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党建

济特区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创新建议

2011年10月12日 00:18

深圳等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如今,经济特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改革开放面临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认真总结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对于今天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和经济特区的未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成立了30周年,创造了许多重要经验,值得深入研究。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点:

  第一,在思想解放中发挥区位优势。深圳经济特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特区建立后,怎么搞?当时深圳人创造性地发展了被称为“三来一补”的新型经济。对此,当年有人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是“租界又回来了”。可见,实行“三来一补”,不解放思想是做不到的。但正是当年搞“三来一补”,发挥了深圳的区位优势,才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新深圳。尽管现在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调整经济结构,要超越它,但当时搞的“三来一补”依然功不可没。所以,今天在往前走的时候,不要简单否定过去,而应该总结经验,汲取营养。

  第二,在改革创新中求得快速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深圳搞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在特区建立之初,没有这样明确的说法,但人们已经在实践中感受到,深圳特区的做法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甚至与许多人头脑中的社会主义观念,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创新,就是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是深圳特区最重要的经验。特别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深圳没有被外界舆论所左右,改革开放的方向没有摇摆,更没有倒退。想想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1982年和1983年,深圳遇到外界的压力多么大,是继续向前走还是摇摆往回退?深圳人遇到了极大的考验。后来邓小平同志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那年过年,深圳人到处拜年说的不是“新年好”,而是“题了,老人家题了!”说明当时深圳遇到的压力之大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党的十六大以后,深圳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又有了新的基本经验。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就是深圳特区成功的经验。

  第三,建立人才高地以吸引全国人才来开发特区。在我的印象中,深圳特区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原深圳人和新深圳人一起共同推动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到深圳创业,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我们平时常说,深圳在改革开放中解放和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那么,什么是“解放生产力”?人、土地资源、资本等各个方面要素的解放,才叫“解放生产力”。生产力包括物的因素,也包括人的因素。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解放了,才有深圳的大发展。新深圳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靠人才创造出来的。所以,讲深圳特区的成功,不要忘记人才的贡献。

  第四,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讲人的因素和人的解放,要讲人才的贡献,也要讲普通劳动者的贡献。我们国家的一大优势就是劳动力多,人力资源丰富。吸引全国大量的劳动力来深圳就业,既为深圳发展作出了贡献,又为全国的富余劳动力找到了一条出路。人们常说,深圳特区的发展靠的是廉价劳动力,这似乎有道理,但如果当年深圳特区没有比其他地方待遇高,各地的劳动力会来吗?农民工会来吗?深圳特区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过程中,创造了使劳动力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收入的高台阶。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企业利润增加了,而员工的待遇没有相应增加,这是今天的问题。要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待遇问题,是对的,但绝不能否认深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吸引劳动力的做法,绝不能否认深圳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所作出的贡献。相反,倒是要总结深圳创业时的经验,进一步创造比较好的条件,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不要忘记过去,更不要贬低过去,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贬低过去也是一种背叛。我们要忠诚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路线,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忠诚于改革开放事业。今天继续往前走,是我们有希望、有出路的表现。但是,往前走不能把我们的过去否定了。今天改革开放要深化,尤其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建立和谐社会。换言之,我们要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往前走,不是否定过去地往前走。

  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解放思想不能丢,改革创新不能丢,引进人才不能丢,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能丢。这样,深圳特区才能开创更好的局面。对于经济特区,特别是深圳的下一步发展,我认为,还是要在上述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里着重提一条建议:要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中实现深圳的科学发展。

  深圳要继续发展,就要继续改革开放。深圳除了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要配套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要让深圳的市民在深圳的改革开放上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改革到今天,深圳的发展领域之广阔、改革内容之深刻,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说过去靠一个领导人的决策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那么今天靠一个团队的决策,都很难处理好所要面对的一些复杂矛盾和问题。所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在发展中要把政治资源利用起来,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决策。这是因为,经济和政治无法截然分家,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尤其是深圳作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社会建设提了更高要求,也对政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建设一般是通过把权利交给企业和社会,通过从上到下放权的改革来促进发展的,这是过去30年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运作路线。但社会建设的情况比较复杂,社会建设要解决医疗、教育、社保、养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政府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从上到下行使政府权力来推进的。既然如此,政府能不能为所欲为呢?不能!政府的行为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这个监督和制约不能仅仅靠行政力量来实施。譬如社会建设的项目,投资是不是合理的?政府决策一定要和老百姓的真正需要结合起来。在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必须让公民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深圳在这个问题有条件认真研究、大胆探索。特别是,涉及到重大的民生问题,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要创造合理的组织形式,让公民直接参与、讨论和审议。也就是说,如果靠一个领导人或一个团队决策难以周全的话,那么,只有用民主的力量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使我们探索创新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012/6344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