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党建
从更宽广视野看公推直选
2011年11月04日 23:06南京社区党组织的直接选举,放在更宏观层面来看,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意义。
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党内选举直接应对的是几个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背景。基层党内直选,尽管在法理上只是党的内部选举,但从南京的实际情况来看,非党群众通过驻点调查、现场提问、投信任票等环节中参与进来,客观上形成了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恰恰有助于、而不是削弱了党的领导。
二是形成党内自我更新机制。在党内民主多种功能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过去很少提及的功能,就是通过民主的制度建设,能够形成一种促进新陈代谢的推动力量,形成一种自我更新机制。基层直接选举制度是党内自我更新机制中的首要一环,可以为基层提供生命活力。363个社区直选的结果证实了这点。
三是弥补体制性弱点。以扩大民主为价值取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受到权力结构过于集中的大环境的影响,致使用人机制的改革比较艰难。如何制约权力?可以权力制约权力,也可以权利制约权力。在现行体制不变的条件下,选举,就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有效方法。
四是实现了党员的基本权利。在实践中,实现党员基本权利的制度化管道不足。基层直接选举,特别是群众联名举荐和个人自荐,为真正实现党员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提供了平台。
五是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选举本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诸多利害关系,使得选举难以真正实现。南京的基层选举证明,真正的民主选举,是可以得到群众拥护的,可以提升党员的权力主体感,并带来党内民主和社区建设的新风貌。
南京的直接选举给我们带来几个方面的反思。
首先,科学处理任命制与选举制两种制度体系的关系,科学确定民主选举的边界。南京基层直选的好处就是在真正需要选举的岗位运用选举,同时,规则界定得比较清晰,并顾及到现实的情况,采取了驻点调研等措施,符合实际。
第二,什么是党的领导、党管干部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在社会自治已初露锋芒的情况下,所谓党管干部,应是指在选举中的限定资格和条件、制定合理规则、监督选举程序的实施,包括对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把党的最优秀党员推到竞争性选举中,只要符合条件、不违规、不作弊,就是党的领导实现了。
第三,改进选举程序。选举是一个过程,如果没有相应的总体设计,只有投票一个环节,是很容易被大量的“潜规则”所干扰的。因此,逐步改革选举制度,探索质询、罢免制度,积极应对社会民主的发展浪潮,才能承担起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职责。
第四,关于初始提名权。在选举类干部中,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组织推荐、党员联名推荐两种方式。南京基层直选还包含有个人自荐方式。三种方式并存,可以拓宽选拔干部的视野,使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至于任命类干部,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可以由上级组织或个人提名,但需有公开提名、民意测评、政绩捆绑考核、负连带责任等配套措施,以防止任人唯亲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104/6351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