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学习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内蒙古:“学用相长”生动实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11年07月14日 07:55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委紧紧把握学习型党组织本质理念,把学习工作融为一体,突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学习成为助推乌兰浩特市在新的起点上发展的主动力,高度重视学习、积极投身学习、热情支持学习的热潮,也在红城大地全面涌动。

  

  围绕重点,突出针对性,让学习“兴”起来。一场关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座,在乌兰浩特市中心报告厅赢得了阵阵认同的掌声。都林街办事处副主任王丹说,讲座让她受益匪浅,“一两次的报告,往往能让很多工作上的困惑一下子就弄清楚了”。什么最能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是工作需要。依托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会议精神、重大活动,乌兰浩特市积极开展起了一系列围绕“工作需要”的学习活动,及时推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主题宣讲活动,围绕党中央和地方重大会议精神开展的理论学习宣传,“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蒙元文化”、“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主题讲座,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深刻认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基础上,让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推动事业发展。

  

  龙头带动,突出示范性,让学习“热”起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础是全体党员,重点是领导干部。乌市委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的龙头示范作用,以“流动中心组”读书会的形式,开展并渐进形成“学习一个专题、调研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的理论学习与推动工作相结合的“大调研”新模式。

  

  近年来,乌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学习成果的转化。特别是2010年新一届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到任以来,首先对乌兰浩特市行政区划、资源禀赋构成、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和重点项目摆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组织了赴蒙东七个旗县区、昆明等地学习先进经验,赴丹东、河南、郑州等地就公交车管理进行考察调研,赴鄂尔多斯与对口援建企业进行对接,赴南京太平洋集团就房地产开发问题进行实地踏查,赴北京与工业企业进行招商洽谈的考察调研……

  

 

  中心组成员带着问题,沉下去搞调研,边考察、边学习,边就地展开座谈、交流心得,真正把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调研报告80余篇,并拟定相关配套文件、提出操作性强的调研成果转化方案,形成30余项工作机制,并迅速出炉一系列良策——“打造树多绿浓、粗犷大气、四季有景、品味高雅的北方城市特有绿化风格”园林绿化工作思路;“投入500万元原始资金,成立内蒙古首家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乌兰浩特市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让2823位急需资助的大病患者再次拥有生活希望”的大病救助机制,以及失地农民养老统筹,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等等均是市委政府助力城市发展、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决策作为。老百姓们纷纷表示:“有了政府的救助,这爬不过去的冰山,走不过去的沟坎,都不算啥了,心和政府贴的更紧了”。干部群众们都说,“这是了解社情民意的好方法,也是联系群众培养干部的好渠道。”

  

  创新载体,突出广泛性,让学习“活”起来。“干部到家来给咱开大讲堂,结合着咱农村的实事唠,啥不明白还可以当场提问,这种形式咱农民欢迎!”“听完这讲堂的课啊,中央一号文件的20大亮点,现在我这农民也能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说道说道了!”这是乌兰浩特市组织的理论大讲堂正在和太本站办事处的农民们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现场互动交流。

  

  去年以来,乌市委积极探索新方法、建立新载体、打造新平台,开办起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市(农牧)民讲堂,为基层群众搭建学习平台。一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讲堂活动计划,活动制度、档案资料归档制度。二是扩大宣讲人员队伍。通过统一选聘、分级组建,宣传队伍中既有市委讲师团、市委党校等专业宣讲队伍,还有由关工委、妇联、总工会、团市委、科协等机关干部,以及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的“业余”团队,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不同受众群体宣讲需求的讲师队伍,构建起市、乡、村“三级宣讲网络”体系,使宣讲队伍既有理论政策明白人、社会交往诚信人、中华美德传承人,又有设施农业带头人、产业协会负责人、种养加工致富人、民营经济开拓人、返乡创业成功人、外出务工模范人、移风易俗领头人等多项人才。三是精心设置讲坛内容。拟定了理论政策、我们的节日、身边的好人、书香红城、未成年人教育、和谐社区、百姓心声、科技农家八个方面的宣讲主题。同时创建出“小卡片宣教法、小段子宣教法、小短信宣教法、小板凳宣教法”以及“领导干部论坛”、“廉政讲堂”、“关爱报告团讲堂”、“小巷讲堂”、等生动鲜活的宣讲形式。

  

 

  与此同时,积极创办网上理论讲坛、专题报告会、理论骨干培训等多形式学习活动,一年来,全市各基层党委、党工委,依托市(农牧)民讲坛、网上讲坛、专题讲座、理论骨干培训等形式,举办各类专题理论学习辅导讲座150余场(次),受众人数近15000余人(次)。

  

  成果转化,突出实效性,让学习“实”起来。“今年将有2万株大树进城”成为3月份以来红城大街小巷百姓们热议的话题,“城市绿了、美了,咱们老百姓就高兴”在五一广场晨练的老大爷、老大娘们扭着秧歌乐呵呵地说。

  

  在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杨春河唠开了心里话:市委、政府领导又是实地考察,又是贷款贴息、参加农保,又是技术指导,又是定单种植,推出的这个“工程”目的还不就是为了咱赚钱致富嘛!

  

  乌兰浩特市委、政府正是这样把学习的成果逐一落实在发展与实践中,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亩千元效益工程”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缩影。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习的落脚点在“实践”,依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乌市明确科学发展思路,适时提出了乌兰浩特“十二五”时期以加快推进“四个转变”为主线,推进“三化”互动,深入实施“六个红城”着力打造“五地一区”发展战略。

  

  在学习实践中,乌市加快培育和壮大冶金、烟草、煤化工、电力、建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制药等八大产业;发展以“亩千元效益”工程、育肥牛产业为龙头的城郊型精准农业;以物流业和旅游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高起点规划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市场理念经营城市。编制完成了乌兰浩特市新区、铁西区、物流园区等区域控制性详规和成吉思汗园林景观、城市绿地系统等专业规划。改造危旧平房94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1.7万平方米。改造建设城市道路20条、9.8公里,铺设供水、排污、供热、燃气管网157公里,完成新区23公里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盟党政大楼建成使用,中心公园、体育馆和乌兰浩特一中、职教中心实训楼等项目进展顺利。出台《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推动城市管理向街道、社区拓展。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了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投资1亿元,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实施旧城区、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的主要街路绿化,新区公园及街路绿化,省际通道绿化,2个城市出入口及机场路绿化,13条背街小巷绿化,30个临街单位、8个住宅小区及24所学校校园绿化,;实施房地产开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新建、改造校舍13.4万平方米,大力实施扶困再就业援助行动和“一助一”工程,两年来,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80个,发放小额贷款3651万元。解决社区服务用房46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714/6086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