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学习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成果

2010年11月24日 13:32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呼伦贝尔市委紧密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组织“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系列活动。通过创新的模式、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围绕“党的建设就是人的建设”这一核心问题,落实“服务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创新实施“非建制、网络化”的党建工作方法,创业先导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组建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已成功入选“全国第一届基层党建创新最佳优秀案例”。

  

  呼伦贝尔市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建设、人才资源开发尤为重要。在开展先导团的各项工作中,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就是人的建设这一核心问题”,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关键,通过精心选拔、集中培训先导团成员,再由先导团成员培训广大农牧民;先导团成员带头创业,再由先导团成员带动广大农牧民创业的“分层培训”和“分层创业”方式,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发挥先导团成员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使核心人才、优质资源发生“裂变效应”,快速提高全市百万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业致富本领,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呼伦贝尔市是全国地域面积最大的城市,分布着93万农牧民,农牧林区产业类型复杂,城乡差距较大。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指导思想,以“打基础、利长远、重民生”为标准,积极推进创业先导团各项活动。科学配置城乡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组织先导团成员对接全市广大农民企业家、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各类人才,主动联系各职能部门,集中各领域优质资源,吸纳重点项目资金,创办新型农村牧区经合组织,通过先导团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农牧林区实现科学发展。

  

  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围绕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引导全市市直机关与先导团成员所在的行政村结成共建对子,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有效整合各领域项目、贷款等扶持资金,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发展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技术支持。同时,引导各部门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相对集中地投向典型村和创业先导团人员,初步形成了产业链条清晰、市场前景广阔、拉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发展新格局。

  

  针对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和条块分割的传统格局,坚持打破体制、机制的局限和制约,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积极组建非建制党组织,不断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实现方式,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先导团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旗市区党委、各苏木乡镇党委、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形成整体合力。通过定期或适时召开党支部负责人会议,向党总支报告工作情况,发挥党组织在先导团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先导团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村一线沟通的工作平台。

  

 

  针对先导团成员布局分散、联系不便的实际情况,始终坚持党建核心思想的网络化布局和网络化传播。市委制定了先导团组建工作方案、培训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呼伦贝尔市“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活动的通知》,组织全市所辖的13个旗市区分别成立了创业先导团活动领导小组,构建了活动开展的整体框架。通过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创业先导团成员为核心和纽带,“向下”辐射160名后备成员,784个嘎查村书记,93万农牧民,“向上”沟通乡镇苏木、旗市区、呼伦贝尔市三级党委政府的信息互动和信息直报的网络化党组织工作体系。

  

  坚持以党性观念、创业思想和致富技能为核心,精心提炼先导团宣讲材料,经常组织先导团成员深入各地巡回宣讲,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宣讲活动的范围,在全市形成了以“先导团成员为主体,大学生村官为辅助,远程教育为阵地,宣讲报告为渠道,新闻媒体为支撑”的网络化宣讲平台。坚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远程教育网络、互联网等媒体,从空中电波到报刊媒介,从农家课堂到“牧民驿站”,从QQ群到网站博客,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辐射带动。发挥党建专题片、蒙语译制基地的作用,借助“移讯通”短信服务系统,搭建起先导团、大学生村官、基层党建特约信息员、旗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间的网络化互动平台。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时提出,“要切实保护好内蒙古这块辽阔草原,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作出贡献。”呼伦贝尔市委也提出了“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发展战略。在完成这一重要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创业先导团将与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起发挥好中流砥柱作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0/1124/5972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