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系列微专题 时政 党和政府情系民生

“新华视点两会微博”选萃:改革攻坚如同“抓螃蟹”?

2011年03月11日 12:44

 

 

 

  监督渠道不要成摆设

 

  【博文】全国政协委员蒋洪:“要让公民大胆地批评和监督政府,就要倡导一个宽松的舆论氛围,保证人人敢于发言而不会被治罪。”

 

  【博文】全国人大代表陈万志:“现在群众监督政府的渠道看似很多,但似乎还是觉得渠道不畅,为什么呢?关键是一些监督渠道成了摆设。”

 

  【跟帖】“午后之咖啡”:言者无罪,闻言足戒。从善待媒体开始。必须通过立法规定哪些信息应公开,掌公权者行为必须“晒”在阳光下。

 

  多少个部门才能管好一餐饭?

 

  【博文】全国人大代表李朋德:“杀一头猪,多个部门参与,各管一摊,最后老百姓吃到的猪肉还是不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不能总等到百姓受害了,媒体曝光了才去‘亡羊补牢’!监督部门不能靠罚款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博文】全国人大代表郑粉莉:“在国外,一瓶酸奶出了问题,能够追溯到整个生产销售链条的问题环节。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做到?”

 

  【跟帖】“俞飞龙”:以罚款的办法来监督,是在“零售”政府公权力,肥了部门,歪了制度,磨损了政府信用。

 

 

 

  “豪车”为何开进经适房?

 

  【博文】全国政协委员李占通:“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适用房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制度配置,但现在有些房子既不‘经济’、也不‘适用’,开着豪车去住经适房的现象屡屡出现。”

 

  【博文】全国人大代表李建保:“经济适用房从制度设计本身而言,值得肯定。但是由于经适房用地属于国家保障用地,底价远低于市场价,给权力提供了大量寻租空间,极易滋生腐败。为什么我们的制度约束和外部监督起不到效果?”

 

  【跟帖】“鸟飞了”:监督部门没有独立出来,依旧和行政部门联合在一起,自己监督自己,能真正公平、公正吗?现在不仅无法解决住房保障的问题,相反还会制造新的住房差距。

 

  改革攻坚如同“抓螃蟹”?

 

  【博文】全国人大代表杨庆育:我国面临收入分配、教育、城乡结构等社会领域的矛盾,涉及的部门和利益群体众多。改革遇到的困难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要做到综合设计、全面启动。

 

  【博文】全国人大代表白阿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关键是要做到有进有退,只要是不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都应该允许其他资本进入。

 

  【跟帖】“一个人的茶话”: 这项改革不能再等再看了,无论如何要先做起来,国计民生!

 

  解放“学奴”:不争“独木桥”

 

  【博文】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高考必须改革。根据设想,在全国只进行本科考试,专科的考试在省里进行。今后高考成绩将只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

 

  【跟帖】“上林苑主人”:高考的存在肯定有其合理性。只能希望它存在,但要变得更好、更完善,否则中国教育只有死路一条。

 

  【跟帖】“深色白兰地”:不能让孩子们成为某些利益群体按人头收费的敛财工具。只有告别“万人争过独木桥”的惊险游戏,让更多的人享有参与机会,才是根治教育腐败与解放“学奴”的出路。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311/6025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