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党建

张希贤:历史的选择 辉煌的前景

2011年10月11日 12:47

历史的选择 辉煌的前景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访谈第二期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收看到的是中国网络电视台在线直播访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的思索。讲话深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那么中国网络电视台为各位网友深入解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贤,张教授,你好,请和网友打个招呼吧。

【张希贤】:同志们好。

【张希贤】:中国共产党从300个政党中脱颖而出

【主持人】:可以说90年从救亡图存到强国富民,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党史集中的体现了“三件大事”,在回顾历史中说了“四个选择”,张教授,您怎么看“三件大事”和“四个选择”?

【张希贤】:三件大事和四个选择呢,就是党的历史90年当中,我们主要干了三个重大的事情。在这个90年中,完成这三件大事当中,历史和老百姓第一个选择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第二选择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第三个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四个选择是选择了改革开放。可以说他“四个选择”,他第一个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主要是在20世纪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老百姓的生活、国家的独立、人民的翻身,辛亥革命虽然取得胜利了,但是老百姓的水深火热的日子依然如故。但是中国有一个封建帝制解体了,各种政党组织起来了,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年代,当时中国有300个政党和类似于政党的政治团体,这300个政党日后都想君临天下,都想将来成为执政党,都想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最后就看谁能够深入持久的深入群众解决民生。在300个政党当中,只有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当中解决了民生,老百姓是从共产党解决民生当中,他认识到这300个政党和政治团体当中只有共产党才像模像样的帮他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张希贤】:走群众路线要认清“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主持人】:那么我们知道讲话当中有一个亮点,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您觉得现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的群众路线应该是什么样的群众路线?

【张希贤】:总书记在七一讲话当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讲群众路线,我们共产党面对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时时刻刻提醒党群关系各自的历史地位,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这个历史地位就是人民群众到底是主人还是仆人,我们到底是仆人还是主人。这是从1945年党的七大就回答人民群众是啥,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啥,所以1949年长期执政以后,我们走着走着长期执政的考验,它本身就产生官僚主义,走着走着那主人人民群众变成了仆人,往往这两者关系在执政党这个环境里头,它经常会发生主仆颠倒的问题,所以说他第一个是要把主仆关系要理顺。因为我们现在党在90年当中很不容易,但是说句实在的,我们有些干部,我们有些共产党人在执政90年当中,尤其在改革开放30年当中,有些干部心里到底有没有老百姓,我们到底拿人家群众的生存当不当成一回事。平常在主席台上讲得挺好听,他一遇到事以后,他立刻就把老爷的气质拿出来,他立刻把人民群众这个主人当成啥也不是。他尽管各地方发生很多不规范,但是作为党来说始终明白,人民群众是主人还是仆人,咱共产党是仆人还是主人,如果这个东西整不了的话,我们过不了长期执政的关。第一个始终明白双方,而且要时时刻刻的这个关系不要颠倒,一颠倒会麻烦。

【张希贤】:第二个,群众工作在今天来说,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顽固性综合症,这是我们做群众工作始终要破解的一个中国基层社会的根本病症,这个病症一个是要解决收入差距。病,国家怎么承担起医疗社会保障;愚昧,在国家怎么承担起,老百姓享受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平等,还有我们将来解决教育保障的问题。你凭什么这个学校都是政府公共投入建立起来的,经费是国家投的,你凭什么跟人家学生要学费,你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搞得我们家长半生的钱都扔给了学生。社会主义都这么干的话,让中国的一个是农村的,一个是城市的,使这种收入偏低的家庭,他很容易导致孩子辍学,各方面的情况,可以说我们现在老百姓对这事意见也很大。第四个,要注重弱势群体,这是我们共产党基层社会走向人民富裕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我们群众路线的基本的切入点,怎么解决这个综合性问题。

【张希贤】: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选择

【主持人】:张教授之前也做过我们台学习党史的节目,也推荐了很多书籍,希望网友能在书籍里面去了解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那么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拓展了十七大报告理论的认识,如何认识“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个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前进,赢得事业新胜利的根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您怎么看?

【张希贤】:我们选择了这条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当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三条道路供我们选择。一条,欧美的资本主义道路,但是从近代以来,尤其是1861年我们国家开始近代资本主义洋务运动之后,这个资本主义对我们中国有着一个他首先是国家利益至上,他门希望中国发展点资本主义,但是他又让中国人这个资本主义永远超不过他,总想欺负中国人,所以这条道路在我们来说没法走。第二个,过去我们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这种发展道路近代以后解决不了问题,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到传统的农业当中也实现不了国家的强盛,这条道路也不行。第三条道路当时苏联开拓的这种社会主义道路,毛主席对这三条道路进行了仔细的比较选择,我们说人民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不同于欧美的,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要选择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道路。90年来走到今天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个理论体系走到今天,可以说它借鉴了,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道路上很多优点,我们已经把它借鉴过来了。它又规避了当年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和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很多短处,以及我们自身的探索当中很多的经验教训,三者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即将磨合好的时期。可以说它吸收了西方这么多的特点,吸取了我们自己的教训,如果我们不加珍惜,那老百姓就会出现更大的麻烦。

【张希贤】:中国干部制度的核心是日常管理而不是选举

【主持人】:您刚才谈了三点,我们可以深入的谈到一下第二点和第三点,您觉得应该怎么样来做才能够加强他们的自身意识,第二问题您谈到了教育制度,我想您也可以再分析一下,到底是一个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希贤】:咱先说第一个,不能脱离群众,或者在群众工作中暴露出干部思想深处的官僚主义的问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国家得通过发展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真正让人民群众体现出当家作主。我们的民主和西方的比较起来呢,我们更侧重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判,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比西方大。教育,文化传媒,体育这一块上还有着七八百万干部,我们的干部比西方的干部多三倍。这样一来这个干部不是西方选举的总统,所以这个干部他的核心不在于选举,而在于日常的管理监督。如果说老百姓对他不进行管理,老百姓不对他进行监督,他根本不会对老百姓负责。你不好好干,老百姓通过监督管理可以有一个你做得不够,可以罢免的问题,这一条要有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事。第二条,时时刻刻明白干部的基本规范,他思想深处的东西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要把基本规范做到法制化。

【张希贤】:中国旧有的文化体制存在四个不适应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不外乎两点,第一个老百姓的监督,还有各大媒体的监督。其实我们注意到在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也提到文化产业的论述,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先进文化的论述在今天不断开创全民族创造活力,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您怎么认识这个?

【张希贤】:首先文化它本身也是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不形成一种产业化发展,你的生产力的作用是不好的。事实上我们国家这套文化旧的体制,旧的管理体制,它很适合计划经济年代的要求,但是现在可以说它存在着四个不适应的问题。第一个,13亿老百姓他需要不断地提高道德素质,思想文化素质,然而我们国家的这种文化事业发展,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与老百姓的实际要求他有些不适应。第二,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我们的文化事业自己的这种成就所深刻的反映它,给予伟大的创造和深入的总结做得不够。第三,中国的综合国力走向世界前三名,然而我们的文化距离世界前三名有差距,还有走向世界的问题。第四,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文化很多,但是如何把它变成中国化,和中国的经验教训结合起来走出一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来,可以说它有这样四个不适应的问题,我们的这种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这四个不适应的问题,建设一个民族繁荣强盛的走向世界的文化问题。

【张希贤】:解决文化创新问题关键在人

【主持人】:这个文化问题,您觉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呢?

【张希贤】:关键点在于它第一,在于我们怎样推进这种改革,怎样把传统的单一的计划经济比较呆板教条主义整合起来。第二,把人民队伍通过改革以后,怎样让它自身焕发出创造性。第三,我们国家现在年轻人的创作队伍不少,现在已经5000万大学毕业生,每年800多万新毕业的学生,这样一个庞大的文化创造人才,你要仅仅原来体制内根本就不行,所以说这支队伍咋办,我们怎样把这个整合起来这是核心的东西。

【张希贤】:解决“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需要从严治党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聊一聊总书记讲话的情况,总书记讲话提到了“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那么对于“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您怎么看?

【张希贤】:他本年度的讲话遵循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抓党建、治队伍,这个是一个很不好带的问题。因为这些干部都是握有大大小小权力的问题,他又在执政岗位,问题是个很不好管的问题,所以说我们现在面临第一个长期执政的考验,这是一个道理,权力的腐蚀,这是第一个。第二,发展市场经济,这个考验实质是金钱的侵蚀。咱们这么多干部出事,可以说都是在钱,总体来说大多数都是在钱上栽的跟头。14万人的干部每年有7000人左右进监狱,他已经达到犯法程度,老百姓呢每年要400万人进监狱,走私贩毒,黑恶势力,杀人放火很大程度都是为前者做的。这个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一个是,党内的干部禁不起金钱的诱惑,走向了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他已经是一种畸形的状态下,做出了很多杀人的事情,我们这个考验面前不仅是共产党的,老百姓也有一个。

【张希贤】:第三个,改革开放遇到的制度侵蚀,这个制度的侵蚀,就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侵蚀。1979年改革开放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是9万亿,我们有一个当年西方文化对我们国家稀里哗啦的问题,他改革开放当中慢慢有一个制度的侵蚀。但是我们中国走到现在了,你退也退不回去,当年想往那边走,当年孙中山都想搞,没整成就是了,那最后走到这了,你再折腾回去,这件事遭罪的是老百姓。你说共产党下台了,咱们有啥说啥,那苏联的普京就是共产党,执政者还是执政者,他只是摘一个共产党帽子,遭罪的是老百姓。

【张希贤】:思想懈怠是共产党执政的重大威胁

【主持人】:广大网友关心的“四大危险”当中有两点,一个是消极腐败,您觉得这两点大家这么关心,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怎么样来注意?

【张希贤】:他的精神懈怠可以说比消极腐败更可怕,消极腐败是有形的东西,你公款接待大吃大喝能看得到,你通过晒账可以晒出来了,你贪污受贿也是可以受到法律制裁的,这种我们是不客气的。只是说我们公务员三支干部队伍人太大,办起来案子很复杂。但是800万党员2000个干部思想懈怠,不拿工作当回事,不拿人民的生命利益当回事,反正可以干一个小时,可以干半个小时,也可以不去干,干这事出入很大,本质里头根本没有人民群众的这种思考。甚至有些干部演变成双面人,坐在主席台上说得特别好,他一下去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思想懈怠的问题往往是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一个更大的威胁。

【主持人】:您觉得这个怎么解释?有没有好的方法?

【张希贤】:这个问题的解决,在新时期我们除了民主,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革命时期靠谁,靠帝国主义,你现在抓住啥了,这个就没办法。计划经济年代,你说毛主席的办法虽然错了,你现在老百姓给你揍一顿,打一顿,我们最后还要找到我们不搞无政府的民主。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我们的党员干部,这是一条基本的途径,上级管下级,弄一大片干部你管不了,反过来年底一评价,你管严了,他给你上级人评价的时候,他给你说坏话,你自己还要找麻烦了。

【张希贤】: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关系利国利民

主持人:总书记在讲话中还有关于稳定硬任务的论断,您如何解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张希贤】:自从执政以后有社会的承受度,发展的速度,老百姓的承受度,这么相互关系。你要改变力度太大是会承受不了的话,那社会只要一翻起来,社会一闹起来,那人民群众一激动,党一激动,那这个决策就要知不道走哪去了。所以双方先冷静下来,咱们思考这个事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当年我们共产党走向阶级斗争共产化,当时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改革力度快。

【张希贤】:1955年三大改造也好,还有个体工商户交出铺子,变为集体财产,这可以说要人的所有制,这个动作一说那就是农民要退社,民营企业家就开始鼓动工人罢工,1956年全国性闹起来了,为这个毛主席一系列调研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当中,我们又错误了使用了开门整打,开门整风的运动,老百姓一下子都是骂共产党,所以毛主席受不了了。过去几个月我们是引蛇出洞,现在蛇都出来了,咱们全党要拿起棍子打蛇,就是这个问题,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没处理好。我们今天也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果你处理不好,老百姓一闹起来,你如果说咱们有时候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观点,你最后付出的代价,绝不是你堵这个钱能解决的事,那就麻烦了。

【张希贤】: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主持人】:可以这样理解,稳定改革和发展其实是满足人民利益的问题,我们之前知道邓小平的理论里头强调有三个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之后是消除两级分化,最后是达到共同富裕,您觉得消除两极分化把蛋糕分好,满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上,您有没有自己的一些观点?

【张希贤】:满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消除两极分化的情况上,他有着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关系,像刚才说的,里头这条红线是老百姓的利益,因利益而闹起来,因利益而显示出蛋糕分不均,这里头共产党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我们怎样提高老百姓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老百姓靠科技致富的能力,使那些老百姓收入低的怎样不断地提高收入,这是一方面。第二,对于先富起来的人群,我们以后要追求他规范化,这是一个,不能再搞第一年的第一桶金没法算账,不知道钱是怎么出来的,所以以后得规范化,法制化,这是一方面。还有包括慈善事业,包括纳税,各方面的,包括扶贫,帮扶要多做贡献。第三,你还得鼓励他发展,这个社会不可能共同的都是1000块钱,一个月2000块钱,文化大革命计划经济大家都是这么多钱,整个社会都穷。这个社会总得有人带头往前走,我们也不能搞打土豪分田地,如果那样搞,社会又回去了。我们要深刻思考,我们回去了咋办,不光是说我们这个事不公平,回去了以后没人带着走,大家连个工作岗位都没有,回到村里种地一天5毛钱,所有有很多的问题,将来我们要对富起来的人像西方的人征收遗产税。

【张希贤】:胡总书记关于青年的论述是“七一”讲话亮点之一

【主持人】:您从过去现在将来给我们阐述了根本利益的问题,我们继续往下。我们知道总书记在讲话最后对青年做了论述,他教导广大青年应如何树立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表述呢?

【张希贤】:可以说胡锦涛七一讲话呢这是亮点之一,第一个亮点是党的建设科学化,他是总书记,他要追求党的建设科学化,今后十年我们共产党主要追求党的建设科学化。第二个面临今天的形势,实际胡锦涛他吹响了中国青年的第六次青春之歌的号角。所以我们从建党到现在,一共有六次怎么把青年组织团队发展起来,这就是第六次的任务,他是要针对国家科学发展。

【张希贤】:当年的第一次是陈独秀,他就一本新青年这个杂志,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杰出的人才,张太雷、聂荣臻等,把当年最有才华的人都团结到共产党那个旗帜下,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抗战时期,共产党这个旗帜,使中国那么多青年都跑向了延安和根据地,所以说那一代人去了延安,他从军的当军官,从文的做文化战线,是因为第二次青春之歌,他拿下了革命的胜利。第三次青春之歌,毛主席升起了天安门五星红旗,这个五星红旗他第三次青春之歌。我们当年抽调了160万党员干部,当时是大将当前锋,当时就是这个把钱学森李四光一代青年投入了现代化的建设,国家现代化工业基础,恰恰是这个人的,没有李四光你搞不出石油来,没有他们这一代人你搞不出原子弹氢弹。本来要开花结果的时候,悲情就是老人家1976年去世了,忽然失去了方向,最后闹成知青返城风,在这一代人的历史上,他在国家现代化发展上有人家应有的一席之地都是他们的。第四次,就是1977年底邓小平的考卷,把全国的学生恢复高考,用科学来做。

【张希贤】:第六次就是胡锦涛这次讲话,有的人不理解,有人说胡锦涛是不是又在提拔干部,主要现在我们有5000万大学生他需要贡献给这个国家,这个祖国。而目前我们要走向科学发展,他在文科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他这5000万大学生和以后的8000万,他主要是这个问题。

【张希贤】:共产党要为青年成才提供舞台

【主持人】:您刚才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了不同青年人的特点,我想在革命时期,这些年轻人积极地投身到革命的队伍当中去,在建国时期这些青年又投入到我国刚成立的时候,这个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当中,大家都是充满热情的。当然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当下我们有些的青年人思想非常消极,你比如说这两年出现的宅男这种网上的称号,意思就是说天天什么都不干,就在家里拿着一个电脑,打个游戏,您觉得怎么样来激发青少年的自我觉醒呢?

【张希贤】: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先把这个人的主流把他用好。第二,要为这年轻人提供奋斗的舞台。很多人都想奋斗,就是执政党搭的这个台子没给人家搭起来,人家没办法上台唱戏,所以很多事很为难。工作很不好找,大家竞争压力这么大,有的人心理素质越闯越胆小,就是没办法,所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作为共产党来说呢,我们中国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疏导,哪怕你就在社区做个义工,先把他胆壮起来。有些人他害怕的就像咱们北漂考研一次次考不上,所以特点也是,他已经形成了思想感情十分脆弱矛盾的心理,主流东西还有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去工作第一步先把它拉出去,给他提供台子,以后他能够走出去,第一步。那二三步就好说了,只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剩下奋斗就好说,我们要分两个层面。第三,我们有历史观,有人奋斗,有些下馆子,现在叫歌舞厅,有人泡这个泡那个他也不一样,时代的先锋都是少数,他总有人他堕落,总有人不使劲,我们别使这些人成为社会问题,这是我们执政党要进行全面整合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这个竞争问题,优秀的人到前面去,淘汰下的人我们也要提供更好的机会,让他树立信心。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非常感谢张教授做客我们的演播室,感谢各位的收看,下期再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011/6357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