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学习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四川宜宾奋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11年06月22日 07:51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地处筠连县城东北,距县城6公里,全村现有3个党小组、18名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当前,春风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带领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奋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科学实干 顽强苦干 创新巧干 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引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走出了一条在艰苦地区创新发展的成功之路。
强化学习,提升党支部战斗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五中会又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春风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战斗力。一是建制度,学习政策理论。春风村党支部牢固树立敢闯敢干、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思想意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敢作敢为、诚信公正、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建立党支部和协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党支部和协会联系会议制、党员和会员(农户)结对联姻制、协会一事一议制和协会信息与技术共享制“五项制度”,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定期组织党支部成员集中学习,交流学习心得,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增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觉悟性和坚定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奋发有为。二是添载体,培养学习队伍。春风村党支部增添载体,提高党员素质,通过开展“党员思想诊所”、开通“党员信贷直通车”、实施“三线双向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式,培养学习型干部队伍。通过学习解决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党员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等形式虚心向群众和党员干部学习,广泛收集春风村发展的好建议和好意见。加强涉农知识学习,邀请农业专家到春风村考察指导,帮助分析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同时,该村党支部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有头脑、会经营的“主力军”。
善于学习,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党支部是堡垒、是核心、是发展的关键。党支部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提高整体素质和提升战斗力的基础。春风村党支部班子的善于学习、科学发展是春风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学习促进民主。2004年春风村党支部新班子组建后,通过不断学习和培养,村务决策程序比较规范,村党支部成员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有了飞跃发展。特别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春风村党支部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的基本要求,突出抓制度、抓培养、抓管理、抓服务,班子成员之间坚持及时沟通、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研究村内事情,树立起了“开拓、开放、开发”的改革意识和“敢闯、敢试”的拼搏精神。二是党员承诺服务。春风村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通过学习开展党员承诺服务,维护协会和会员(农户)合法利益,促进了支部与协会、党员与会员(农户)的有机统一、相融互动。把党员推向专业服务的关键岗位,鼓励党员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开展设岗定责活动,让党员担任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信息联络员、纠纷调解员等职,促使党员主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为春风村发展献计献策,涌现出了詹本宣、刘远恒等党员服务标兵。
带动学习,提升党员帮扶能力。春风村党支部提出“宁愿苦干,不要苦熬”的口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带动学习,发挥党员帮扶示范作用,提升党员帮扶能力。一是建立党员示范园区。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进程中,春风村党支部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积极性,使李子、花卉、茶叶“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效益。该村先后创办了与产业配套的“李子协会”、“花卉园艺协会”和“优质良繁茶协会”。把6户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李子、花卉、茶叶种植大户和“陶然居”、“刘家花园”等3户农家乐挂牌为“党员示范园区”,由县、镇、村三级领导和技术人员定点联系,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性服务,起到了组织牵引、党员示范的“链式效益”。二是创新党员帮扶模式。春风村党支部在群众集中的地方设立10户“党员中心户”,实行“1+X”结对帮扶,组成“党员+农户”致富联合体,以开展“三比三看”(比技术,看谁种养效益高;比规模,看谁带动能力强;比奉献,看谁扶助人员多)主题的学习活动为载体,带动农户发展各类水果,林下山地养殖桂花乌骨鸡,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同时,春风村党支部牵头、协会组织、公司参与,采取定期发布信息、定期办班辅导和定期交流经验等方式,统一对会员和农户开展花卉果树栽培、农家烹饪和现代礼仪等技术知识培训,对农产品和旅游产品进行统一宣传包装,提升了春风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取得成绩:
春风村党支部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调整了产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原来无人耕种的3000多亩荒山如今全部种上李子、花卉和茶叶,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不足的1800元提高到8210多元,成为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在由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中,春风村党支部始终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牢固树立“艰苦不怕吃苦,越穷越要抓发展”的理念,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克服土地贫瘠、干旱缺水的恶劣自然条件,齐心协力改善农业基础实施,改变了春风村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面貌。2009年,宜宾市委和筠连县委掀起学习“春风精神”热潮,2010年,四川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学习“春风经验”现场会在筠连县召开。随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基层干部和媒体纷纷到春风村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春风村为西部山村发展提供了可以参照学习的样本。宜宾市青年川剧团以春风村的奋斗史为素材,创作的《槐花几时开》已成功公演,得到了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黄新初的充分肯定,同时得到宜宾市干部群众的好评,目前已在宜宾市公演200余场次。
责任编辑:杨婧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622/6076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