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经济

谢鲁江:经济政策转圜余地不大 拉消费就应减税

2011年10月15日 02:28

主持人:苏  博

嘉  宾:谢鲁江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明年经济政策转圜余地不大   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苏博:谢教授,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8个字,首先请问您,我们怎么理解这8个字?

谢鲁江:我理解有几层意思,首先是从政策搭配上来讲,政策上既要有一些积极的政策,也要有一些稳健的政策,比如财政政策明显是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没有退出。但是货币政策已经从扩张性货币政策转变成稳健型货币政策。   

第二个,我们当前碰到的问题,比如说通货膨胀,它是一个总量现象,物价总水平上升比较快。但是实际上最大的问题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应该针对这样一个情况,我们的工作方针或者政策选择应该是在结构调整上更加积极,但是在总量上应该稳健的进行控制,不要让通货膨胀变成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再一个方面,从08年下半年开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经济发展波动是非常大的,08年年底到09年初我们政策当时是反通胀,但是到了09年第二季度以后,我们开始变成保增长,但是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我们保增长见到很大成效,但是通货膨胀压力变的比较大了。经济不确定因素比较多的,一个方面要积极应对各种突发变化,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整个经济工作大局的稳健、稳定,这是一个重要的为什么要强调积极稳健政策,不是光积极,或者光稳健,而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我们的问题不是光稳健或者光积极就可以处理的,我们政策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四点,还需要考虑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怎么开好这个局?怎么样为今后下一步发展奠定好基础,打好开局,这个确实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既然要开好局,那就应该有效的处理各种问题,不要把问题给搞得更乱,所以又要求比较稳健的措施。

实际上这8个字反映了我们所面对的情况的复杂性,和我们所要采取方针的艰巨性,我们所要采取政策的回旋余地实际上还是比较严峻。

应对通胀要紧缩银根  同时应对中小企业减息贴息

苏博:我们看到这次会议当中提出了6大任务,排在首位的是稳定价格总水平,就是控制通胀。从经济学的规律来看,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通胀的压力是不会远去的。从您的角度判断,未来通胀会持续什么样的态势?您觉得目前我国控制通胀的最有效方式是什么?

谢鲁江:这次通胀它的原因是比较明确的,主要就是流动性过剩,主要是一个货币现象。这个和08年底的时候通货膨胀是太不一样的。因为08年底通货膨胀最主要是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产品、粮食产品价格上涨得比较猛烈,突然上涨得比较猛烈。我们大量进口原材料,带来成本的上升,由此带来了物价上涨。但这一次主要是由于货币超发引起的。首先是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带来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我们几乎绝大多数商品由美元定价,超发美元直接带来国际市场上价格普遍上涨,就给我们直接输入了这样一个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个,我们国家从09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如说有四万亿盘子,信贷也有五万亿盘子,加在一起九万亿,一个方面带来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带来了物价上涨压力。

第三个,我们整个社会所拥有的资金总量还是很庞大的。我们现在整个产业的投资机会不是很多。房子吸收了很多的投资,首先带来各类资产类价格上涨,另外当没有投资机会的时候,可能就会创造投资机会。炒作大蒜、绿豆,制作一个题材来炒作让自己投资获得回报,这样就带来了物价上涨的压力。除了流动性本身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原因,这个是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为什么说要强调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不要形成这种心理态势,如果形成很强烈的心理态势轮番涨价的话,那就很难控制了。

从治理通货膨胀来讲,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看政策的力度,这个政策的力度,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还是要更加强化对流动性的管理。比如现在提高准备金率,还有加息等等,进一步收紧银根,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这次价格上涨带有一定的结构性。一个是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比较快,另一块和老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食品价格上涨,一头一尾,工业制成品价格并没有上涨,甚至有些还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方面要控制流动性,另一方面还有怎样增加有效供给,以抑制物价,抑制通胀预期。

苏博: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与之对照的是央行一再提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一年提高7次,总共提高了3.25个百分点。有人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更不利于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效果不如加息。如果是加息,只要愿意承担拆借成本就可以贷到款。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谢鲁江:首先当然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就限制了银行贷款的能力,不光是中小企业,可能所有企业贷款相对会变得很困难。另一方面提高利息加大了企业成本。虽然可能有利于结构调整,但对中小企业,对农民是不利的。

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政策选择,就是政策性的贷款,一个方面可以把利率提高,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尤其对三农贷款,我们可以有政策性贷款,减息,贴息。

一个方面提高准备金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也可以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面临的困难,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结构性的政策,可能比单纯的加息要更好一些。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必须增收  目前减税是当务之急

苏博:“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这是会议的内容之一,我们说在通胀的背景下财富在缩水,收入没有提高。您觉得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在哪里?对策是什么?

谢鲁江:当然目前遇到的最大的瓶颈由于通货膨胀,使得实际购买力下降。虽然看起来名义上消费水平在增长,但实际上人们消费没有在增加,另外由于预期到通货膨胀的压力,使得更多人节衣缩食。

觉得这个措施还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还是想办法增加收入。这次会议也强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这些实际上有很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更加均等化的社会保障。

第二种方法,我还是认为应该减税,比如说现在以个人所得税为例,现在是两千块钱起征的话,现在两千块钱在通货膨胀压力之下,已经不是过去的两千块钱了,它实际收入已经缩水了,现在这个税负相对过去来讲应该变得比较重了。

另一方面,银行的利率还应该提高一些。在负利率情况下,再提高一些利率应该还是可以考虑的一个重要选择。一个方面至少使人们的实际收入最好当然不下降,甚至还能增加,至少不会下降得那么快。当务之急我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我比较倾向于重点是强调减税上可以有一些动作。

政策层面重在调结构  凯恩斯主义治理当前问题力不从心

苏博:张维迎此前说,目前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思路在中国应该变了,应该回到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层面,更重视微观经济的发展,重视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回归经济生活的本质,中国经济才会有好的未来,您怎么评价这个观点?

谢鲁江:实际上张教授的这个观点,我理解我觉得他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政策层面的问题,另外一个是基本理论层面的问题。

政策层面确实不能简单采取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政策,第一个凯恩斯主义政策是总量调控的政策,而现在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从美国,欧洲这些国家来讲,事实已经证明当面临着结构问题的时候,凯恩斯主义这种总量的措施是有点不对症的。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当总统,美国碰到了滞胀问题,总量调不动了,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同时存在,总量怎么调。这是结构性的问题。后来里根采取了供给的观点,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所以张维迎教授讲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有利于推动结构的调整,这时候我们就必须知道经济的发展它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总量,一个是结构。

一般来讲,凯恩斯主义当时提出来主要针对总量的,但是当我结构出了问题怎么办?实际上凯恩斯主义没有提出这方面理论的,也没有这方面有效的对策。

第二个方面凯恩斯主义政策主要是一种需求管理的政策,如果经济过热,就抑制投资,收缩财政支出,或者抑制出口,当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就鼓励这些需求。从我们现在来讲,现在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相对来讲和通货膨胀比较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个就属于从很大程度上尤其产业结构属于供给方面的不足。我们现在要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要调动企业的活力,要从供给方面想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讲,光是一味的采取需求管理的政策,显然无助于有效的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政策选择上来讲,现在需要做出比较大的政策调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比较同意张维迎教授的观点,确实不能简单的用凯恩斯的政策来治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这个药方当前不是很对症。   

另外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来讲,西方经济学中就两大思潮,一个是凯恩斯主义代表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潮,另外一个亚当斯密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一般来讲,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潮是反对国家干预的,张维迎教授站在比较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自由主义,所以他要恢复亚当斯密。

我的观点政府必要的干预还是必须的,比如现在抑制通货膨胀,要是光靠市场自发的力量,去抑制通货膨胀那显然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去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来管理流动性,消除金融危机的后果,我认为还是必要的。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1/1015/638189.shtml