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党建
为什么如此强调忧患意识
2011年11月04日 23:0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但最近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却是非同寻常的。
在2007年12月12日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在2007年12月18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胡锦涛指出,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2008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全党要继续牢牢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始终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不断开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新局面。
为什么此时此刻要特别强调忧患意识呢?就是党的十七大所分析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不仅是全面开放性的世界,而且是复杂多变的世界。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使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从国内发展来看,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双重转型。伴随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加剧烈,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要在历史新起点上继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必须对前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有足够清醒的估计和准备。
的确,3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是突出的,成效是巨大的,但我们不能沉溺于所谓“盛世心态”,而淡薄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和困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党内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对这些问题,我们唯有保持忧患意识,才能有效应对。
历史的经验表明,形势好的时候,发展顺利的时候,忧患意识容易淡薄,而危险恰恰容易在这个时候滋生。我们一定要高度注意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104/6348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