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学习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内蒙古鄂前旗构建双全新格局建设学习型社会

2010年08月16日 12:43

 

 

  鄂前旗以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农牧民教育培训新路子,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努力构建全社会参与学习、学习培训面全覆盖的“双全”新格局。

  

  一、县级领导和乡科级正职自主选学。为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需求,今年上半年积极响应自治区组织部自主选学培训要求, 25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乡科级正职领导参与政治理论、经济管理、公共管理、领导科学、文化教育、法律法规、机关实用能力、省情研究等4类21个专题182门课程中,根据部门工作需要和个人能力素质提升要求进行了自主选学,

  

  184名县级领导主动参加上级对口部门的调训,切实体现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同时2008年以来,我旗承办了全市县处级干部更新知识暨鄂前旗实践锻炼培训班,开展突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绿色”教学、以煤炭循环经济为主的“黑色”教学、以革命传统为主的“红色”教学、以民族文化产业为主的“金色”教学、以健身养生为主的“特色”教学为内容的“五色”及教学模式,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和全体学员的普遍赞誉,为建立具有鄂前旗特色的体验式培训基地奠定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科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就地轮训。充分发挥旗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不断拓宽干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今年在旗党校举办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4期、非领导职务干部培训班2期、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1期,非党干部培训班1期,累计培训干部451名,下半年的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公务员培训班正按计划进行。结合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要求,通过开展在全旗范围内开展“前旗大讲堂”活动,先后组织3000多名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国家级优秀教授焦连山、武弘麟、刘宝生以及内蒙师范大学教授王晓霞分别作《学习延安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低碳时代的旅游发展》、《站在现代科学的最前沿,谈大脑的保健与养生》和《公务员礼仪知识》专题讲座,多渠道培训教育党员干部,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后备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异地培训。为了加强科级后备干部和嘎查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增长才干,促进大学生村官和社区工作人员快速成长、熟悉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发挥作用,2009以来,我旗组织68个嘎查村两委领导、挂职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人员和部分农口部门工作人员共420名学员赴山东参加培训,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增长见识,拓展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服务农牧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转移就业创业,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现农村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旗委注重后备干部的挂职培训工作,先后组织100多名干部赴中央党校、北京清华、内蒙高等院校、山东潍坊、河北唐山、华东等地实施异地观摩学习和挂职锻炼,每年选派2-3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参加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安排有潜力的领导干部到上级部门、外地单位进行挂职,重点锻炼其拓展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和使用那些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和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的干部,如:近年来,我旗先后选派旗水务局局长和团旗委书记挂职到市对口部门进行锻炼;选派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副书记和两个镇的书记、镇长分别到山东省邹城市和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园区挂职;今年7月又选派3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宁波市各区街道办事处挂职锻炼。

  

 

  四、农村牧区党员与转移农牧民技能培训。一是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加大建设力度,使远程教育辐射得到了全旗4各镇、68个嘎查村、13个社区、旗农牧民培训中心以及旗党校等区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专属便建、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初步构建起以“自治区、市、旗、镇、嘎查村”五级远程教育网络组织服务体系,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站点建设和学用活动“双百”覆盖。目前,全旗1400多名农村牧区党员和75%的农牧民群众均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轮训2次以上;二是利用旗党和旗职业中学培训基地,积极开展30期1500多名转移农牧民思想教育培训和烹饪、驾驶、理发、民族刺绣等劳务技能培训,并通过校企联合举办的形式为工业园区以及即将投产的物流配送中心培养长期劳务务工人员及三产人员,切实增强广大转移农牧民的创业就业意识和专业技能;三是积极联系农牧业局、科技局、农机局、扶贫办、新农办的技术员及科技特派员带领乡村两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利用农牧民培训中心,突出实用技术,特别是冷配、育肥、品种改良、测土配方施肥及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培训,通过面对面的传授,手把手的指导,使全旗9000多农牧民接受现场教育培训,为科学种养植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0/0816/5922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