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学习贯彻七一讲话
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2011年08月05日 10:2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严谨的战略思维、历史的厚重感和高度凝炼的语言揭示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和发展规律,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来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奋斗进程,高度评价了我们党90年来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深入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纲领性的文献,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育和启示。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和救亡图存斗争的失败呼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摆到近现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和分析。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同时疯狂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战乱不止,人民痛苦不堪,中华民族处于空前危机之中。
中国人民是不会甘愿长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和奴役的,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探索和斗争。但这些前仆后继的抗争先后都失败了,旧式的农民战争、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改良派轮番出场,效仿西方的多种实验方案在中国都走不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艰巨重任,历史地落到了新兴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正如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所深刻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这段精辟论述,揭示了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党成立后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谱写出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胡总书记高度概括和阐述了党90年的奋斗历程,并给予极高的评价,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28年艰苦曲折的斗争,大体上经历了三次高潮两次挫折:第一个高潮出现在大革命和北伐战争时期,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工农群众普遍发动起来,在中国的大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蓬勃展开。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磨炼和提高,党的队伍也迅速扩展,党员从1923年的400多名增加到1927年的58000多名,形成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北伐战争胜利推进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引起了中外反动势力极度恐慌。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分共,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害,部分党员消沉脱党,还有些叛变投敌,党员总数下降到一万余人,革命遭受挫折,转入低潮。
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党领导和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等近百次武装起义,形成风起云涌、群雄四起的局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推动着中国革命的再次兴起,随后又先后开辟赣南、闽西、湘赣、湘鄂赣、湘鄂西、鄂豫皖、赣东北、左右江、陕北、东江、琼崖等十几块农村根据地,开始形成燎原之势。到1934年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30万人,党员亦发展到30万左右,中国革命又出现了一个高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先后发生过三次“左”倾错误,不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以城市为中心,贬低和否认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路线,使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长征,千辛万苦开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白区革命力量也受到极大损失,中国革命再次遭受挫折。
红军长征胜利后,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七七事变的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创建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通过延安整风,尤其是七大的胜利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全党思想和行动得到了高度统一,党和人民军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长征结束时的3万人增加到100多万人。国民党发动内战后,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又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前后,党领导各族人民在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组织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开始筹划和推进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2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其基本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编制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为标志,党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这个时期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在领导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一系列新的认识成果,又曾犯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思想、文化建设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1978年12月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开创史无前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改革先从农村起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向城市经济改革推进;对外开放先从四个经济特区试验,然后向14个沿海城市拓展,逐步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同年10月党又召开了十四大。以这两件事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经受住了国际国内政治风浪的重大考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了清醒的分析,借鉴国外处理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把如何保持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问题,提到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到“四位一体”,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更加清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应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肩负着人民的期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向前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创造了世界经济上的奇迹。
上述“三件大事”,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封建军阀统治到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性跨越,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理念贯穿于“七一”重要讲话的始终
胡总书记在讲三件大事时,每一件大事的第一句都冠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从三个“紧紧依靠人民”,拓展到这次讲话的全篇,使我们深切领悟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七一”重要讲话的始终。
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坚定理念;实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七一”重要讲话继承、发展了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具有重大政治意义。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已经深深融入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字里行间充满了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把党的丰功伟绩与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根到底都是为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崇高理想信念与为人民谋利益结合起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国际视角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805/6099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