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学习贯彻七一讲话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演进

2011年07月20日 12:11

 

  近日,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接受中国网络电视台《红色面对面》节目专访,为我们简要梳理了中共几代领导人执政理念的演进。

  

  建党后———建国前:独立富强是我党最重要的执政理念

  

  杨金海说,从建党的时候起我们党就确立了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解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实际上就是两大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独立、富强。独立的问题在建党后二十八年已经完成了,但是富强的问题当时还没有完成。经过六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在我们这个美梦正在成真。使中国独立富强,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执政理念。

  

  建国前夕———建国初期:“两个务必”是我党最重要的执政理念

  

  建国后,党又提出很多好的执政理念。建国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提出“两个务必”,这“两个务必”到现在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两个务必”就是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所谓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就是要把自己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宗旨,什么时候偏离了这个宗旨,我们党就会出问题。后来还有很多好的执政理念,包括毛泽东提出来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些就谈不上今天的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真经

  

  改革开放后,小平又提出很多新的执政理念,最主要的就是提出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么四项基本原则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加上改革开放,正好六个方面,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真经。新世纪:

  

  转变党的执政理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转变执政理念,这点非常重要。过去虽然已经是执政党了,但是执政理念不是太清楚,执政意识不是太强。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实际上是要从思想意识深处、从体制上解决长期执政问题。近些年来,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进一步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最近,胡锦涛同志强调,要积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管理等,这些都是对新世纪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互联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学者杨恒均认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执政党的最大贡献是废除终身制。经过建国后的近三十年的折腾,国民经济几近崩溃,即便没有小平出来拨乱反正,发展经济也应该是迟早的事,否则,苏联东欧的结局无法避免。而邓小平的理论贡献也主要是允许民众重拾“白猫黑猫”的常识。但废除领导终身制就不同了,这可是连当时的台湾都没有做到的,其意义之大,影响之深,也许我们到今天才能完全回过神来:看看实行终身制的古巴、北朝鲜吧,谁不认为它们在苟延残喘?再看看被民主浪潮席卷的中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平的这个贡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在当今的地球上,任何形式的“终身制”———即便是经过民主选举上去的,也总会激起民众的各种不满。

  

  中国与中东那些国家的最大区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而且持续了20多年。世界上的民主运动几乎都是由经济发展受阻与社会不公引发的。而经济高速发展又往往可以暂时掩盖社会不公。所以,当今的中国与突尼斯、埃及与利比亚不太一样。而这个功绩,从执政当局层面来说,首先要归功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其次,第三代领导人大力发展经济,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与金融秩序中,功不可没。但江泽民对于执政党最大贡献更在于“三个代表”。正是注重经济发展,并加强了对执政党的改造与培养,使得苏联东欧之后的中国,不但没有重蹈覆辙,反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当代领导人执政后,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制度与体制的原因,各种弊端开始显露,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贪污腐败猖獗不止,公民的人权屡遭伤害,公平正义得不到伸张——— 这一切,都造成社会不稳定、不和谐,执政当局如果不改换思维,稍微处理不当,难逃中东命运。事实上,中国每年的群体性事件并不少,只不过我们“地大物博”,被稀释掉而已,可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紧张的浓度越来越稠密,总有一天会无法稀释。

  

  但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纠错功能薄弱段的制度,执政者很难主动寻求来自民众的监督与参与。但互联网刚好弥补了这个制度下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人均GDP在3000-4000美元之间)所无法调和的缺陷与毛病。互联网的十年,也是中国最高当局逐渐通过网络了解民意,与普通民众互动的十年,看看这几年的政策,有几个不是由网民率先在互联网上推动的?看看温总理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条条改善民生的措施与承诺,有哪一个不是网民们率先提出,甚至是由一些民众牺牲了生命与安全在网络上“闹”出来的?

  

  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意,从善如流,推行得到网民支持(但遭到一些官员与利益集团反对)的新政策与措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了胡温新政的一个主要特点,也让执政党在海外赢得了“有弹性”的美名。

  

  中国的执政党在过去三十年里,不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也使得中国没有重蹈苏联、东欧覆辙,暂时避免了发生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的不稳定与骚乱,与其说给人信心,不如说给人希望:希望我们党和政府继续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加强了解民意与沟通、加大力度改善民生、让公平正义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的同时,要展现政治家的魄力与胸怀,推进民主制度的建设,最终解决“权为民赋”(习近平副主席语)的问题。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720/6092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