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百姓宣讲 往年主题宣讲活动 2009年百姓宣讲活动 庆祝建国60周年百姓宣讲 百姓宣讲团宣讲文稿

宋承芳:金鱼池的故事

2012年12月21日 16:13

  “还是那个地方,如今变了样,破屋变成高楼,地摊变成商场,土坡变成绿地,臭沟变成鱼塘,昨天播下的心愿,今天收获希望!”这是一首歌的词,唱的是北京崇文区的一个现代化小区——“金鱼池”。它的前身,就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
  我的一家在这里住了有百八十年了。我爸爸就出生和居住在“龙须沟”旁。龙须沟是明朝永乐年间建天坛和先农坛的时候,为排放先农坛以西的水而挖的。金鱼池是元大都专门养金鱼的地方。因为常年没人清淤,臭气熏天。解放前,6000多米长的龙须沟成了老北京城边上最脏的地方,地上全是陈年堆积的垃圾,5米以下才能见到真正的土地。住在这一带的,都是北京城最穷的老百姓。
  1950年2月, 北京市开始对龙须沟进行大规模改造。埋了下水管线,把龙须沟由明沟改为暗沟。把臭气熏天的金鱼池,开挖成一个元宝形的小湖,围绕小湖建了一个街心公园,可以养鱼也可以划船。政府在挖沟的同时,还掏钱帮穷人盖房。从前的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虽然还是挺简陋,但夏天不漏雨,冬天不挨冻了。只用了九个月的工夫,龙须沟、金鱼池一带就改造完了,政府把这两个相互交叉的地方统一命名为金鱼池。
  我出生在金鱼池粉厂胡同13号。这是个大杂院,一共有23户人家,一百来口人。我们家住的是一间12平方米的平房。在我之后,家里又添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我爸我妈自制了一个大木板通铺,里面横七竖八睡着我们姐弟四个,爸爸妈妈挡在床边。有一次,搭床接缝的一块木板歪了,把我给掉下去了,我愣是在床缝里趴着睡了一宿没醒。
  我开始记事的时候,金鱼池又干了。池里没有了鱼,有的是臭气熏天的污泥。由于人口的增加,环境很快就恶化了,和解放前的龙须沟有了一比。
  1960年,政府对金鱼池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改建,填平了残存的金鱼池,在原址上建起了53栋简易楼,形成金鱼池东、中、西街,几代住在棚铺房里的居民住进了楼房。
  我们家也分到了一套面积28平方米的楼房,一间大屋加半间小屋。
  虽说是筒子楼,但比起以前一下雨就变游泳池的小平房,我们知足死了,全家六口激动得好几宿没睡着觉。可随着我和弟妹的长大,这28平方米的房子渐渐变小了,变挤了。转眼近20年过去,我们4个孩子都到了该成家的年龄,这下住房的麻烦可大了!
  我最大,成家也最早。1980年我结婚,婆婆家跟我们家住房一样紧张,只好在我爸同事的帮助下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平房。1982年轮到我大弟弟结婚,爸妈可真发愁了!要是给大弟两口子腾出那个半间,剩下一间,爸妈和也都20来岁的小弟、小妹,可怎么住啊?大弟弟眼看着没房结婚,搞不好对象就得吹,急得回家就唉声叹气,埋怨父母没能耐,住在这么个穷地方。我父母也着急啊,直跟女方家赔不是。“你们不会在你们家楼下找块地儿盖上间房呀?”我大弟弟准岳母的一句话提醒了全家!爸妈为这事专门召开了家庭会,目的是要全家人团结互助,说白了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爸爸和大弟弟找来街坊和同事帮忙,半个多月后在我家简易楼墙后,用废旧材料搭起了一间简易的平房,大概有15平米,暂时解决了大弟弟结婚的问题。可两年后,这间房的房顶就漏了。眼看小弟弟也到了结婚年龄,爸妈决定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这间房翻盖了,又接出来10多平米,中间打上隔断,变成两间小房,这样,总算解决了小弟弟的婚房。
  那时候,街坊邻居家家都是多子女,一个个都到了结婚年龄。居民们每天都到房管所要房,房管所没有房源,根本就解决不了。于是,楼前楼后搭满了七高八低、大小不一的违章建筑。房管所的管理员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百姓不私搭乱建怎么办?总不能都跑到大街上结婚去呀!
  房子是解决了,可生活中还有太多的不方便解决不了,邻居之间免不了老打架。
  当时,我们居住的简易楼每层有五户住家。上下水管子是公用的,做饭、洗涮都要排着队来;厕所也是公用的,谁先进厕所都要把一块写有“厕所有人”的牌子挂出来。
  这样的日子终于在2001年有了转机。
  2001年初,崇文区委、区政府决定利用市政府南城危改优惠政策,对金鱼池地区进行第三次大规模改造。北京市委、市政府把治理金鱼池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之一;崇文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各部门:“要把金鱼池百姓的事,当作我们自己的事来办!”
  消息传出来,金鱼池的居民,个个乐得像吃了蜜。
  没几个月,金鱼池的动迁就开始了。绝大多数人家都积极自己想办法找过渡房。大家说:“政府为咱们办好事,咱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
  当年7月28日,金鱼池危改工程动了工。这是当时全市最大的成片简易楼改造工程。为了让金鱼池老百姓能及早回迁,工人们日夜连轴转地施工。我们家老爷子经常骑着小三轮到建筑工地上看,从打地基到一层层叠起的四合院式的新楼,我们一点点看着变化,天天盼着回迁。
  仅仅过了10个月,2002年4月18日,我们金鱼池160户首批回迁居民,就敲锣打鼓重新回到了金鱼池。居民们谁也认不出这儿就是自己住了几十年的老地方!2004年的4月18号,是金鱼池小区居民回迁两周年的日子。大家决定:把每年的4月18号定为金鱼池社区节。这天,老街坊们还把老舍先生笔下的“小妞子”接回金鱼池,为“小妞子”铜像落成举行了揭幕仪式,还放游了象征欢乐、幸福、吉祥的金鱼。
  金鱼池新小区全部竣工后,总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其中有居民回迁住宅楼42栋。平均每个回迁户的住房面积达到77平方米,人均达到22平方米。我妈逢人就说:“我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能住这么宽敞的楼房,过这样的晚年生活,我知足了!”我自个儿的小家,3口人住上了73平米南北通透的单元楼房。透过客厅的落地窗,满眼是小区里的鲜花、绿树和草坪。孩子们在小区里跑啊闹啊,笑声不断。社区里的老人们每天都到健身园里锻炼。大家生活好了,人也变得有档次了。过去一到夏天,胡同里坐满了光着膀子的人,腰里别把扇子,肩膀搭条毛巾,空酒瓶子满地滚……如今金鱼池社区里人人讲文明,个个重仪表,再也看不见光膀子的了,去年我们小区还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为了纪念金鱼池居民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北京人艺为金鱼池的变迁专门排演了话剧《万家灯火》,我和我的邻居20多人应邀与著名演员宋丹丹、濮存昕等演艺明星同台演出了130余场,金鱼池的第三次变迁成了北京家喻户晓的故事。
  金鱼池的居民都相信:金鱼池再也变不回龙须沟了。在歌颂《金鱼池小区》的诗里,回迁居民写道:“老舍若来寻故地,当惊巨变续华章。”
  金鱼池,你是我最爱的家!
  (北京市崇文区金鱼池社区居民)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1221/6204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