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学习贯彻七一讲话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2011年07月19日 07:21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对这一重要论断,我们应当怎样深刻理解?
李中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个著名的论断,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都反复讲述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也作了强调。“讲话”特别重申了这一论断,使其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
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上,在开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上,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使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90年来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在中国出现过的其他各种政治力量都办不好的事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办成了、办好了。
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视角来看,所谓中国的事情,集中体现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下的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也就是“讲话”中明确指出的我们党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是在完成上述两件大事的基础上,我们党同样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第三件大事,直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90年来发生在中国的这三件大事,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改变是 “不可逆转”的。之所以说“不可逆转”,关键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当前,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满怀信心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必将证明,要办好中国的事情,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仍然是办好中国所有事情的关键所在。
记者:我们看到, “讲话”中关于党的建设这个问题占了很大的篇幅,指出: “要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请问,应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李中元:我们党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路人,要领导人民办好中国的事情,首先要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办好党的事情,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只要我们党是一个团结的党,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只要我们党是一个永葆先进的党,我们的事业就是一个永远前进的事业;只要我们党是一个治党有方的党,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国家。搞好党的建设,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为此,我们党要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在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主线贯穿下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思想建设是根本,组织建设是基础,作风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反腐倡廉建设是抓手。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使党的建设不断达到新水平,把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到新高度。
记者: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讲话”中提出了“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对此,您认为我们应如何理解和把握?
李中元:“讲话”中最令人警醒的重要论断之一,就是提醒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因为每一个考验、每一个危险,都关系着我们党的生死存亡。积极面对和主动防范这些考验和危险,是我们党的事业能否继续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要积极面对“四大考验”。所谓执政的考验,主要是对保持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应该看到,长期执政既有利于我们党扩大执政基础、稳固执政地位,但也容易滋生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心态。所以,必须严肃面对新的执政形势,认真研究新的执政难题,全面提升执政能力。所谓改革开放的考验,主要是对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考验。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就是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还是改革开放。所谓市场经济的考验,主要是对搞好经济建设,防止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考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带有一定的冲击性和盲目性,如何扼制和消除市场经济的弊端,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大考验。所谓外部环境的考验,主要是应对全球化、多极化挑战,驾驭复杂变化的外部世界的考验。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的潮流,但世界和平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同时,又能够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颠覆的企图,是对我们党应对外部世界能力的重大考验。
另一方面,要主动防范“四大危险”。最根本的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归根结底是思想上出了问题。一些党员对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当前的发展形势过分乐观,淡化了居安思危的意识;一些党员疏于理论学习,模糊甚至丧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特别是理想信念的丧失,足以使一个政党失去其生机和活力,失去战斗力。因此,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最紧迫的危险是“能力不足的危险”。精神和思想问题解决了,领导干部的真才实学和应对能力就成了紧迫的问题。面对日益繁重的治国理政的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地长本事、添本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拥有治国的权力,并不意味着就自动掌握了治国的能力;没有足够的治国能力,足以危及治国的权力。能力不足,本质上也是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此,必须培养源源不断的有用人才,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讲话”还特别强调了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的问题,以使我们党的事业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最严重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的危险”。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就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历程。“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讲话”中强调的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如果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党的工作就会失去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最可怕的危险是“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因为,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对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的形势、依然艰巨的任务,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只有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只有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才能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责任编辑:杨婧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719/6090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