层面,每一件事当中都蕴含着宣传思想的工作。不要以为我们好象搞中心组学习、搞新闻报道、搞精神文明建、搞群众文化活动是宣传思想工作,这当然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更深层次的宣传思想工作是蕴含在我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你制定规划、制定政策、制定措施来推动地区的发展,这里面就蕴含着你的价值、你的情感。一个好的规划能使整个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个坏的规划有可能只考虑到开发人的利益,能使大量住在平房区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现在我们城市改造的过程中这种例子非常多,但是西城区这种现象不突出,偶尔也有。给了我三万块钱,但是在哪儿也买不到房子。从原有的房子搬出来后,不能让全家住到新房子去,因为钱不够。另外离开了原来的生存环境,谋生的手段失去了,这种情况非常多。

刚才讲到社会不和谐,矛盾日益凸显,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们在制定政策、制定规划、制定措施、采取行动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关系缺少一种均衡机制,这种利益缺少一种均衡机制,老是一边搞。在过去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都是倒向贫苦的老百姓、工人阶级,后来等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城市工业区、开发区到处开花的时候,好象新富阶层、开发商阶层的话语权要比普通老百姓大。很多经济学家都被房地产商收买,那种民间的研究所研究来研究去,说国家要投资房地产,实际上都是经济学家来影响政府的,为什么这么说?他知道不应该这么做,但是他拿了人家钱了。还有我们很多记者也是这样,去采访英雄人物、采访新富阶层,都是瞄准了这些大款,张大嘴巴给他胡说八道。房地产为什么这么热?城市开发为什么有的地方变成畸形了?就是由于我们房地产商跟经济学家和我们的记者甚至我们的官员勾结起来了,所以我们老百姓、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证。

现在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已经及时地采取措施纠正这个问题。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来的。所以,宣传思想工作要是我们日日提科学发展观、天天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你听得进去吗?这些理念必须在政府所制定的每一项政策当中,在规划制定政策、在办实事儿、搞重点工程的时候,这里面就蕴含着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第三,就是要区域宣传。刚才我已经讲了区域发展的概念,西城区的经济发展显示着区域化的特征,那么精神文化的发展是不是也是区域化的特征?一样。那天我们开区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的会,我就跟他们讲,我说我们宣传部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科学理论来夯实我们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西城区80万人,我夯实了也只能夯实30万,还有50万是你们的活儿。这50万人,他们对西城了解多少?对西城的发展目标、西城所应该具有的精神面貌了解多少?我说可能了解得非常少。因此,我们宣传思想工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线上、条上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不是说我这个宣传部长要把西城区的各个单位统统管起来,不是这样,应该加强沟通,加强交流,我们要主动服务,主动介入。一说文明城区,是我们区委区政府的文明城区吧?不是,是80万人的文明城区,包含了中南海,包含了众多的党政军重要机构。我刚才讲和谐社会面积多大?31.66平方公里,少一寸都不行。这些概念都是区域化的概念。

因此,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也要着力于区域的理念,加以推动,加以发展。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机制了,像文明城区建设委员会的机制,就是要把中央驻区单位、部队、驻区的大型企业等等都动员起来。我们文联的机制也要把驻区的文曲艺术家号召起来,能够参与我们西城全国文明城区的共建工程。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筹备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本人已经被任命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党组书记了,又多了一个职务。这就是要把驻区,不仅仅是驻区,就是把那些住在西城、关心西城、工作在西城的社会科学资源利用起来。我们经常是富饶的贫困,我老讲这句话。有一本书叫《富饶的贫困》,讲贵州山区的少数民族,因为当地的资源非常丰富,应该说非常富饶,因为少数民族不知道开发利用,所以长期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我们西城在宣传思想领域能不能形成这种富饶的贫困?资源很丰富,但是不知道创造一种机制、构建一个平台来加以巧妙的利用。最后我们中心组学习天天找人,抓耳挠腮,开个研讨会也是打电话,你在他不在的。实际上我们就是要构建一种机制,搭建一个平台,把资源结合起来,然后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筹划、统一推动下加以有效地利用。我说这就是区域的宣传利用,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否则的话,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交给西城区的任务我们没法去完成。你建和谐社会,他不知道;你建文明城区,他不参与;你要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他连听都没听到。我们全区的80万双手共建美好家园,80万人众志成城、团结向前,怎么能形成合力?不宣传很难。

第四,双向的宣传。我们过去重视理论,重视传播科学理论,这是对的,这一点都不能放松。科学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及时地传播、有效地传播。另外,我们还要传播、宣传我们地区发展的成就,传播我们区委区政府新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这个都没有错的。但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文化,我们要使我们的宣传机器变成双向的,要更加注重了解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更加注意畅达社情民意。老百姓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宣传工作不去反映,让他们去上访。现在上访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央、市委、区委都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在研究怎么调处和缓解,要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应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为什么?老百姓处于低层、基层、底层,他们的话语权或多或少地被所处的环境削弱了,有时候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只能三番五次到政府去上访。他来上访,说明他对政府还有一份信任,他如果不上访了,我觉得问题可能更严重。当然,我们把问题化解了,他不上访了,那就没有问题了。如果是问题没有解决,他不通过上访的渠道来诉求,那就有问题了。我觉得上访渠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但是我们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更应该注重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的基本诉求,要去研究这些问题,给党委、政府提供决策的参考,这才能发挥我们宣传部作为党委的参谋部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进程中,我们宣传部门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树立大宣传的理念,人人都是宣传干部,事事都包含着宣传工作,要树立区域宣传的理  念,要大力地反映老百姓的呼声和诉求。我觉得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宣传工作才是传播和谐文化的主渠道,才能发挥我们宣传工作应有的作用。

(报告人系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08/0801/5044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