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张国庆:解读巴以加沙冲突

2009年05月18日 10:55

 

(本稿为速记实录,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以色列空袭加沙的原因

最近,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空袭造成数千人的伤亡,堪称是几十年来巴勒斯坦受到的最大损失,这件事情引起了整个地区的动荡,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谈谈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以色列和哈马斯这次冲突是有原因的。我们知道,2008年年中双方曾经有过谅解,达成了暂时停火协议,但好景不长。因为停火期截至12月19日,但那一天之后哈马斯不再续签了,此后以色列多次遭到哈马斯的火箭袭击。虽然没有太多人员伤亡,但是给以色列的南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民的生活、安全受到威胁。以色列就以此为借口直接发动了这次袭击。

为什么空袭发生在年关的时候?其实它也是有背景的。

一个背景是以色列大选快到了。最近这些年,以色列大选有一个特点,当选的政党包括总理,都是鹰派人物,就是说谁在战争面前能够不屈不挠、态度强硬,那他很可能就更容易被选中。比如说沙龙等人都是以好战强悍而著称的。原因很简单,大家知道以色列这个国家比较特殊,它是一个在战乱中成长起来的国家。在二战的期间,犹太人受到了严重的迫害和屠杀,居无定所。1948年建国以后,以色列打了五次中东战争,可以说大概十年左右就有一次战争。所以,基本上这个国家习惯了战争状态,不安全感特别强。因为周围都是阿拉伯人,他们与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宿怨。旁边还有巴勒斯坦这个想独立的国家,因而对于他们来说到处都是敌人。以色列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以色列军事发展非常快。以色列是有核国家,它的常规军事力量也是很先进强大的,这么一个小国家很早就有核了,就是为了图安全。

第二,以色列是世界上情报系统最健全的国家之一。摩萨德——世界三大情报机构之一,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俄罗斯克格勃(KGB)并驾齐驱。

第三,以色列经济很发达,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强大的经济,才有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第四,以色列在外交上很活跃,特别体现在跟大国的关系上,尤其与美国关系密切。以色列或者犹太人集团,在美国的游说力量特别强大。据统计,现在美国大概一半左右的游说资金来源于犹太人集团。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每次美国国会在讨论有关以色列的问题时,就会出现一边倒的态度,绝大多数议员倾向于以色列,倾向于犹太人,而很少有批评的人,这显示出以色列或者犹太人在美国政治社会中有着巨大的能量。一是以色列出得起钱,二是在于他们的长期经营。以色列有一句老话是,交朋友要长期交,要进行价值投资。以色列人把它用在生活中,对美国的一些政治人物、一些有潜力的人进行长期投资,在这些人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投资,进行感情培养,提供帮助,形成长期的好朋友关系,等到他们成为国会议员,成为州长,成为内阁成员后,自然就很可能站在以色列一边。

由于这四个特点,你会发现以色列在中东问题上腰杆比较硬。你想,经济强、情报强、军事强,还有美国这个世界老大支持着,所以以色列在很多问题上都是我行我素的,像前些年的沙龙政府,无论国际社会怎么反对,它总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安全感促使以色列产生了很多强悍的领导人,无论是谁在未来要想当选以色列领导人必须有强势的态度。所以这次以色列对哈马斯动武,其实很大的原因就是国内的政治驱动。

还有一个驱动来自于民间。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哈马斯和以色列冲突不断,虽然只停火了半年,但是12月11号以后还是打了很多的火箭炮。这种情况下造成以色列社会的不安,引起很多民众的不满,认为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有所反应。如果政府你还坐视不理,下届政府人们就不会选择你。所以从选举的角度说,无论谁想上台,都必须对民众有一个交代,表明自己保护以色列人的态度。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美国大选。我们知道,1月20号奥巴马就上台了,而奥巴马在2008年夏天几次去以色列的时候,表态过要站在以色列朋友一边,保护以色列的安全。以色列人对此非常在意,当然很多人也担心这是奥巴马选举的策略。因为从选举角度来说,奥巴马肯定不会得罪犹太人,但以色列也担心,奥巴马上台之后会不会调整中东政策。

于是,以色列就在奥巴马上台之前先试探一下,看看他的态度。如果奥巴马不反对,那么既成事实了,等他上台后在此基础上,再帮助我维护我的和平,维护我的利益,在国际社会上支持我。所以,以色列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期,正值美国新旧交替,布什政府也不会出来过多搅局,而且布什政府一贯站在以色列这边;奥巴马方面比较低调。大家看奥巴马特别的有意思。前段时间,在美国金融危机问题上,奥巴马的表态很明确的,早早拿出自己的想法。但对于这次巴以冲突,奥巴马却很低调,他说这件事情美国只能有一个声音,也就是布什总统的声音,它是布什总统的事情,他不会做表态。这说明什么?说明有微妙心态在里面。一方面,奥巴马此前有一系列的表态,在那些表态之后,他不宜于对以色列进行过多的指责;另一方面,奥巴马很快要上台,在上台之前,其实他在勾画他的政治蓝图和外交蓝图,在这个外交蓝图中中东问题肯定是一个大事情。他要把中东整块集成讨论,因为中东不仅有巴以冲突,还有伊拉克战争,还有伊朗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使他需要全盘来考虑中东和西亚这个大棋局。他对此有自己的想法,他并不想在上任之前就把想法抛出来。他也想留点悬念,留点余地。布什政府比较倾向以色列,而奥巴马又不想过多表态,这就是以色列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

国内外政治气候再加上以色列自身的安全考虑。因此,以色列觉得现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比较动荡,必须在中东重新树立威信。在提到这场冲突之时,我们要提到另一场冲突,就是两年前的以色列和黎巴嫩冲突。当时以色列进入黎巴嫩,打击黎巴嫩真主党,但那场冲突应该说是以以色列失败而尴尬收场。以色列没有达到目的,它原本的设想是要解救人质并捣毁黎巴嫩真主党。但事实上什么目的都没有达到,而且死伤不少,虽然那场战争只有34天,却给以色列留下一个很大的伤疤。首先,以色列觉得很没有面子,因为过去的几场中东战争以色列都是获胜的,把阿拉伯世界打得一塌糊涂,树立起自己认为的地区霸权。以黎冲突却使以色列没有颜面,让别人觉得它未必有想象中的强大。以色列很担心这件事的影响,所以以色列不允许有更多的失败,那么在黎巴嫩的失败是一个很大的阴影,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打击哈马斯,重新树立起威信,形成战争上的优势,这是以色列需要达到的目的。

还有一个是策略调整问题,这次冲突和上次打黎巴嫩不一样。上次打黎巴嫩,以色列一是目标很高,要捣毁黎巴嫩真主党,但黎巴嫩真主党在军事能力等各方面比哈马斯强大,所以以色列当时锁定的目标太大了,没想到造成激烈抵抗,损失很大。二是地面部队贸然进入黎巴嫩,没有想到自身在地面不占优势,因为黎巴嫩真主党毕竟对地形比较熟悉,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而以色列孤军深入,实际上受到很多的牵制,导致那场战争打的并不轻松。这次以色列调整了策略,先进行空袭。因为空袭对于它来说安全系数比较大,毕竟哈马斯的防空力量不强,而且造成以色列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时,这次以色列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在反导弹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提前进行防御,使哈马斯的导弹没有产生太大威胁。

 

美国及国际社会在巴以冲突中的态度

现在,对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我们觉得国际社会现在接受不了一个新的巴以冲突了,这是为什么?

第一个是经济心理背景。席卷整个全世界的金融风暴,已经让全世界主要国家都受到巨大的影响。物质决定意识。当人们连生活都受到影响时,其实大家就没有闲心管那么多闲事了,也就不愿意更多的乱局出现了。

第二个是外交心理背景。从“9·11”到现在这七年里,世界处在不平静的状态里,“9·11”、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科索沃问题,还有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冲突,以及其他像印巴冲突、泰国乱局、希腊乱局、非洲政变。而巴以好不容易经过国际社会的斡旋,这一两年平静了一点,如果又变成一个爆发点,对世界的安全形势影响会非常大。中东地区就没有消停的地方,咱们看中东现在是巴以在冲突,土耳其连环爆炸,伊拉克战争没有打完,伊朗核问题在那里放着,索马里海盗,然后油价在下跌,沙特这些国家收入缩水也很不满。这种情况下,巴以冲突对中东地区不啻是雪上加霜。

第三个原因从美国角度说,我们讲过,以色列想在美国总统新旧交替的时候试探美国的态度,但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会有其具体的考虑,首先他要把本国国民经济搞上去,因为经济搞不上去,奥巴马就不可能连任。所以奥巴马肯定要把精力放在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才是他的重头戏,而且奥巴马最近的一些动作也表露了他在外交上的想法,有两件事情很说明问题。第一件事情,竞选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确提出了从伊拉克撤军,把重点放在阿富汗。因为他觉得,世界最大的威胁是恐怖主义,而不是伊拉克,所以他想从伊拉克平静退出,然后把重点放在阿富汗,对塔利班穷追不舍,特别是对基地组织狠狠打击。第二件事是他选择曾经的竞争对手希拉里为国务卿,表面上看是奥巴马为了党内团结,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出于外交考虑。因为大家知道,希拉里是一个比较强的政治家,她出访过80多个国家,这连一般的领导人都做不到。而且她做第一夫人时,任参议员时,掌握很多人脉,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包括在中东地区,她的人缘也不错。奥巴马希望希拉里能在外交上帮他,让他少费点儿心,使他能把重心放在国内经济上。

所以,我认为奥巴马外交上是“收”的思路。当一个国家经济上有困难的时候,只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像在上个世纪初时实行的侵略的做法,当时爆发的几场战争都与之相关,当国内经济有问题了,资源出现问题了,就去侵略别国。现在这种做法显然是行不通了。第二种就是“收”,把国外的资源收回来,不惹事,安安心心地把国内经济拉动起来。“收”的含义是把精力收回来,不管是伊拉克战争还是其他问题,美国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势必影响国内建设。前几年卡特里娜飓风为什么会在美国引起舆论那么大的反感?就是因为美国国内很多资源和人力用到了伊拉克,导致面对飓风灾害救援不力,引起社会非常大的不满,也影响到共和党政府的形象。所以奥巴马新政府一定要注意到这点,在国外问题上要收一收。而且全球化时代,美国经济恢复不能单靠自己,还需要全世界合作,这就需要与各国搞好关系,才可能进行经济、科技合作。基于这些考虑,美国在外交上就需要低调点,否则不但把当事国惹火了,而且会影响到对其他国家的关系。比如打伊拉克时,美国就把阿拉伯国家给惹了,同时有段时间跟欧盟中的法国、德国的关系也非常不好,现在才稍微缓和点儿。还有,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就一直不好。所以美国现在希望不仅把资源力量收回来,同时要平息国际社会对它的不满,多交点朋友,帮忙度过苦日子。

许多分析人士的看法是,奥巴马的想法是不惹事,不仅自己不惹事,也希望盟国不要惹事。而以色列是他的重要盟国,以色列有事,美国就不能不表态,不能不参与,但参与就会占用很多外交能量,也会影响到国际评价。奥巴马有自己的考虑,不一定是和竞选时说的一样,因为竞选时与当选后是不一样的。选战的时候,你必须得让犹太人满意,不站以色列一边,犹太人就不给钱,不投票,这是不行的,所以这是选举策略。但当了总统之后,就必须从国家利益考虑,这就是另一码事儿了。因此奥巴马政府从国家利益考虑,当然不希望以色列惹事儿,把事情挑大。如果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去了,持久打下去,造成人员极大伤亡,以色列无法抽身,那美国就会很为难,到底是支持还是不支持?支持以色列,在道义上就失败了;不支持以色列,也很不好办。所以我觉得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比较可行的做法是进行斡旋,希望事情到此为止,反正以色列达到目的了,对国民有了交代,但不要走太远。

希拉里国务卿也可以发挥她在在中东地区的人缘优势,她在中东地区斡旋还会有一些办法,因为克林顿时期对中东就有想法,包括中东的和平进程以及中东未来的经济发展。我觉得希拉里可能的做法是:第一阶段是平息,大家都退一步,坐下来谈;第二阶段,达成长期停火协议,时间别太短了,至少要三年五年的长期停火协议;第三阶段,对巴勒斯坦地区有个交代,至少帮人家把国家建起来,有正常的国家生活,心里的怨气就少些,对以色列的仇恨也会降低,有利于双方和平;第四阶段,把经济搞起来,这很关键,只有大家都有钱了,都能生活,都有工作要干,才不会铤而走险,也不会有那么多怨气。对于第四步,克林顿时期几位高官就多次到中东,当时做了很多工作,同时也有很多设想,比如他们设想,中东地区其实是一个资源很不错的地区,一方面是石油,另一方面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都是旅游胜地,如果能把这个地区盘活,就能形成旅游链条,这个旅游链条是希腊、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还有尼罗河。当这个旅游链打开后,会拉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旅游业其实是很有希望的产业。因为经济困难时期,旅游成本降低了,衣食住行的花费比经济繁荣时期要低,同时经济压力给人心理承受力带来非常大的打击,这个时候人需要放松。二战之后最发达的产业是传媒业、娱乐业,好莱坞就是在当时发展起来的,人们希望寻求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这是旅游业的机会。所以我觉得,中东未来的走向有可能是这“四部曲”。现在要做的是第一步——平息。当以色列打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达到国际社会的容忍点时候,就该和谈了。同时,奥巴马也快上台了,一系列的斡旋要开始了。我觉得这样对整个中东地区,包括对国际社会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说到这儿,我们谈了好多好的希望,也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希望这个地区和平,因为巴勒斯坦人确实生活得很悲惨。但也不能排除坏的可能,局面也有可能失控。虽说哈马斯的能量不像真主党那么强,但毕竟他们具有长期的游击战经验,甚至比伊拉克难打。伊拉克毕竟在萨达姆统治多年中没有什么游击战,之前的两伊战争是正面冲突,海湾战争也是正面冲突,都是正规军作战,没有游击战经验。哈马斯是专业打游击战的,加上他们有“人和”的优势,至少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是支持他的,阿拉伯人也是同情他的。在这种情况下,在地面战中他可能对以色列的杀伤力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以色列的地面战很难像中东战争那样,因为中东战争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正规军之间的较量,而面对游击队,你不了解,他一会儿从这儿出来,一会儿从那出来,而且他可以扮成平民,你根本不知道谁是敌人,这种情况很难防,并且还有像人体炸弹等很多方式进行反击。这些对以色列的心理威慑力很强,我觉得地面战打起来后,后果很难控制,不容易收场。因为当双方都不太过分时候,还能谈判;如果双方都做得非常过分的时候,这就是很难谈判了,除非有一方服软,让哈马斯服软吗?以哈马斯的特点来说,我觉得很难。以色列贸然打地面战,不仅造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的伤害,对整个中东地区火上浇油。当前恢复经济才是国际社会共识的主流,大家没有太多精力管这些,以色列一意孤行势必会造成国际社会的极大反感,不利于以色列得到国际上的支持,而且跟美国利益也是相背的。

 

奥巴马政府跟布什政府毕竟不同,不同在哪里呢?一个是背景不同。布什政府的主要支持是能源集团和军火集团,所以他对外发动战争也好,支持一场战争也好,背后都有很多人支持他,他代表了这些人的利益。但奥巴马政府更多是民主党色彩,更多是民众的支持,弱势群体的支持,或者各方面知识分子的支持,使他对战争没有那么大兴趣,获得的利益也不大,所以他更可能选择和平的方式。第二是二者背负的责任不同。布什自己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但是对于奥巴马来说,这些事情跟我没关系,我可以把它否定了,所以他一方面是想把布什的伊拉克战争平息下去,表明他的和平态度;另一方面,他不希望在他手里出现新的战乱,不想深度参与到战争里面去。

一旦美国斡旋不成,我想出现的情况也会跟布什政府不一样。沙龙时代每次对巴勒斯坦动武,布什政府即便冒着国际社会的反对,也基本是支持的,但奥巴马就不一样了,如果以色列还一意孤行的话,奥巴马政府未必会支持你。这可能是以色列人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如果在国际上没有美国支持的话,以色列是很被动的,反对他的国家多于支持他的国家,而且中东国家被惹火了,以色列将来很困难,不仅这场战争很难收场,而且以后的发展也会受影响。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安全,经济发展是需要合作、需要投资的,如果大家对你很反感,或者大家觉得这个国家很不安全,投资人不愿意去,旅游者就更不会去了。这对人心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老百姓要安全,但同时也要生活。

这里,我们还要谈一谈美国的全球战略问题。有人奇怪,为什么美国对以色列这么支持?

除了刚才我讲的以色列长期的游说对美国政治影响非常大,美国政界很多要人都比较同情以色列。布什政府是军火和能源集团的代表,军火集团是鼓励战争的,所以他们比较倾向于以色列强硬鹰派的做法,他们有立场上的相近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整个地缘政治考虑,就美国而言,中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区。

一是能源上的考虑。大家把近两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联系在一起看,阿富汗往前一伸就是中亚,而中亚有丰富的天然气,还有俄罗斯的输油管道,美国就是希望打通这些能源管道。而伊拉克的石油世界储备量第二,是美国虎视眈眈的地方。伊拉克战争,美国把整个中东地区、西亚地区的能源基本上控制住了。现在与美国对峙的伊朗,也是能源地区,美国如果把伊朗也搞定的话,那么整个世界的主要能源都在它的掌控之下,这对美国全球整体战略和保持优势地位是非常关键的。

二是军事上的考虑。以色列在上个世纪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一方面它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另一方面它又非常孤立。之前,萨达姆跟以色列是敌对的,叙利亚跟以色列是敌对的,伊朗对以色列也是敌对的,更不用说巴勒斯坦了。也就是说,在美国进入伊拉克之前,其实周边的国家跟以色列都是敌对的,这种情况使以色列非常鼓励美国打伊拉克,至少美军可以帮助它减缓这个地区的安全风险。而且由于美国进入伊拉克,现在叙利亚也比较平静,对以色列危害最大的国家逐渐都平静下来,以色列的安全形势好转了。因此,在军事上美国和以色列握手,这一点对美国控制中东地区命脉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大家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国在很多问题上支持以色列了。基于这些考虑,美国政府对以色列政策可能会有变化,但总体上还是支持它的。这也是以色列之所以非常有底气地出击的原因,他们可能认为,奥巴马政府想恢复经济恢复,想调整全球战略,还必须要与以色列搞好关系。不过以色列与奥巴马的想法是否有所出入,我们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静静观察。

巴以冲突的形势预测

地面冲突开展之后,会导致一些不可预测的结局。以色列国内也在讨论这件事情。一派说空袭就能达到目标,一可以打击对方的首脑部门和军事机构,二对对方进行威慑,三是安全,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战争代价。另一派则认为仅仅靠空袭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让地面部队进去,才能彻底打击哈马斯,把加沙重新抢回来。但这派的做法有一个很大的风险。风险在哪里?

最近从联合国对以色列进行的谴责,包括国际社会很多的议论、劝诫,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表态能看出来,如果事情仅是空袭造成一些人员伤亡的话,以色列承受更多的是道义代价,但以色列打进加沙承受的则是国际法的代价,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因为根据联合国协议,以色列已经撤出加沙地带了,如果以色列重新抢回该地区,就违背了国际法,也违背了国际社会的期望,这对以色列的国际形象会有巨大影响,在国际上就会非常被动。现在,联合国秘书长已经多次谴责以色列的行径,因为轰炸使加沙地带贫民伤亡很多,而且很多是孩子,情形让人触目惊心。我们知道,巴勒斯坦人这些年来为了独立,为了自己的安全,做了很多的牺牲和努力。巴勒斯坦人生活很差,经济条件不好,安全很差,死亡率很高,这些引起了国际社会普遍的同情。为什么布什政府曾经承诺帮助巴勒斯坦建国?其实是因为美国看到了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的同情态度。在这种背景下,以色列造成太多的平民伤亡,给国际社会非常大的触动,会引起国际社会很大的反弹,这对以色列是非常不利的。

 

现在周边国家比较平静地看这个事情,是因为在对哈马斯动手之前以色列对周边国家做了很多工作。第一个工作是国内舆论的协调,各方面政治力量基本上达成一致。第二个工作是以色列几个领导人频繁出国,访问埃及等附近一些国家,就是为了提前打招呼通气,表达了对哈马斯的挑衅忍无可忍,如果一旦还击,希望能得到各国的谅解。所以,从现在看来,这次事先外交的预热是起作用了。就阿拉伯国家来说,尤其是埃及,反应比较平淡,不像是若干年前同仇敌忾的状态,但地面部队进入加沙,阿拉伯国家就不能坐视不理了,因为那就是侵略,会造成更大的伤亡。这样,肯定会有很多阿拉伯国家站出来反对,对以色列形成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以色列自身存在一个威胁。我们都知道美国很强大,美国轰炸南斯拉夫的时候没费什么代价,最后的效果是美国得到了它想要的东西。但伊拉克战争为什么打成现在这样?如果伊拉克战争美国只是轰炸的话,就不会这么惨。就是因为美国的地面部队进去了。回头来看,以色列军事上比较强,但能强过美国吗?现在谁能说美国在伊拉克赢了,美国已陷进伊战的泥潭了。可见,地面接触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对方可以扮成贫民,你能见一个扫一个吗?不能。但你不动的话,万一人家拿着枪把你扫了,这怎么设防?这些情况就会对进攻产生很大的影响。前面的黎巴嫩已经是一个例子。当时,以色列认为打黎巴嫩真主党太容易了,原定的时间是7天,但没有想到34天后也没有把黎巴嫩怎么样,而且自己死伤惨重。所以以色列现在也担心这件事情,地面部队进去后能不能达到效果?如果不能,还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指责,会造成很大的反击。

除此之外,以色列还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最近一段时间,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一个很大的考验,美国金融风暴已经影响全世界,欧洲、阿拉伯地区也受到了影响。以色列作为一个中东地区国家,实际上经济发展是靠几个方面,一个是工业,还有一个是旅游业。以色列的旅游业很发达,在和平时期,工业和旅游业可以发展,但如果战火纷飞,我想很多国家就不愿意在那里投资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告诫公民不要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了。这些说明冲突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生活已经产生影响了。而且在过去的几年间,巴以冲突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巨大的,两国经济都受到影响:以色列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经济下滑;巴勒斯坦失业率最高时达到了70%。这种巨大代价使得两国在过去一两年间都开始尽可能地寻求政治解决途径,想重新开始新的和平发展状态。所以基于这种考虑,以色列也要有适可而止的想法,事情不能闹得太大,不然不仅在国际社会上收不了场。我们知道,全球经济危机现在有蔓延的趋势,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美国的汽车工业、一些传统工业现在已经受到很多影响,所以以色列将来也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会逐渐萧条。如果经济萧条再打仗的话,风险会很大,并不是想象中的发战争财。因为以色列是在周边打仗,而且对方很容易进行反击,所以以色列必须考虑经济成本问题。

我们再分析一下巴勒斯坦的情况,巴勒斯坦对以色列而言,长期处在弱势状态。巴勒斯坦的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比较弱,哈马斯又是一个战争组织。这次的巴以冲突,应该说双方都有一些责任。哈马斯之前对以色列南部进行了一些袭击,给了以色列反击的口实。但就下阶段而言,哈马斯也好,包括巴勒斯坦都要作出选择,是战还是和?战则两败,和则双赢。半个多世纪的战火已经使大家明白了,在这场长期厮杀的过程中没有胜利者,也没有通过战争取得胜利的可能性。所以经过了这么多年,大家都形成了基本共识,就是巴以问题必须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我想关于这点双方都很明白,只不过现在双方处在冲突的状态下,谁都下不去台,那就需要国际社会的斡旋,给两方一个台阶下。哈马斯将会意识到:跟以色列硬碰硬,在军事上是不合适的,结果也是不好的,不如大家都回到原来的停战状态比较好,毕竟曾停战半年。

巴勒斯坦也意识到了武力冲突的代价,虽然此前它的火箭袭击了以色列的南部,但它受到的反击更大,对哈马斯来说这是个赔本生意,不好再做了。哈马斯包括巴勒斯坦全社会也会意识到了,冲突不是办法,必须回到平和状态。巴勒斯坦现在需要的是发展,战乱已经耽误它半个多世纪了,如果能够招商引资,开发旅游,带动工业,那么巴勒斯坦整个社会将产生巨大的进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巴勒斯坦的状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是靠国家实力的,实力上去了,对方才会尊重你。如果你的经济总是这么落后,社会总是不发达,对方不可能尊重你,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共识。所以对于巴勒斯坦人民来说,恢复经济是最关键的。一旦经济逐渐恢复起来了,不仅社会变革、民主改革容易,同时也会赢得周边国家的尊重,对巴勒斯坦建国有根本性的帮助。因此对巴勒斯坦来说,比较好的办法是通过国际社会斡旋重新回到和谈的道路上,逐渐达成一系列协议,然后国内进行一些社会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所以我觉得,战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国际社会的斡旋也许会持续到奥巴马时代,最终将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是,巴勒斯坦重新成为火海,而双方也输不起了,因为从国际经济形势、政治形势以及地区形势来说,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巴以冲突升级。就全世界来说,现在有三大危机需要面对。第一个危机是经济危机。这个经济危机是否形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很难说,但金融风暴之后,实体经济已受影响。第二个危机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无处不在,而且它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影响非常坏,这是需要全世界人民面对的。第三个危机是自然和社会的危机。比如艾滋病问题、传染病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等。我们说,危机到头了可能就有个转机。由于全世界人民需要共同面对的东西太多了,也许大家就会形成新的共识,把一切恩怨放下,一起共渡危机。如果大家形成这个共识,我想巴以冲突就有缓解并好转的可能性。而且整个世界在重新洗牌,此消彼涨,就会使以往的一些阻碍性力量有所变化,一些积极因素也会出现,这将使得一些地区冲突发生新的变化。包括最近的印巴冲突,为什么双方都绷着不敢往前走,因为大家知道,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政治,谁都输不起。美国也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平静下来,一方面是它跟印度关系比较好,另一方面反恐还需要巴基斯坦支持,所以美国要需要平衡。而巴以的问题也是这样,一方面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国,另一方面巴勒斯坦代表了阿拉伯社会,也不能得罪。布什政府还有帮助巴勒斯坦建国的承诺。所以奥巴马新政府上台以后,必须从平衡双方的角度出发,把火压下来,然后寻找和谈的道路。从整个大势来说,巴以冲突应该向平稳状态发展。

让我们在新的一年,对巴以双方特别是对巴勒斯坦人民有一个祝福,希望他们能够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恩怨怨,结束战火连绵,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找回以往这个地区安宁的感觉和繁荣的景象。也希望对全世界来说,2009年是否极泰来的一年。对中国来说,是更上一层楼的一年,也在此祝福大家,谢谢。

(报告人系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09/0518/5659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