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理论短视频 第一时评 直播稿

黄苇町:干群矛盾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突出的矛盾

2011年09月27日 16:30

 

一个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的经历,就会缺乏群众感情 

    主持人:第一时间,共评时政,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第一时评。我们继续来解读胡总书记的7.1讲话。有心的人可能留意到这篇讲话稿的字数在14000字左右,其中134次提到“人民”二字,平均104字就会出现一次。在这次讲话中总书记再次提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今天我们继续有请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黄苇町作客节目,针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来为我们进行深入解读。

    黄苇町: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为什么胡总书记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放到重要的位置,反复提到,并在“十二五”开局的重要时刻,中央如此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黄苇町: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社会的本位,我们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什么是执政为民?就是你要造福人民、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为实现根本利益而奋斗。执政为民是反映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就是把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执政理念结合起来。过去我们大家老讲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认为是赋予“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宗旨新的服务内涵。

    主持人:为什么“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教育的重点?

黄苇町:首先应该看到这是十二五开局的时候,我们现在面对着国际形势,国内外的环境非常复杂。同时,发展稳定的任务也非常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是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他凭什么跟着我们?他能不能团结在我们周围跟着我们去奋斗呢?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和国家的传统中。我们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群众拥护我们、支持我们,才能保证我们和群众的血液联系。我们可以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当前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总要求。其次,一个党员能不能坚持党的宗旨,首先取决于你能不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如果你能做到这样,才能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你都真心为民、真情代民、真话为民。不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感情的问题也是双向的。胡锦涛总书记有一句话是网上反响最强烈,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就是感情的双向。如果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态度冷漠,群众也不会对他非常关心。反之,我们党和群众的联系是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不能比的。邓小平讲,我们的群众基础是几十年打出来的。苏联,二月革命到八月革命,就是十个月,如果加上国内战争那几年,也就是十几个月。他们对党没有长期革命战争中的群众意识。所以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名副其实的血肉联系。在革命年代,党员和群众联系很密切,那个时候没有群众联系,你根本活不下来。我们老一代同志对群众感情很深。但是现在我们党已经建党九十年了,国际上一般把二十五年作为一代人,如果建党是创业的一代,我们现在一些党的领导骨干应该说都是第四代了。和第一、第二代共产党相比,在知识结构、世界眼光、开拓精神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称得上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是有些人和群众的感情联系不如上一代,有一些人长期坐机关,和群众联系比较少。不少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公务员,也不能说自己就了解农民,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很多农村的学生都是从中学起就在县城住校,父母望子成龙,也没有让他干什么农活。他出来十几年,残存的农村生活的记忆也忘得差不多了。一个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的经历,就会缺乏群众感情。还有一些干部封建思想很浓厚。他身上还有一些高人一等的感觉。有一些廉洁的干部大家也还是喜欢叫他父母官。他有时候面对媒体批评和监督的时候感觉到很不舒服,认为是无视政府的尊严,挑战政府的权威。还有一些干部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合理诉求采取非理性的手段,导致一些矛盾激化。可是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社会生存条件、生活条件、价值观念、思想都在发生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民社会的成长,现在人们不止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对于维护公平正义和发展的要求也一样提高。国企职工既关心自己的福利和收入,也关心企业的管理,也关心干部的任命。怎么保护企业家和人民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也非常重要。干群关系也提出更新的要求。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感、责任感和事业心直接决定我们跨越式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现代政府就是为公共服务的,群众批评很正常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我们还是面临一些问题的,尤其到了第四代领导干部们。现在我们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接下来在具体的党建工作中,我们这些领导干部怎样去扎扎实实的面对问题,做到、做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黄苇町:首先还要坚持总书记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表人民的力量。以人为本的核心是——第一,服务群众,第二,依靠群众。定决策要考虑群众的利益,尊重各方的意愿,协调各方的关系。现在还要注意到决策过程中还要成为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过程。成为群众一致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这就是很有民主的一方面。因为每个人看问题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思想文化意识不同,眼界也不同,不一致才能提供比较选择集中意见的机会。所以你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决策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现在有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耗资巨大的形象工程,多数都是少数几个人,甚至个人主观意识决定的。如果这些东西当时有健康民主的程序,绝大部分都不可能出现。所以发展党的民主非常重要。群众生活得很清楚,哪些做法行得通,哪些行不通,哪些符合他们的利益,哪些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很敏感。中国老百姓非常善良、非常聪明,他们不光可以看出你的做法对不对,还可以看出你宣传高调背后的真实动机是什么,只不过有时是不想当面点破而已。当我们的决策面对沉默的多数的时候,你对自己打一个问号。无论是上帝还是群众,都会认为真正堪当大任的领导首先是要调动最多人的积极性,善于集中大家智慧的领导者,和那些靠拍脑袋搞发展的人,这才是大智慧、大聪明,他做领导,必定是人民支持率最大、社会平稳度最高的。

     习近平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人民群众监督我们是天经地义的,批评我们也是正常的。你要学会倾听、学会回应、学会谈判、学会妥协、学会道歉。如果以前考虑不周到的,就要学会妥协让步。如果发现做错的就要道歉,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当然有些事,群众提的意见也会有不合理的要求,办不到,也不能办,但是态度要好。耐心的说服、解释和冷冰冰的拒绝本质上都是拒绝,但是你态度不一样,效果就大大不一样。这不是提倡我们的干部虚情假意,如果你是公仆,公仆对主人就应该是耐心解释,而不是冷冰冰的。在现代社会政府就是为公共服务的,群众批评你很正常,政府捱骂也不一定是坏事,你捱骂了才能改正缺点错误,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我们要建立更加理性的政府,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改善。当然还要鼓励干部贴近群众,过去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时候都和老百姓住在一起。现在的干部你要让他同劳动,他勉强可以接受,让他和老百姓同吃,他或许嫌不卫生,这说明了我们和老百姓有距离,为什么胡锦涛那么强调要接近群众,和群众长期接触中培养感情。

 

 干群矛盾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突出的矛盾 

    主持人:如果我们中国共产党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个理念,肯定必须要集中的解决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突出问题,要把它解决好。请你分析一下在中国社会面临着哪些这样的集中和突出性问题?

    黄苇町:问题很多,但是集中起来现在是四大社会矛盾:贫富矛盾、城乡矛盾、劳资矛盾、干群矛盾。其中干群矛盾尤为突出,很多问题的计划都和干部处理问题不当有关系。因为你是政府,你是党,群众的诉求都要集中到党和政府。你处理得不妥当,就会造成干群之间的对立。特别是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我们决策要避免单纯的利益导向。有人说,人民内部矛盾要靠人民币解决,这话不能完全错误。如果你本来补偿不到位,你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你就要修改标准,给合理的解释。但是这句话也不能说全对。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用钱来解决。如果脱离了民主法制,可能结果还会造成更多的问题。拿拆迁来说,有的地方现在出现这个情况,本来这个地方按照合理补偿,一万块钱一平米是合理的,最后97户都接受了,剩下三户提出不行,没有两万我们不走。最后两万一平米走了两户。最后剩下一户了,没有三万我不走。最后就三万了。这一户走了,剩下99户都回来了。第一,你没有做到公平。等于是老实人吃亏了。我们既不能搞强拆,但是同时我们在拆迁面前也要依法公正。否则,也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很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这都涉及到我们工作的问题。我们还要在提高基层干部在经济手段之外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化解情绪的能力,发挥共产党做思想工作的优势。做思想工作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优势。有时候一句暖心窝的话可以解决一串问题。但是如果情绪上顶了牛,也可以深层的解决。所以现在我们强调我们的干部要有情商,情商就是你要善于理解他人,善于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才能营造和谐、凝聚人心。现在很多同志认为,现代管理就是要学会现代的管理方法,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求管理者要有应有的情商。

 

 民生工程是腐败高发区  资金拨付必须创新 

    主持人:如何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做到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黄苇町:第一,首先要坚决的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特别民生问题,因为民生问题我们为的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很大一部分财力都是投入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既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民心工程。公共资金和资源密集投资的领域必然是腐败的高发区。民生领域必然会成为滋生腐败的区域。而且民生的特点更容易成为犯罪的条件。民生工程和企业投资工程,企业投资讲经济回报,要有严格的成本核算,我的投资者除了投资人以外,个人和单位以外,还有银行的贷款,将来还要还贷款。他对这个工程的监督相对是严格的。可是民生工程大多是公益性的,是财政出钱,而且也没有那么明确的成本核算、收益核算的方式和路径。而且受益者又都是城乡弱势群体,监督上本来就缺乏。我们很多大的重点工程投资集中,民生工程是小额、分散,农村建一个学校、卫生院、修个路,多的十几、上百万,少的就是几万块钱。大工程我们还没有条件监督的情况下,这些小的工程相对更难了。民生工程还有一个特点,流程很长,从拨款,层层下拨,经过县、镇、乡,中央的资金要到村组,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的素质和作风将直接决定我们党对群众的关怀能不能不折不扣的落到被帮助的群众那里。

    主持人:总书记七一讲话中谈到的四大危险中,最大的危险还是腐败。应该说,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尤其是防止民生工程中的腐败活动,不仅是纪检部门的重头任务,更是关系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各项举措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也是“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那我们党内如何根治腐败问题?

    黄苇町:这个问题关键是三点:一个是要把我们的民生工程,变成一个阳光工程,依靠公开透明来消除黑箱操作,民生工程首先是阳光工程。第二,要打造成民主工程,依靠民主决策来消除长官意志,消除个人说了算。第三,法制工程。我们要依靠无处不在的分散的群众的监督,来对付小额的分散项目的腐败。小额的分散项目很分散,政府监督很难。但是群众无处不在。我们把群众监督调动起来,尽管再小额、再分散,群众有正常途径监督,正常管道监督,在这个情况下他就可以很好的监督。我们说民生工程最大的问题对群众来说,直接关系群众的利益。他数额不一定大,但却会直接侵害群众的利益,所以往往造成的影响更恶劣。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重点,这既是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也应该是我们反腐败的着力点。

    主持人:总书记过去也曾多次谈到人才问题,但这次在“七一”讲话中谈得更系统、更深刻。把人才提高到战略资源高度来强调,说明了党中央“求才若渴”的心情。我们目前有8000多万党员,应该说藏龙卧虎,人才众多,但某些观念和体制障碍,限制了我们发现和使用人才。那在“广纳贤才”方面是否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标准?

    黄苇町:是这样的。因为现在我们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多元化的。完全按照传统的标准来选拔人才就不行了,看户籍、看身份。我们要打破这个概念,要有突破。否则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一些应该使用的人才不被使用起来。年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些农村新党员发展得很慢,觉得年轻人还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导致党员高度老化,有的党支部甚至是七个党员八颗牙。后来我们实现了党员和干部的年轻化,农村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后来我们有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为年轻化而年轻化的趋向。市、县、乡配班子层层往下看年龄,导致还不到50岁,经历、经验处于巅峰期的干部,按杠一划就退出了领导班子,这也是产生新的社会惰性和价值观扭曲的重要原因。妨碍我们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把我们人才调动好,真正实现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出事的人有地位。真正要把这三句话变成现实,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既要转变用人观,还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制度安排。对于一个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年轻人,特别渴望施展自己才华的各种人才来说,给他们提供这种实现价值的机会、实现发展的机会,这是最大的以人为本,这就是实现人的全民自由的全面发展。

    主持人:谢谢黄总编针对胡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给我们带来了两期精彩的节目解读。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0927/6100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