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系列微专题 时政 党和政府情系民生
吉林以城镇化为新引擎带动老工业基地实现战略转型
2011年04月07日 13:57
吉林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传统农业大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区域和产业发展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吉林加快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三化统筹”,并以城镇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一轮发展的新引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新格局。
以中部城市群建设为核心力促区域一体化
统计显示,吉林城镇化率的增长速度呈缓慢下降趋势。过去5年,吉林的城镇化率由52.3%增至53.3%,5年仅增长1个百分点,而全国平均水平是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成为吉林发展中的突出难题。一方面,吉林省只有长春、吉林两大城市人口超过百万,其他地级城市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甚至不如南方发达省份的一个县;另一方面,长春、吉林两大中心城市没有形成对周边区域较强的辐射带动力。
在“十二五”规划中,为破解城镇化水平低、增速慢以及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吉林提出要按照“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长、吉两市,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进程,推动中部城市群发展。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常晓春表示,长吉一体化区域范围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城市规划区和九台市、永吉县全境,并扩展到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区域面积约14000平方公里,总人口663万人。计划到2015年形成长吉一体化的雏形,到2020年实现长吉一体化。届时,长吉区域的城镇人口可达7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在中部城市群的构建中,吉林将以长春市为中心,构建环长春一小时经济圈,将周边的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等城市都纳入这一经济圈内。为此,吉林加速了长春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建设。辽源至长春的高速公路、长吉城际高速铁路相继开通,长春和辽源市、吉林市之间的车程也由过去的一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
强化产业支撑避免城镇建设“空心化”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寅权认为,城镇化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发展问题。吉林省发改委主任李福春表示,产业发展是推动城镇化的有效手段和持久动力,城镇化的发展要以产业支撑能力为基础,有了产业支撑,才能有效防止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心化”问题。
为此,吉林明确提出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稳步推进,以城镇化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升级,积极推动产业布局与城镇化布局相融合,形成若干不同层级的产业集群和各具特色的产业形态。“要逐步形成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园区以第二产业为主,城市外围以城郊现代农业为主,城市由内向外‘三二一’产业合理分布的新格局。”李福春说。
在“十二五”规划中,吉林还对东中西部提出了不同的产业布局要求:东部要重点发展医药、冶金建材、核电等产业,合理开发东部生态经济区;中部要重点发展汽车、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做大做强中部地区产业基地;西部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能源和煤化工等产业,加快发展西部特色经济区。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快吉林城镇化进程,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政策支撑是关键。为此,吉林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并于去年下发。
按照意见的指示精神,吉林各部门紧锣密鼓地加紧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省公安厅积极谋划户籍制度改革,准备通过立法形式推行登记证制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就业、社保和人才等方面出台了19条政策;省国土资源厅选择了10个地方开展农村土地流转试点;省财政厅围绕筹措资金和融资等事项,认真研究支持统筹推进全省城镇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县域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吉林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赋予县(市)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引导发展要素向县域集中。在政策鼓励下,吉林县域经济掀起了新的发展热潮:九台市正在着力打造依托空港和高铁的九台南部新城和卡伦新城;位于大山深处的抚松县则依托总投资200亿元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酝酿一个全新的“抚松新城”。截至目前,吉林已完成21个“新城”规划,一个县域发展的新格局开始凸显。
责任编辑:国际视角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407/6041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