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学习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浙江:大巴车设“人文课堂”助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11年06月23日 07:50

 

  为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浙江省余姚市以村党组织为重点对象,重覆盖、重规范、重基层和重实效,挖掘特色、创新载体,不断提升党员个人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重规范强约束,健全党员学习“8+1”制度。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学习制度。为此,余姚市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党员干部轮训制度、党员个人自学制度、党员干部调研制度、党员干部宣讲制度、网络学习教育制度、学习典型激励制度、述学评学考学制度等8大制度,使学习的“软任务”变为“硬约束”。对于各级党组织,集中培训不仅使得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一定的氛围,也更方便党员之间对不同问题的探讨。余姚市农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7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其他基层干部和党员骨干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普通党员参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当然,每位党员也需个人自学,巩固所学。

  

  重基层建载体,攻克学习入户难。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难点在基层,薄弱点也在基层。目前,余姚市有265个行政村、1900余名村干部、2.65万名农村党员。除了重覆盖外,余姚市还十分重视基层,创设了学习型村党组织建设“十大”载体。

  

  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余姚市计划花5年时间,切实开展学习型村党组织建设活动,着力优化学习风气,夯实基础,重点创建十大载体,即“创建百个村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创建百所村级党校示范点、创办百家星级农村党员书屋、组建市镇村三级百人农村乡土宣讲团、评选“双十百佳”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建百个党员教育活动示范点、创建百家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示范站点、组织百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百个村党组织结对共学、开展千名农村干部集中大轮训、开展万名农村党员“讲学习、重品行、作表率”主题实践等。

  

  针对党员教育学习入户难,余姚市黄家埠镇以党员教育网点、文化中心户为基点,开辟“百姓讲坛”,以当前的政策法规、以群众关注的镇、村主要民生工程为切入点,以时事政治、历史典故、传统文化、民生热点为讲坛内容,以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党员为宣讲员,组织周边党员群众参与讲坛活动,再由党员群众就热点问题发言,形成互动,使“百姓讲坛”贴近生活、灵活有效、受群众喜爱。

  

  余姚市鹿亭乡“农民学校”同样受到党员和群众的欢迎。设在鹿亭乡各自然村的教学点每月要求集中授课至少三次,每次上课前除了通过村内广播、宣传窗下发通知外,由各村联系人挨家挨户召集本村农民按时到课。教学点一般选择附近农民闲暇时聊天聚会的场所或者空巢老人集中活动的地方,家门口教学使农民不用赶远路,不再挤时间,只要迈出家门就能学到想学的、实用的科学知识。

  

 

  重投入强保障,保障学习经费到位。

  

  余姚市建立学习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市财政、市管党费和乡镇、街道财政分别按标准安排资金用于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确保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在加强阵地硬件建设方面,余姚市近年来也不断完善保障性投入机制。如余姚市凤山街道党委对各类学习阵地的建设给经费上的保障,按每名党员一定的标准安排基层党员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今年年初,凤山街道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村(居)、社区党校建设的意见》,要求党校办学向建设标准化、阵地固定化、设施现代化方向发展,鼓励各党校积极创建示范点,并且规定,对创建成为基层党校示范点的,按省级、宁波市级、余姚市级不同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行政村借助村落文化宫、文化中心户等平台建设党员书屋的给予赠书、赠器具等物质补助。目前,凤山街道党委已实现村级基层党校的全覆盖。

  

  重实效提素质,党校能解群众忧。

  

  为提高学习实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余姚市利用客运大巴开设“人文课堂”,利用文化广场开设“远教课堂”,利用手机平台开设“短信课堂”,利用大众传媒开设“电视课堂”,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设“红色课堂”。

  

  “大巴车人文课堂”延伸了教育的触角,实现了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取得实效。在余姚通往上海和宁波的部分大巴车上看到,党建、余姚日报等刊物都在车仓前排,以供乘客取阅。在旅途中,大巴车电视机同时播放着红色经典、电教片等。“大巴车人文课堂”不仅丰富了旅途生活,也为广大党员提供了学习实践平台。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人文课堂”建立以来,接受这种教育的党员群众已超过100万人次。

  

  党校有了,再开分校,让基层矛盾在基层“消化”,让决议产生有了沟通的平台,余姚市郎霞街道天华村的党校不仅成为党员群众学习的地方,也充当着“老娘舅”的角色,经过多年的努力,天华村已经由一个贫困村变为富裕村了。这期间,党校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得全村群众的力量高度凝聚,思想统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共创大业。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623/6076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