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学习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上海徐汇区“三个注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2011年03月02日 10:12
近年来,上海徐汇区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坚持创新学习载体、完善学习机制,在全区积极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为徐汇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智力支持。
注重学习平台构建
徐汇区始终把学习平台建设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来抓,以学实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为契机,建立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主题教育、集中与分散培训和远程教育“四位一体”的学习平台,抓好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以及普通党员的学习教育。
针对各级领导班子,开展以区委中心组为龙头的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区委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相结合,坚持共性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努力使学习成为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推动力。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强调“一把手”的“带头带队带班”作用,注重把握学习重点,采取专家辅导、集中学习、集中研讨、联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扩大学习效果,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
针对各级党组织,通过参加各项活动和主题教育开展学习。近年来,徐汇区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及创先争优等活动。每年在处级单位党组织还开展廉政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强化了党员的思想作风,增强了科学发展的信心。
针对各级党员干部,组织各类干部教育培训。徐汇区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努力构建以党校为主阵地、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为补充的干部培训体系,完善以组织调训为主、自选培训和境外培训为辅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的新格局。今年以来,通过组织调训参加区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的局处级领导干部227人次,参加市委组织部干部选学的局处级干部33人次,参加干部在线学习的干部1868名。
针对基层党员,借助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进行学习。远程教育系统自2008年4月开通以来,已建成终端384个,基本上覆盖目前有活动场地的基层党组织。这一系统利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破解“学习难”问题,利用同步传输快的优势破解“参与难”问题,利用站点覆盖广泛的优势破解“督导难”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集中教育活动这一难题,在党员经常性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基层党组织学习的重要载体。
注重学习方法创新
创新是学习型党组织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徐汇区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努力构建面向基层党员群众的学习载体。近年来,徐汇区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培育了“徐汇党建课堂”、“东方讲坛在徐汇”等学习品牌,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通过“体验式”和“案例式”的互动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上讲坛,为基层党员群众上党课、作宣讲,通过宣传政策、讲解理论、介绍区情,起到了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
不断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今年,徐汇区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全区各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从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课题调研、辅导报告、成果交流等八个方面,对理论学习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和定量规定,并突出理论学习的管理引导、成果交流、综合考评三个环节,促进了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规范有序,强化了中心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增强了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吸引力。
注重学习成果转化
徐汇区坚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同研究解决群众利益问题相结合,同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相结合,同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在学习中讨论研究,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有力地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转化为科学发展的理念。“跳出徐汇看徐汇”,坚持把徐汇的工作放到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不断提高城区国际化水平和开放程度。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的中心环节,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坚持从区属到区域的转变,整合区域资源,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徐汇走上创新驱动的内驱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徐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
转化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一高一低”。“高”是指体现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的高端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聚焦高端项目,引导区域科技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在引领技术发展中增强竞争实力;聚焦高端产业,积极向产业链的高端推进,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聚焦高端人才,加快建设区域人才高地。“低”是指“低碳经济”,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抓手,坚持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徐汇尽快走入科学发展轨道。
转化为城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进一步固化迎办世博中形成的窗口服务的经验、做法,改善窗口服务手段,提升文明程度。提高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积极引导和支持市场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丰富公共服务形式和内涵。
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各项举措。一方面,大力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工程。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大民生投入,合理安排和扎实推进就业、保障等民生实事项目,继续加大旧区改造力度,做好“马桶工程”、“厨房工程”、“弄堂口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注重群众对民生工程的感受度。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进一步健全民生项目征询机制和民生工作评估机制,把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问题逐个项目化,层层抓落实,不断提高群众生活的舒适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杨婧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302/60180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