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学习贯彻七一讲话

总结“中国经验”不能停留表面

2011年07月29日 09:27

 

  中国的成功,应该说是具有值得我们深度挖掘的理论意义。在中央编译局的编译道路上,有没有发现能够很好地阐释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道路的方法论或者说是理论框架?

  

  衣俊卿指出,这方面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启示,特别是最近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时候,我们也感到,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都在总结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发展道路,甚至大家有的学者提出中国的模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从理论上去把握,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课题。在总书记讲话中,特别谈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这很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维度应该构成对于中国经验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括。如果我们在这几个基本维度上进一步进行理论提炼,可能不仅有助于推动我们的实践更健康的发展,在理论创新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衣俊卿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回头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其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很多思想是非常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的经验。我们一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着普遍的规律,这是毫无疑问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分析,概括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他们思想中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普遍规律的前提下,他们一直承认不同的民族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就是发展道路应该是多样性的。比如马克思毕生都在探索,他最初关注的是西欧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在那个时候他强调共同胜利的一种理论,在这个时候,可能更多的关注,按照那种普遍规律的理论说,人类大概都应该先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再进入到未来的社会,但是马克思晚年,当他接触到俄国、中国、印度这些东方社会的历史文化结构的时候,特别是他发现了这些民族还存在着亚西亚生产方式等等,包含着土地公有的因素的时候,他就得出一个结论,他认为东方这些社会可以在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的成果,而不必走资本主义道路,经历资本主义痛苦,直接进入到未来社会。所以,这些理论都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在今天的形势下,怎么解读和总结我们中国发展的经验。无论中国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所构成的中国的经验,它的意义不仅仅对中国有意义,而且也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基本上证明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社会不可能都完全按照一个模式、一个道路发展。

  

 

  衣俊卿指出,作为理论工作者,现在有责任,按照总书记概括的框架,我们在这里做更多的总结性工作。我们的背景就更复杂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想说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国的发展道路,可能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比较性研究。这个比较性研究很重要,我们原来的研究中,有的时候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比如我们经常说,一想到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们总是拿着中国的模式、美国的模式、中国道路和美国道路,而西方也按照这种话语,在西方认为只有西方的道路才是唯一的,中国不符合它的要求,所以对中国总是要进行各种指责、质疑,尽管经济上、各方面已经很发展、很进步。如果拓宽我们的视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不仅要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道路,也要总结中国的经验道路,同时还要关注更多的经济体,比如,很多新兴经济体,比如南美最近几年的发展、亚太的一些、传统强国俄罗斯的发展道路,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做参照,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到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它特色在哪,它对人类的贡献在哪,我们面临的问题在哪。我想这一点对中国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应该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一种理论的理解力和穿透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729/6096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