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百姓宣讲 往年主题宣讲活动 2010年百姓宣讲活动 百姓爱心故事 区县工委单位稿件 朝阳区入选稿件

朝阳0071:花甲人与古稀人的真情故事

2012年12月16日 17:14

 

  这是一段令我感动的真实故事,也是我新结交的一位朋友数十年来的亲身经历。我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相信故事中的情节一定让大家伙儿感悟到:百姓间的爱心,人与人的真情,必将唱响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老金是我退休后在合唱团新结识的朋友,他是一位盲人,年龄应该在六十五到七十之间吧。每次合唱团活动老金都在老伴儿连女士陪同下前来参加。要说我和老金夫妇认识也有三年的时间了,论岁数我比老金小将近十岁,所以一直金大哥、连大姐称呼着他们夫妇二人。
  
  
  
  去年的春暖花开的季节,老金两口子接连几次没来参加团里活动,等再次活动时见到老金夫妇时,闲聊中我问及为啥前几次没来参加活动?以表示我对他们的关心。老金告诉我说:前段时间出了趟远门,去东北沈阳住了几天。我是个爱刨根问底的人,是旅游吗?盲人出远门方便吗?…….一连串的问题在聊天中慢慢展开。好在大家都是朋友,我实在,金哥、连姐也不拿我当外人,约我中午到家做客。俗话说:茶余饭后聊家常。午饭后,老金和连姐给我讲解了一段他们亲身经历的往事,这才引出这段花甲人与古稀人的真情故事:
  
  
  
  1953年老金在北京宣武区的一所小学读四年级,那年学校里组织同学给正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叔叔写慰问信活动,当时的小金同学怀着崇敬的心情写完信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寄给了志愿军某部。没想到这是由于这封信的开始,老金与回信人孟毅华结下一段特殊的情缘。
  
  
  
  1953年刚刚满二十岁的孟毅华随部队开赴朝鲜,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一天部队通讯员拿来8封小学生写给志愿军叔叔的信,“我来给这个北京的小同学回信!”孟毅华读完小金同学字迹工整的慰问信,立刻提笔给北京的小金同学写回信。
  
  
  
  几年之后,志愿军孟叔叔离开朝鲜回国,在朝作战期间他与北京的金同学一共通了八封信。1955年孟毅华利用休假时间特意到了北京,费了不小的周折找到小金同学家。那年的老金十一岁还是个孩子,志愿军孟叔叔带他到公园去玩。离开北京前孟叔叔还把部队发的口琴和朝鲜战场留下的三发卡宾枪子弹壳送给老金留做纪念。
  
  
  
  从朝鲜回国后孟叔叔一直与小金同学保持书信往来,1959年的一天,孟叔叔在给老金的信中说自己要结婚了,老金立刻给孟叔叔回信表示祝贺,还特意给未来的婶子也写了封信,并声明不许孟叔叔看。
  
  
  
  孟叔叔结婚后落户辽宁沈阳,1960年正值国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老金把家里每月定量的芝麻酱攒起来,半年才攒够一瓶,寄到沈阳孟叔叔家,以后还寄过全国粮票、布票等以缓解孟叔叔家的困难。志愿军孟毅华打心里感激这个比自己小九岁并一直叫自己叔叔的北京男孩。多年来,老孟每次去北京都要给老金家捎东西,有老金喜欢的二胡、电唱机等等。1968年老金结婚了,孟叔叔担心他家用不好煤气,还特意从沈阳给老金邮寄双喜牌高压锅。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建立了越来越来深的感情,两家人的来往也越来越密切,大家都知道,金孟二人虽然以叔侄相称,但他俩的情感盛过手足。
  
  
  
  1996年五十多岁的老金因患青光眼而导致双目失明,老孟一家人得知后,经过多方尝试帮助老金复明。“只要能让老金复明,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捐出来。”老孟曾多次请求医生,但未能如愿。此后的老孟几次来北京看望老金,开导帮助老金度过失明后最初也是最为艰难的那段日子。
  
  
  
  “我常常梦见小时候的情景,梦见志愿军孟叔叔陪我玩,特别开心……”这些年老金常常抚摸口琴和小小的三枚子弹壳,思念历历往事,思念那割舍不断的情缘。当年的志愿军叔叔,当年的红领巾学生,现在已是如今社会上老年群体的成员。为了实现花甲人与古稀人再次相会的愿望,老金在老伴的陪同下,踏上了北京开往沈阳的列车。与此同时老金的儿子给老孟的儿子发了条短信:叔叔,我爸妈已离京赴沈……原来两位老人的孩子已经延续了上辈人的友谊,并且仍然以叔侄的称呼继承着父辈的这份情感。
  
  
  
  那天我在老金家里见到一张《沈阳晚报》那上边有篇文章是老金夫妇抵达沈阳后,晚报记者到老孟家的采访报道。我复印了一份留存起来,平时拿出来看看挺亲切的。后来我曾拿出这份报纸给朋友阅读,看完后他们说:这份情感真是令人心动,这份情感后辈人能够继承,说明这两家人都很善良的……
  
  
                              
  作者:汤博宁

  责任编辑:戴有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2/1216/6217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