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学习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湖北孝南农业局:学习之光照亮服务三农的征程
2011年06月30日 06:44
“许多人没有想到,一个基层农业局取得了三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成立植保专业合作社管理办公室,县级农业局第一家派遣专家到西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基层开展香稻种子繁育全国第一家。”这是留美博士、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夏敬源对孝南区农业局的评价。
2008年4月2日,全国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应急防控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孝南区召开。2010年12月,孝南区土肥站化验室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化验室。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先后报道了湖北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的工作成绩。
光环背后的动力何在?湖北孝感市孝南区委书记仇平贵道出了缘由:区农业局之所以业绩突出,就是因为他们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习作为他们解放思想的助推器,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推动工作的新引擎,振奋精神的变压器,干部成长的加油站。
学得早、学得深、能持久,抢得先机,赢得发展主动权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该局起步早,有前瞻性。1999年12月,刘继华调任区农业局局长。当时处于国退民进转型期的农业局,面临着人员和债务的双重压力。他敏锐地意识到,区农业局既要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谋求大的发展,只有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增强集体智慧,推动自我超越,彰显党组织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需求,使农业局克服平庸,逐步创造辉煌。从那时起,农业局就建立健全了学习管理、保障、激励等制度和机制。遇挫不惧,有坚韧性。农业局土肥站负责人刘春清就是突出的代表。
先前,土肥站处境维艰,工作人员只能发四项基本工资,外县市不少同行纷纷跳槽,土肥化验室因缺少经费相继关闭。面对困难,刘春清不自卑不自弃,坚信农民施肥单一、土壤地力下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带头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十年磨一剑,果然有了用武之地。2004年测土配方工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作为湖北省仅存的3家基层土肥化验室之一,孝南土肥站如今终于焕发出勃勃生机。连续4年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支持,他还到西藏山南,为西藏土肥配方施肥项目培训人才,给山南农技推广中心赢得1200万元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受到西藏自治区农牧厅、湖北省农业厅的高度赞扬。刘春清还成为全国县一级单位获得全国配方施肥师职称第一人,他设计建成的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成为全省的样板,省农业厅专门在孝南召开现场会,要求全省各地实验室全部按孝南标准建设。
遇难不退,有超越性。只有中专学历的汤俭民有香稻育种研究的强烈爱好与愿望,为了知晓香稻育种知识,吸收全国乃至世界水稻研究最新成果,先后订阅了《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以及农科院校学报等50多种农业科技杂志。为了浏览国际水稻研究成果有关网站,他还下苦功学习英语,自学了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等教材,通过阅读《中国日报》和袁隆平主编的《杂交水稻育种学》等英文刊物,提高自己的水稻育种专业英语水平。如今的汤俭民,已经能够熟练地浏览水稻专业英文网站,这为他攀登香稻育种高峰搭建了阶梯,也助区农业局掌握了基层水稻育种项目的主动权。去年底,省农业厅新上任的厅长祝金水到孝感调研。区农业局得知省里有育种项目,他们就主动汇报了这几年在育种方面的成效,又以汤俭民个人的名义写信面呈祝厅长汇报了自己的成果,希望把项目给予孝南。祝厅长看后,当即找来负责项目的副厅长,当场拍板,900万元的这一项目就落户到了孝南。
学以立德、致用、创新,将学想干有机结合,成效彰显
该局注重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转化为思想觉悟。他们把学习作为坚定信念、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切实增强“四感”:对待名利有满足感,对待事业有责任感,对待工作有紧迫感,对待生活有幸福感。特别是局班子成员常思党组织是成长进步的摇篮,立身做人的阶梯,履行职责的依托。党组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培育之恩,报答党组织,不仅表现在个人进步顺利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在工作有了业绩时,更应该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职位。做到寒不改绿叶、暖不争红花,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攀登的姿态。刘继华在局长位置上已干了11年,尽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他常常告诫自己,要知恩、知足、更要知责。常常警醒自己,要自觉剔除私欲,敬重事业,始终守好人生底线。一家企业要征用农业局20多亩土地,多次找人说情,希望便宜转让,给他“回扣”,被刘继华拒绝。虽然得罪了人,但他心里很坦然,他说:“我不能台上讲人生道理,台下当农业局的败家子,让人戳脊梁骨”。
把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工作能力。孝南农业局之所以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30多项,国际水稻所、华中农大、省农技推广总站、省植保总站、省种子管理站等科研院所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把项目给他们做,就是因为农业局长期以来结合工作实际抓学习,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全局230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95人,他们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把学习转化为创新思维。农民种田最怕害虫。他们认识到,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用于病虫防治的手动喷雾器过于落后,必将被汽油机动力喷雾器所取代。局党组贴近农民实际需要,创新服务,决定组建民营植保机防服务队。他们实行奖励措施,农民购买一台机械只出200元,农业局补助400元。他们的作法与经验,引起省领导和农业厅领导的重视,拿出专项资金鼓励农民购机。当年,全省爆发稻飞虱,机防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他们深化服务,实行机防服务网络化、民营化,根据农民自觉自愿的原则,将机防服务承包给全区120家机防服务队,局机关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业植保机防服务管理办公室。全国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应急防控在孝南区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全国在杭州召开的植保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孝南区作为唯一的县级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领导示范,让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生机勃勃,不断深入
营造领导带头学习的环境。孝南区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继华带头读书学习,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要求、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需求,要求自己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把读书看作是最健康、最高尚的消费,把书籍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坚持以书为伴,通过读书学习来完善领导方法,改进领导作风,提高领导艺术。通过学习,显朝气、养才气、生灵气、筑底气,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营造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的环境。按道理来说,基层县级农业局只有推广良种的责任,没有育种的义务。多年前,农业局育种研究没有项目资金,局党组不惧风险、果断研究决定全力支持育种工作,汤俭民和几位同事每年在海南作试验长达半年之久,租地、住宿、车旅和试验经费,都是局机关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来的。为了让汤俭民一门心思搞好科研,副局长张春平、周敦富主动承担了汤俭民的一些行政事务。汤俭民先后培育出水稻新品种6个,其中1个填补了湖北省一级香粳品种空白,成为湖北省晚稻主推品种。汤俭民也成为湖北省县级农业部门育种成果最多的第一人。
营造“学而优、干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环境。在农业局推荐的中层及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是学习型干部、工作有实绩的干部。近几年来,他们推荐并被上级任命的副科级以上干部舒月平、文理平、刘春清、赵洪清、毛惠民等8位同志,个个是标杆,人人是旗帜,组织肯定,群众认可,形成了无形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解决了干部职工照着学、照着做的问题。正是如此,全局上下形成了抓学习、正风气、强科研、出人才、有成果的良好格局,在创先争优发展中成为了全国一流的基层农业局。
责任编辑:杨婧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630/6082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