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会议专题 两会专题 2011两会

代表委员谈公立医院回归之路

2011年04月07日 12:02

 

  挥别“功利” 恢复“公益”——代表委员谈公立医院回归之路

 

  2011年3月,公立医院踏上公益性归途刚满一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进入攻坚。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7日发布,进一步绘制了改革试点的行进路线,细化了改革内容,“公益性”也更为突出。

 

  这份工作安排,回应了代表委员们的关切,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公立医院姓“公”,就要让人民享有好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真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政府“兜底”,让百姓看得起病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过于逐利是导致“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如果政府不加大投入,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性,真正回归‘公益性’就很难。”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夏绩恩说。

 

  在夏绩恩看来,公立医院改革一方面要降低药品价格,调整医疗收费尤其是检查费,减轻百姓看病的费用负担;另一方面,对于医药分开后形成的收入“缺口”,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厅厅长李利认为,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背后是“以药养医”,药品收入是公立医院主要的生存来源,基于这一现实,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变其运行机制。

 

  对此,《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作出回应: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这个方向和措施非常好。”夏绩恩坦言,他原本担心增设药事服务费可能会为患者增加新的负担,“现在有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政府增加投入‘兜底’,不但不会让老百姓多掏钱,还能让公立医院不再为‘生存’担忧,增加了改革的信心。”

 

  对于政府如何科学合理地“兜底”,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建议,构建行业相对统一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以公益性为导向,通过对运行与效率、社会效能、医疗质量与内部流程管理等多维度的考核,设立政府对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基于行业绩效考核结果,对公立医院亏损进行补偿。

 

  “公立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核算方式,难以提供政府补偿政策的准确有效信息,这为政府补偿政策的实施难免带来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许树强说。

 

  惠民便民,让百姓看得上病

 

  2010年的11月20日,星期六。这一天,北京市25家三级医院全面启动双休日全天门诊试点,其中不乏“一号难求”的同仁医院、儿童医院等。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曾指出,如果北京66家三级甲等医院全部开展节假日门诊,相当于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新增”13家三甲医院。

 

  许树强委员认为,开展双休日全天门诊,可以进一步挖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潜力,有助于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合理分流医院日常门诊压力。

 

  作为改进群众就医服务的一项举措,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也被写入《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要求全国三级医院普遍开展,并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

 

  与此同时,《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还提出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等措施。“今年要确定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得方便、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如是表示。

 

  夏绩恩代表表示,这些做法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满足广大病员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满足不同需求的服务,有利于缓解“看病难”问题。

 

  针对双休日全天门诊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资源短缺与浪费,许树强委员建议,在动态测算就诊流量的基础上,了解患者就诊规律,合理安排双休日全天门诊的开诊科室,科学编排医务人员出诊班次。

 

  此外,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也是惠民便民、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措施。《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提出,鼓励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这项政策能让大医院的名医生走出去,可以让老百姓就近享受优质服务。”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301医院副院长范利指出,执行好医生多点执业这项政策,国家必须制定详细的计划和举措,避免有些医生收取灰色收入,造成医疗混乱。

 

  互信互敬,让医患关系和谐

 

  “目前,医院人文关怀不足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够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数据表明,国内大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引起。”许树强委员认为,医务工作者只有拥有人文关怀,才真正拥有守护生命的能力。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提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对此,许树强委员认为,应在对医务工作者的教育或在职培训过程中,加大对伦理、法律、心理、沟通、社会学等体现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引起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人文的重视,并变成自觉的行为,服务于患者。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一些医院“一切向钱看”的行为,让原本崇高的救死扶伤变成金钱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对医生少了感激,多了怀疑,医疗纠纷甚至“医闹”现象时有发生。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事实上,在非典以及重大自然灾害期间,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让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自己赢得了尊敬。”李利代表指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变医患之间的“买卖”关系,才能让百姓满意,让医患双方互信互敬。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407/604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